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藝術評論

高俊宏 讓廢墟慢慢緩緩地說【台新藝術獎系列報導】

廢墟影像晶體計畫高俊宏廢墟勞工

2014-07-15|撰文者:王士源

「我剛剛吃了人肉」,1984年新北市三峽海山煤礦礦場礦災,70餘人罹難,唯一倖存者周宗魯在獲救時,第一句吐露的不是欣喜,而是為生存不得不做出的痛苦選擇。後來,礦場不敵國外煤礦競爭,只好停採關閉。

今年入選第12屆台新藝術獎的《廢墟影像晶體計畫:十個場景》,藝術家高俊宏走進台灣山郊裡,用藝術喚起廢墟裡一縷一縷靈魂。

「這些空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高俊宏說,一開始進到廢墟裡,會覺得在這個空間裡,有許多勞動者、許多不知名的人,從這裡被解散掉、消失了。他說,也正是因為這樣,他開始想從歷史的角度,來理解這些空間發生的事件。

於是,高俊宏開始以在地視角,發展出《廢墟影像晶體計畫》。這個計畫針對廢墟做歷史調查,尋出廢墟過去的影像、舊照片,並以舊照片為摹本,在廢墟牆上素描、找來人物在廢墟裡演出,邀請觀眾探訪這些地點,反思它們的歷史意義。

高俊宏走進的廢墟,是台灣直接、間接受經濟自由化影響,而被人們選擇放棄的場所。在過去新自由主義時代下,各國追求自由經濟並拓展國際市場;台灣身處國際潮流裡,2002年加入WTO,最後對台灣本土產業帶來重大衝擊。

而過去人們在山郊裡蓋起了工廠、礦坑,生活在那,在那工作,後來經濟不景氣、遭逢災變,於是他們選擇離開,工廠、礦坑變成廢墟,荒草蔓生,屋宇破落。

高俊宏思考道,如果廢墟的照片,回到廢墟現場,而被不是在有冷氣、有燈光的展場中被展示,回到它「該回去的地方」會怎樣?他說,那樣的影像在廢墟空間裡,會給人一種威脅感,這是歷史現場給人的威脅感。

廢墟舊照片的人們,就像是一縷靈魂,跟廢墟裡人們的靈魂相呼應,而高俊宏說,廢墟計畫最關鍵的,就是人的位置在哪裡,相片裡的人、廢墟裡的人,他們的位置在哪裡?就是要讓「沒辦法講話的人講話,就這麼簡單而已。」,

另外,高俊宏在得知入選第12屆台新藝術獎後,便提筆公告說,他將所得獎金捐出,投入台灣及香港土地士紳化受波及者研究,並進行為期一年的口述訪談、田野調查、出版計畫,對相關議題做系統性的口述研究方式。他表示,這些研究,目前在臺灣還沒有。

REFERENCE

【藝壇焦點】12th台新獎大獎 蘇育賢獲獎
【藝壇焦點】Dear all,為何要用Dear all?
【藝壇焦點】蘇育賢花山牆 火燒的富貴
【藝壇焦點】高俊宏 讓廢墟慢慢緩緩地說
【藝壇焦點】何曉玫 繁複交疊的人際關係
【藝壇焦點】凱吉一歲 音樂如何成為音樂

廢墟影像晶體計畫高俊宏廢墟勞工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1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