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2024-04-27|撰文者:廖新田 台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

創作技法如何述與論?

任何藝術都有媒介作為必要載體,表現性是所有藝術的核心。視覺造型的表現細節建立在工具、媒介與手法的運用。藝術批評大多以整體效果看待,除非手法突出才會被挑明出來討論。例如印象派的有痕塗刷則顯示特別的意涵:畫家情緒、光線瞬變、日常生活…。現代藝術在創作技法上更推陳出新,促成了新藝術形式的誕生。尤其抽象藝術中的冷熱分類反映筆刷在畫面上的速度與色彩配置。抽象表現主義者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滴甩繪畫成為建立世界藝壇不朽地位的「藝術行動」方案。他自述,目的是為了抵抗傳統慣性。這裡神奇的變化是:創作技法與論述合而為一。

洪耀的彈墨創作是在提醒讀者們不但從技術創新面來觀看他的作品,更應從藝術思想面理解其新創的意涵。面對如此「逸出常格」的現代繪畫,若以上述中西方案例來對照,就不會感到其創作脈絡非常突兀,因為都是藝術革新的作為,意圖展開不一樣的藝術對話。

形影,2012,水墨紙本,86x110cm。

中國藝術的「自動性技法」開發

就中文而言,「藝術」是「藝」與「術」的結合,有層次之分卻是一體兩面不可分割。古文字的「藝」字是一位跪著的木匠審視手上的作品(趴下來就更像藝術家在地上作畫的樣貌),工藝家的藝匠精神顯現無遺。中國美術歷程久遠,優秀的藝術家們發展出細緻而多樣的筆墨功夫而形成各門各派的風格表現,其實也對另類筆墨技法有所開發,和原先的筆墨傳統不同而被視為「逸出常格」。

石濤「筆墨當隨時代」言簡意賅地註記了筆墨的潛能性。另外,藝術創作形式與技法的變革也帶來「典範」(paradigm)轉移,一旦條件因緣具足就有翻轉的態勢出現。根據這個概念的發明者庫恩(Thomas S. Kuhn)之描述,常態無法承受新的挑戰與思維而瀕於危機之際,新的範式就被開發、引進而產生新的態勢。(註1)

筆者也從台灣案例中發現藝術世界也存在著如科學世界裡「尋常」與「例外」的互動關係。(註2)

當藝術創作技法與相應觀念納入典範轉移的架構內被衡量時,任何一位創作者在他人眼中是「天馬行空」的作為都有著更具高度的意義可茲考量。

創新繪畫技法不但為創作帶來新的面貌,也是藝術家表現新視覺思考的平台,甚至帶來繪畫革新運動。也由此可見,創作技法是可以論述的也是必須論述的,是「物質思想化」暨「思想物質化」的一體兩面。

奔流,2014,水墨紙本,110x100cm。

洪耀的創作啟發

創作技法並非無中生有,幾乎來自大自然現象或生活經驗的觀察與啟發。中國書法線條中有錐畫沙、屋漏痕之說(洪耀也有《屋漏痕系列》),從其名稱不難想像和沙粒、痕跡有關。人物畫中「吳帶當風」、「曹衣出水」也都是透過線條技法所呈現出來的生動感。

屋漏痕,1988,宣紙水墨,50×100cm。

傑出的藝術家必定有敏銳的感知找尋最貼切的表現技法來反映其創作思想,也藉由深刻的思想來配置應有的表現技法。我總感覺洪耀彈線技法的自動性來自文化脈絡的啟示。中國工匠祖師爺魯班的墨斗,除在建築上有重要功能,也象徵準繩與經緯。當這件古代建築不可或缺的工具成為洪耀的過去童年記憶與未來創作的橋樑,顯示的意義是他開啟了中國的「文化自動性技法」的篇章,有別於西方自動性技法的集體心理潛意識詮釋。透過傳承2500年的線墨所彈擊的畫面,是文化與歷史的痕跡,已然和抽象表現主義者波洛克的甩滴之心理隱射有所不同。洪耀於1977年發展抽象彈畫,而波洛克發展抽象滴畫於1940年代,中西兩人的自動性間接技法讓人為的介入降至最低以追求繪畫的純粹性,均對東西方的繪畫有所反思並以強烈行動表態。洪耀是捨棄傳統毛筆,改以墨斗為創作工具,在華人藝術世界的衝擊性是相當震撼的,形成特立獨行的創作風格。

魯班彈線92,2007,油彩、畫布,105.5x71cm。

排排坐吃果果,2009,油彩、畫布,125x95cm。

洪耀的彈線創作有著破壞視覺完整性而沒有真正破壞畫面的效果。沾著顏料的線條打擊在畫面上產生繃噴的視覺震撼,並非封塔納式的俐落切割,而是如篆印線條的金石感,塑造了空間與時間的性格。更引人入勝的是每一條如亂石崩雲般的彈打都呈現了「預期中的不預期」效果,計畫之內也有計畫之外,意內與意外的交錯形成豐富的視覺語彙與視覺狀態。

當下傳統-殘跡,油彩、畫布,100x75cm。

技法因創作需求而生,創作需求則因藝術理念而醞釀,環環相扣,缺一不可。洪耀的創作突顯其「千載一彈線」,奇卻尋常。他和歷史對話並尋找自身藝術主體性。洪耀說:「藝術是由點線面構成的,所以現在我的創作就是要回歸這個層面,追求自由的表現。」(註3)面對現代性的語境,他融合成「洪耀風格」,作品中有藝術行動的張力,造型、線條與結構彷彿蠢蠢欲動、蓄勢待發之態,因此風格上另闢新徑、獨樹一幟。

嬉戲芥子園,油彩、畫布,70x94cm。

中國藝術中筆墨功夫強調線條質感的開發與墨色的運用,美學上強調氣韻生動的精神,洪耀延續這條看似閉鎖其實是容許開放的傳統,以其獨特「彈性」視野為我們打開藝術的新境界。從中西藝術技法案例探究其史觀意義與美學內涵,對照出洪耀的創作乃融會傳統與現代的創新之作,頗有令人激賞之處,是一朵「東方」藝術的奇葩。

墨的幾何-印痕,2021,水墨紙本,88x110cm。

註1:Kuhn, Thomas S., 1974,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註2:廖新田,2017,〈「尋常」與「例外」: 台灣美術史書寫架構的因素探討〉,刊於《台灣美術新思路: 框架、批評、美學》。台北:藝術家,頁20, 33。
註3:吳垠慧,2008/4/17,〈回歸點線面 洪耀自創彈線抽象畫〉,《中國時報》A18版。

反彈:洪耀彈線回顧展 1939-2023 
展覽日期:2024/5/2~5/27
展出地點:陽明交大藝文空間
開幕茶會暨創作者導覽:5/2(四)14:00
展場地址:新竹市大學路1001號 陽明交通大學 光復校區浩然圖書館B1藝文空間
開放時間:週一~週五 10:30 – 18:30
洽詢電話:(03)513-1233

洪耀反彈:洪耀彈線回顧展 1939-2023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1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人物

昔日的魯班墨斗 今日的洪耀彈線

2015-10-29|撰文者:ㄧ諾藝術8239

焦點新聞

藝廊當代藝術藝博會

2024台中藝術博覽會展商名單公布!匯聚共80個展商,七月份日月千禧酒店盛大登場

2024-05-17|撰文者: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