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
1976年 生於臺灣嘉義,現生活於與創作臺灣嘉義
2016年 畢業於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 博士
-
重要經歷
2019年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系 專案助理教授
2017年 海外駐村藝術家-美國波士頓 CAI藝術村
2017年 嘉義鐵道藝術村駐村藝術家
-
藝術家自述
1976年出生嘉義縣中埔鄉,目前居住與創作於嘉義。自幼對圖像與動手處理材料充滿熱情,獨自摸索對藝術的喜好,單純且無系統的擁抱藝術創作。直到中學因為特別喜愛畫漫畫,得到了許多校內的獎項,高中離開嘉義北上求學於復興美工。高中在復興美工系統性的包浩斯式的教學中,實際操作過許多不同創作媒介(繪畫、雕塑、版畫、基礎造型、攝影、平面設計等)也因此奠定了日後從事創作的基本職能。
-
大學時期美術系的創作環境讓我對當代藝術有了初步的認識,在實作部分,著重於素描、水彩、油畫的實作,之後對版畫、油畫、複合媒材、新媒體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實踐,也藉此熟悉了不同類型媒材的創作程序。尤其是對於複合媒材的創作,讓自身能夠有機會在不同材料之間摸索各種材料的特性。在大學後半時期專注於創作同時對當代藝術理論的探索研究,尤其對藝術史及藝術哲學有相當程度的涉獵。積極創作的畢業作品獲留校典藏並且以複合媒材組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
在研究所時期更加專注於創作,參與了許多的藝術展演活動,並且獲得一些藝術獎項 (高雄獎、台北獎、桃源創作獎…)。於2009進入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博士班就讀,博士班修習六年。2016完成了博士論文的書寫,同年六月論文獲得口試委員高度的讚賞,如願取得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博士學位。在博士班畢業後,歷經二十餘年離鄉求學、創作與教書的日子,於2016年與內人帶著兩個年幼的女兒返回嘉義定居創作。
-
個人對於創作勇於嘗試新的可能,舉凡新媒體、影像、繪畫、觀念藝術、都有所涉獵,雖然近期的創作以繪畫為主,但處理的繪畫狀態仍舊結合異質材料的運用。在個人創作上也因為堅持獲得一些成果:亞太藝術獎、台北獎、高雄獎、波士頓駐村、藝術銀行典藏、澳洲白兔美術館典藏、高雄總圖書館收藏,以及海內外個展、聯展共五十餘次。
-
創作理念
在世界各地高度人口集中的公共區域,有一個非常清晰的景觀意象,以一種人工化設施取代自然景觀的「新風景」,公園、活動中心、圖書館等通常是親子會共同造訪的公共場所,相關單位都不約而同地會以最均值化的方式,設置色彩鮮豔的模組化遊樂器材,用以表達對兒童的善意。也正如設立這些設施的用意,家長們也都樂於讓孩子在器材裡上下移動身體,去模擬一種與自然之間的關係。
-
在新的人工風景裡,我們看到一種截然不同的風景,商品化的模組在世界各地以同與反覆的方式被種在公共空間,像是一座模擬自然的模型,讓我們未來的人類進入人工化的擬像世界前,有一種過渡的實體化模型,用來因應接下來可能連實體化都不存在的模型世界。
-
Lives and works in Chiayi, Taiwan – b. 1976, Chiayi, Taiwan.
2016 Ph.D. in Art Creation and Theory, National Tainan University of Arts, Taiwan.
-
Experience
2019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National Kaohsiung Normal University
2017 Overseas resident artist-CAI Art Village, Boston, USA
2017 Artist-in-residence at Chiayi Railway Art Village
-
Artists Statement
Chuang,tsung-hsun was born in 1976 in Zhongpu Township, Chiayi County, and currently resides and works in Chiayi. Since childhood, I have been passionate about images and hands-on material manipulation, independently exploring their love for art in a simple and unsystematic manner. It was during high school that their particular fondness for drawing comics earned them numerous awards within the school. Upon entering high school, they left Chiayi and pursued studies at Fu-Hsin Trade & Arts School in Taipei. At Fu-Hsin, they underwent systematic Bauhaus-style teaching within the art department, gaining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various creative mediums such as painting, sculpture, printmaking, basic modeling, photography, and graphic design, thus laying the groundwork for their future creative endeavors.
-
During my university in the Fine Arts department, I gained an initial understanding of contemporary art through the creative environment. In terms of practical work, I focused initially on drawing, watercolor, and oil painting. The second half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I dedicated considerable to practicing printmaking, oil painting, mixed media, and new media, thereby familiarizing myself with the creative process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media. Particularly in mixed media, I had the opportunity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materials.In the latter part of my university years, I concentrated on creating while also exploring and researching contemporary art theory. I delved extensively into art history and philosophy, enriching my understanding in these areas. My actively created graduation piece was acquired for the school’s collection, and I graduated with top honors in mixed media composition.
-
During my graduate studies, I focused on creative pursuits, participating in numerous art exhibitions and activities, and receiving several art awards (such as the Kaohsiung Award, Taipei Award, and Taoyuan Creative Award). In 2009, I entered the doctoral program at National Tainan University of the Arts, where I spent six years completing my studies. In 2016, I finished writing my doctoral thesis, which was highly praised by the thesis committee during the oral defense. Consequently, I obtained a Doctorate in Art Creation Theory from National Tainan University of the Arts in June of the same year.Following graduation from the doctoral program, after more than twenty years of studying, creating art, and teaching away from my hometown, in 2016, I returned to Chiayi to settle down with my wife and two young daughters to focus on my artistic endeavors.
-
I am bold in exploring new possibilities in my creative pursuits, including ventures into new media, video art, painting, and conceptual art. While recent works have primarily focused on painting, they still incorporate the use of diverse materials. Through perseverance, I have achieved recognition in various forms: Asia Pacific Art Award, Taipei Award, Kaohsiung Award, Boston residency, inclusion in Art Bank collections, and collections at the White Rabbit Gallery in Australia and Kaohsiung Main Public Library. Additionally, I have held over fifty solo and group exhibitions both domesti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
Creative Concept
In highly populated public areas around the world, there exists a distinct visual phenomenon of the “new landscape," where natural scenery is replaced by artificial structures. Parks, community centers, libraries, and similar public places often visited by families with children are uniformly adorned with brightly colored modular playground equipment, symbolizing goodwill towards children. Just as these facilities are intended, parents encourage children to engage physically with the equipment, simulating a relationship with nature.
-
Within this new artificial landscape, we observe a starkly different scenery where commercialized modules are systematically planted in public spaces worldwide, echoing and replicating. It resembles a simulated model of nature, serving as a transitional physical model for future humans entering a world increasingly dominated by artificial representations, possibly even devoid of physical existence.
-
展覽
-
2024
-
2024
【莊宗勳《世界大同,而小異》2024個展】 ,帝門藝術中心 ,台北市 ,台灣
-
2024
【2024 ART TAICHUNG】台中藝術博覽會|展間1109 ,暮拉多元藝術空間 ,台中市 ,台灣
-
2017
【向空中突襲台日現當代異質風景的藝術鳥瞰 】 ,台北日動畫廊 ,台北市 ,台灣
-
2017
【借物景/境】鄭秀如、莊宗勳 雙人個展 ,絕對空間 ,台南市 ,台灣
-
2017
【借物景/境】莊宗勳、鄭秀如雙個展 ,絕對空間 ,台南市 ,台灣
-
2016
【2016 跳格子—藝術銀行接力展】台北場 ,國立台灣美術館 ,台北市 ,台灣
-
2010
【小時候】台灣70世代藝術家族群partㄊㄨˋ ,土思藝術 ,台北市 ,台灣
-
-
個展
-
2017
「借物景/境」 ,絕對空間 ,臺南 ,臺灣
-
2011
「境況模型」 ,一票票畫廊 ,臺北 ,臺灣
-
2009
「丁丁的理型」 ,逢甲藝術中心 ,臺中 ,臺灣
-
2006
「黑色.不幽默」 ,糧食庫房 ,高雄 ,臺灣
-
2005
「Abort Head」 ,豆皮藝文咖啡館 ,高雄 ,臺灣
-
2002
「尋找.遺落的.那個」 ,打開當代工作室 ,臺北 ,臺灣
-
-
聯展
-
2023
「跨入風景」 ,台南美術館 ,臺南 ,臺灣
-
2019
「淬・煉」 ,台北駐日台灣文化中心 ,東京 ,日本
-
2017
「向空中突襲:台日現當代異質風景的藝術鳥瞰」 ,台北日動畫廊 ,臺北 ,臺灣
-
2017
「第三月台」 ,嘉義鐵道藝術村 ,嘉義 ,臺灣
-
2017
「黑金段藝術節 ,非常/日常」 ,嘉義鐵道藝術村 ,嘉義
-
2017
「向空中突襲:台日現當代異質風景的藝術鳥瞰」 ,台北日動畫廊 ,臺北 ,臺灣
-
2016
「目光之城-流動的後風景」 ,看到藝術 ,臺北 ,臺灣
-
2016
「KOUSAKU:植樹者」 ,金澤21世紀美術館 ,金澤 ,日本
-
2016
「高雄獎二十年-時代的位移」 ,高雄市立美術館 ,高雄 ,臺灣
-
2015
「異聲共振—高雄市現代畫學會研究展」 ,高雄市立美術館 ,高雄 ,臺灣
-
2015
「POST POP」 ,SAATCHI GALLERY 沙奇畫廊 ,倫敦 ,英國
-
2014
「聲語繞境—台灣與北愛爾蘭交流展」 ,高雄市立美術館 ,高雄 ,臺灣
-
2013
「標新・立意」館藏青年藝術家作品展 ,國立台灣美術館 ,臺中 ,臺灣
-
2013
「玩具總動員 ,臻品二十三周年展」 ,臻品藝術 ,臺中
-
2013
「媒菌體」 ,福利社 ,臺北 ,臺灣
-
2012
看向南方-南方熱思維 ,大東藝文中心開幕展」 ,大東藝文中心 ,高雄
-
2010
「MIKA-近身潛獵-向歷史投影」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 ,臺南 ,臺灣
-
2010
「經度: 120.657778, 緯度: 24.153333」 ,107畫廊 ,臺中 ,臺灣
-
2010
「打狗復興漢」 ,新濱碼頭 ,高雄 ,臺灣
-
2010
「小時候-七零世代」 ,土思藝術 ,小畫廊 ,臺北、高雄
-
2010
「KNOW HOW」 ,小室畫廊 ,臺北 ,臺灣
-
2009
「一閃而過-七零世代藝術家群像」 ,鳳甲美術館 ,臺北 ,臺灣
-
2009
「微.新.密.奇」 ,寒舍空間 ,臺北 ,臺灣
-
2008
「元神氾游」 ,台灣新藝 ,臺南 ,臺灣
-
2008
「2008台北獎」 ,台北市立美術館 ,臺北 ,臺灣
-
2007
「雕塑雙年展-此時此刻藝術轉進」 ,頭藝術村 ,高雄 ,臺灣
-
2007
「元神氾游巡迴展」 ,高苑藝文中心 ,高雄 ,臺灣
-
2007
「2007台北獎」 ,台北市立美術館 ,臺北 ,臺灣
-
2007
「TADA-博覽PARTY」 ,台灣藝術設計及建築展演中心 ,臺中 ,臺灣
-
2007
「桃園創作獎」 ,桃園文化中心 ,桃園 ,臺灣
-
2007
「元神氾流」 ,高雄市立文化中心 ,高雄 ,臺灣
-
2007
「第24屆高雄獎」 ,高雄市立美術館 ,高雄 ,臺灣
-
2007
「範式轉向-台灣新世代藝術的契機」 ,京798藝術特區新瑞藝術計畫 ,北京 ,中國
-
2006
「愛在山中下不去」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 ,臺南 ,臺灣
-
2006
「遼闊的漣漪與合音-位移 重組 連結」 ,台北國際藝術村 ,臺北 ,臺灣
-
2006
「cold Q」 ,嘉義鐵道藝術村 ,嘉義 ,臺灣
-
2006
「遼闊的漣漪與合音」 ,駁二藝術特區 ,高雄 ,臺灣
-
2006
「夢艷/夢靨」 ,月光小棧 ,台東 ,臺灣
-
2006
「關於現在的簡單模樣」 ,台中20號倉庫 ,臺中 ,臺灣
-
2005
「前言我已說過」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 ,臺南 ,臺灣
-
2005
「新手上路」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 ,臺南 ,臺灣
-
2005
「島嶼.漂移」 ,枋寮藝術村 ,屏東 ,臺灣
-
2005
「新物種催生計畫」 ,糧食庫房 ,高雄 ,臺灣
-
2004
「游於藝」 ,大仁科技大學 ,屏東 ,臺灣
-
2004
「中華藝校教師新銳聯展」 ,誠品書店高雄大遠百店 ,高雄 ,臺灣
-
2002
「藝術基地新形式-壹樓室內 (+.+.-.-)」 ,打開當代 ,臺北 ,臺灣
-
2000
「過敏症」 ,前藝術 ,臺北 ,臺灣
-
2000
「三色蛋」 ,高雄豆皮藝文咖啡館 ,高雄 ,臺灣
-
1999
「亞太藝術獎」 ,首爾 ,韓國
-
1999
「白熱化」 ,土思藝文中心 ,臺北 ,臺灣
-
-
駐村
-
2017
台南文化局海外駐村 ,波士頓CAI藝術村 ,波士頓 ,美國
-
2017
嘉義鐵道藝術 ,嘉義鐵道藝術村 ,嘉義 ,臺灣
-
-
獲獎
-
2008
台北獎-入選 ,台北市立美術館 ,臺北 ,臺灣
-
2007
桃源創作獎-入選 ,桃園文化中心 ,桃園 ,臺灣
-
2007
台北獎-入選 ,台北市立美術館 ,臺北 ,臺灣
-
2007
高雄獎-高雄獎首獎 ,高雄市立美術館 ,高雄 ,臺灣
-
1999
亞太藝術獎-台灣區首獎 ,NOKIA 亞太藝術獎 ,首爾 ,韓國
-
-
收藏
-
2021
文化部藝術銀行 ,臺中 ,臺灣
-
2020
文化部藝術銀行 ,臺中 ,臺灣
-
2018
文化部藝術銀行 ,臺中 ,臺灣
-
2017
文化部藝術銀行 ,臺中 ,臺灣
-
2016
文化部藝術銀行 ,臺中 ,臺灣
-
2015
澳洲白兔美術館 ,雪梨 ,澳洲
-
2014
高雄市立美術館 ,高雄 ,臺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