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12|撰文者:王士源
在今年台新藝術獎的入選作品,李銘宸執導的《Dear all》裡,人們可以看到的,是對生命公式的深刻反思。
在《Dear all》舞台上,垃圾是演員使用的道具、是舞台佈景,塑膠椅可以拿來當杯子,噴水器變成遙控器,許多生活裡習以為常的生活經驗,全都被錯置了。舞台上的演員,毫不懷疑地使用這些被刻意錯置的生活用品,一切看起來理所當然,但台下卻被逗得哈哈大笑。
這樣的「笑果」,也許正是《Dear all》導演李銘宸想帶給人們思考的,思考的正是許多社會看起來理所當然,但卻有些弔詭的生活常規。而這齣劇,則出自於一個信件常用的開頭,「Dear all」。
「Dear all」的意思是「給親愛的大家」,但為何不能是「給親愛的所有」?李銘宸覺得,如果「Dear all」是「致親愛的所有」,那會有種寫信給「整個地球」的感覺。
從對生活似乎合情合理,但好像有點怪怪的這個角度出發,李銘宸開展了他《Dear all》的創作,將生活裡許多理所當然的事情,用瘋狂、荒誕、歇斯底里的敘事手法呈現,演出生命無法被化約、系統的複雜程度。每種荒誕,也都可能存在於世界的某個角落。
隨著劇情的推展,舞台上的垃圾也越來越多,原本在劇場舞台上應有的美學表現,逐漸被破壞殆盡,觀賞起來便開始有種既「親切」又「疏離」的感覺。
《Dear all》在文山劇場演出時,文山劇場外便是景美夜市。李銘宸說,景美夜市白天是菜市場,常會有一簍簍的竹籃、散落的菜葉、行人丟棄的垃圾,「人們走出文山劇場,若去逛夜市,就會發現夜市的空間感,跟《Dear all》舞台上一模一樣。」
而這齣《Dear all》沒有結尾。李銘宸則說明,他希望看完這齣戲的感覺,不是「看完了」,而是每個人看完《Dear all》後,能帶著疑惑、帶著感覺,繼續回到生活中,用不一樣的角度看待每一件生活發生的事。
REFERENCE
【藝壇焦點】台新獎大展 藝術跨領域對話
【藝壇焦點】12th台新獎大獎 蘇育賢獲獎
【藝壇焦點】Dear all,為何要用Dear all?
【藝壇焦點】蘇育賢花山牆 火燒的富貴
【藝壇焦點】高俊宏 讓廢墟慢慢緩緩地說
【藝壇焦點】何曉玫 繁複交疊的人際關係
【藝壇焦點】凱吉一歲 音樂如何成為音樂
【台新藝術獎】李銘宸[ 《Dear All》-2013新人新視野-戲劇篇II
REACTIONS
0
0
0
0
2
熱門新聞
1
Taipei Dangdai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2025 展前熱身,展商名單及亮眼計畫公開,推出首屆《新生維度藝術家獎》
引領當代繪畫思潮!第三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6/1起徵件-總獎金200萬 關渡美術館展出 獲獎作品進駐中國信託
114年「璞玉發光-全國藝術行銷活動」初選徵件4月7日開跑!
首都藝術中心領軍台灣藝術家 進軍2025 BAMA釜山國際藝術博覽會
不只是燈火輝煌——邱杰森、莫珊嵐談「2025台灣燈會在桃園」中的藝術策展經驗
小說為骨、藝術為肉,有章藝術博物館「陳美玲」重現1960至1990年代台灣女性的韌性
打造全民美術館!新北市美術館4月25日正式開館,4月8日起試營運,三大展覽搶先看
類比至數位時代的影像生產,北美館「時代劇場」探問當代影像的複數演繹
2025《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市場總值按年下跌,較低價位市場持續蓬勃,交易數量仍增加
「亞洲獨立藝術空間歷史與檔案」國際論壇4月11日登場,國際策展人齊聚探討亞洲獨立藝術空間的發展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個展藝術機構洪建全基金會三大計畫 點燃台北當代藝火 4月起接力推出委託、策畫鉅作——許哲瑜「災變論」、「Making of…Li Yi-Fan李亦凡」、李奧森「Stereoblind」
2025-04-10|撰文者:洪建全基金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17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個展藝術機構洪建全基金會三大計畫 點燃台北當代藝火 4月起接力推出委託、策畫鉅作——許哲瑜「災變論」、「Making of…Li Yi-Fan李亦凡」、李奧森「Stereoblind」
2025-04-10|撰文者:洪建全基金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17
焦點新聞
藝文跨界策展藝術機構2025「堤頂之星2.0」年度邀請展《作為夥伴的我們》: 探索視覺藝術產業中的合作模式與互動機制
2025-04-10|撰文者: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