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9|撰文者:ㄧ諾藝術
洪耀本名洪耀華,1939年出生重慶,父親是隨軍來台中將,洪耀與母親在戰亂後則留居在中國大陸。洪耀在烽火歲月中長大,在文革期間被視為「黑五類」,成長過程十分曲折艱辛,卻也培養了洪耀敏銳的觀察力與強韌的意志,以第一名畢業於中南美專附中油畫科,為廣州美院中國畫系首屆生。洪耀先留校任教,再回老家武漢任教於湖北美院。1984年洪耀離開中國,移居香港。1990年,洪耀入籍並移居台灣。
洪耀已在世界多個城市展示過他的彈線,並深獲各地藝術評論者與收藏家的肯定。歐盟總部更在2014年特別邀請洪耀赴法國史特拉斯堡舉辦個展,並成為台灣第一人榮獲歐盟授與的文化大使。日耳曼.侯思(歐中當代藝術與文化國際協會主席)在評論中提到:「洪耀的繪畫在身體語言表達的意義和作品本身之間游離(特別是通過線條造成距離感),用一種近乎於爆炸,坍塌,破碎與散射的象徵手法表達。是對建立在色彩基礎之上的繪畫材料和形象的邊際的探索,他的繪畫就像一齣風景。」
兩岸開放後洪耀頻繁在台灣與中國活動,更在1996年創辦了武漢設計學校,他希望透過教育帶給中國的藝術學習者更廣闊的視野,更新的藝術訊息。此時,洪耀的「彈線」創作已經成為他原創的符號。他自己設計研發大型彈線機,不斷加以改良精進,目的是希望可以用彈線創造出震懾人心的創作。洪耀首創以彈線方式創作,張力、爆裂、憤彈,凝聚的力量釋放於彈線重擊於畫面的一瞬間,創造出洪耀獨一無二的藝術符號。
洪耀的彈線源於中國發明的智慧“魯班墨斗彈線”與“ 彈棉花機”的延伸,其所彈出的水墨線條不同於西方繪畫和中國傳統筆墨線條。中國當代畫壇將他的彈線線條,列為傳統「18描」畫法之外的「第19描」。洪耀30年多的歲月專心一志,將「彈線」 觀念完整地以各種藝術形式來表現,樹立了彈線獨有的視覺美感與現代性。從傳統發源,但突破傳統另闢新徑,展現藝術的原創精神。最終成為充滿張力爆炸性的原創藝術語言「洪耀彈線」。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臺灣早期重要的女性觀念攝影藝術家 侯淑姿辭世,享壽61歲
「出岫-香如故」趙丹綺、黃妙貞香器創作展:以土成石,以石侍香,以香觀氣
從馬克·羅斯科(Marks Rothko)的紙上繪畫看他走向後期抽象表現的過程
2023高雄藝術博覽會南島最大藝術盛會,迎來國內外百餘位藝術家
2024年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公布展名「日常戰爭」,藝術家袁廣鳴以作品隱喻當代生存境況
「藝中求新,新中求藝」跨界引領品牌台灣!「希望、和平、愛」白鷺鷥文教基金會30週年虛實沉浸展演! 專訪董事長盧佳慧!
暫時停擺的卡塞爾文件展-以色列哈瑪斯戰爭為藝術界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藝術產業
特展藝文跨界C-LAB「2023玩聚場藝術節——SHOW ME A PLATE!」表演盛宴打造新「台味」,邀觀眾以多重感官吃 buffet
2023-12-05|撰文者: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