2018-07-20|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 編輯整理
屬於全球華人集體回憶的《老夫子》漫畫將於今年8月重臨蘇富比!2014年,香港蘇富比舉辦了首個王澤(王家禧)親筆手稿展覽,造成華人收藏漫畫界的轟動。四年後的今夏載譽回歸 ,香港蘇富比再度宣布將於8月10至25日在「蘇富比Sl2藝術空間」替第一代作者王家禧手稿舉辦最後一次大型公開展售——「舊情復熾︰老夫子AND蘇富比」。現存最早《老夫子》彩色封面原稿將於8月1至17日進行網上拍賣。
(左)網上拍賣封面原稿:王澤Ι(王家禧),《搖滾老夫子》1964年作,水墨紙本;更多展出作品(中):王澤Ι(王家禧),《三重奏》1977年作,水墨設色紙本;(右):王澤Ι(王家禧),《嘆冷氣》1976年作,水墨設色紙本。圖/蘇富比提供。
本次展售會帶來兩代王澤的原稿畫作,包括已故老王澤(王家禧)早年珍貴彩色封面與黑白4格、6格漫畫作品,以及兒子王澤的壓克力彩畫作品,以當代藝術的玩味手法重新演繹老夫子人物。兩代畫筆穿越時空,共同見証老夫子傳奇。當中焦點作品——現存最早「老夫子」封面原稿《搖滾老夫子》,將於8月1至17日以網上拍賣形式,讓公眾一同參與競投,使展覽成為香港蘇富比首個結合網上拍賣與私人洽購的展售活動。
(左)王澤Ι(王家禧),《身歷其境》1969年作,水墨紙本;(中) 王澤Ι(王家禧),《安全第一》1974年作,水墨紙本;(右) 王澤 II,《弦外之音-05》2017年作,壓克力彩畫。圖/蘇富比提供。
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策劃總監黃傑瑜表示:「不知不覺,從2008年4月首次拍賣王澤(王家禧)老師的作品,老夫子與蘇富比的合作已來到第十個年頭。四年前的展覽空前成功,甫開展作品便迅速售罄,頓成一時佳話。今年暑假,蘇富比喜與老夫子再結良緣,帶來王澤(王家禧)老夫子手稿最後一次作品展售會;我們更有幸把現存最早的老夫子漫畫封面手稿,以網上拍賣形式,讓全球藏家及老夫子粉絲能參與競投。王老師一生以畫《老夫子》漫畫為職志,本展覽是我們向這畫壇前輩的深深致敬,亦希望能藉此讓觀眾回味香港昔日美好情懷。」
王澤先生道:「家父去世一年多以來,讀者對《老夫子》始終念念不忘。今夏,為回饋也為應收藏界需要,我很開心與多年來合作無間的蘇富比再度攜手,舉辦父親王家禧最後一次作品公開展售。我更會把珍藏的第二期漫畫封面《搖滾老夫子》割愛,由於第一期原稿早已佚失,此乃現存最早的封面原稿,十分難得。同時也很榮幸共同展出本人創作的壓克力彩畫『弦外之音』——影子系列,懷緬父親一生的成就。」
(左)《老夫子》漫畫:戴著瓜皮帽、穿著中國傳統禮服,馬褂上有三顆大鈕扣的老夫子,最先出現於1962年的《小樂園》雜誌、1963年的《天天日報》及《星島晚報》等。1964年,吳興記書報社出版首期《老夫子與秦先生》漫畫單行本,兩天內6,000本銷售一空,深受歡迎。《老夫子》漫畫至今出版超過五十年,前二十年的作品大多以香港當時社會生活面貌為題材,後三十年的作品則邁入大眾化的幽默,見證了香港社會發展與華人生活底蘊。
(中)老夫子第一代作者王澤(王家禧)(1925—2017):1960年代初,王家禧首次以長子王澤之名為筆名畫《老夫子》漫畫,因老夫子、大番薯、秦先生、老趙與陳小姐等個性鮮明的人物、幽默逗趣,文字簡潔,一推出即深受讀者喜愛至今,成為華人家喻戶曉的漫畫。
(右)第二代作者王澤:王澤是王家禧的長子,他不忍見父親年紀大、身體多病仍然埋首創作老夫子,於1995年毅然接棒,在台北成立「老夫子工作室」,接著創辦老夫子公司,將「老夫子」漫畫的生命延續下去。圖/蘇富比提供。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初春走進ART TAINAN 2025 台南藝術博覽會:感受當代藝術與古都文化的共鳴
【專題企劃】浪漫主義「光之畫家」透納冥誕 250 週年:從傳統風景畫到抽象化表現的演進
2025香港巴塞爾展會專題報導 :新生力量在數位化轉型與經濟趨緩交織下引領藝術市場新局
亞洲年度藝術盛事!編輯部直擊 2025 Art Basel HK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精選現場15件作品
ART TAINAN 2025 台南藝術博覽會圓滿落幕,藝術與日常的模糊邊際 收藏延伸的生活品味
編輯直擊香港藝術月:專題首發報導- Art Central 2025 VIP預展現場十大精選作品
全國總獎金最高,徵件數最多!大墩美展邁入第30屆,4/1起開放徵件
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正式揭牌,迎接「福爾摩沙時代」的百年藝術風華
專題企劃-「美術館的幕後推手」(下):策展作為機構歷史的建構方法,臺北市立美術館跨度多面的策展與研究
2025台北雙年展公布展覽主題「地平線上的低吟」,邀請54位藝術家以及33件全新創作 探究「思慕」的多重意義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策展歌手陳昇、藝術家黃志偉、漫畫家蕭言中描繪男人的夢之河 台灣設計展城市平行展《夢河》10/8高美館登場
2022-09-28|撰文者:高雄市立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