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藝術評論

11月12日 Auguste Rodin 生日快樂!

Auguste RodinCamille Claudel

2015-11-12|撰文者:林冠妤

「這個世界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羅丹(Auguste Rodin)

一名男子蹲坐石上,右手托著下巴,左手手腕輕靠膝上,弓著身軀,肌肉緊繃得清晰可見,嚴肅的臉龐上眉頭深鎖,眼神陰鬱地俯視下方,陷入苦思。這是現代雕塑之父羅丹著名的作品《沉思者》(Le Penseur)。

羅丹生於法國巴黎,自小便熱愛繪畫,14歲進入皇家繪畫與數學學院就讀。結識雕刻家卡利耶-貝勒斯(Carrier-Belleuse)後,年輕的羅丹在他的工作室學習雕刻,協助他完成巴黎歌劇院、香榭麗舍大道上的帕依瓦宅邸等重要建築的雕塑。

30歲的羅丹周遊義大利,仔細觀察米開朗基羅的雕塑,而米開朗基羅作品呈現的完美胴體與肌理,和奔放的身體姿態,都使他深受影響。1877年,羅丹分別在布魯塞爾和巴黎展出《青銅時代》(L’âge d’airain),這座和真人等高的雕像闡述自原始進入文明的人類,作品中可看見精實的肌肉線條,甚至連抓著頭髮的手和微微屈膝的模樣都神似米開朗基羅的《垂死的奴隸》(the Dying Slave)。

但因為《青銅時代》刻劃得太過逼真完美,羅丹反而遭受抨擊,有人認為這件作品是羅丹以真人灌模完成。憤怒的羅丹便在巴黎的展覽出示他的草稿和創作模型,世人才認可他的才能。此後,政府單位向他大量訂製作品,羅丹的藝術生涯平步青雲,而他也開始意識到,雕塑必須要能表達藝術家的想法,不只是和真人外型相似。

用畢生精力打造地獄門 思考人性價值

1880年,法國政府委託羅丹替裝飾藝術博物館(le 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製作大門,這座以義大利文學巨擘但丁的《神曲》為主題的「地獄門」(La Porte de l’Enfer)。

在《神曲》中,但丁把當時的社會現象融入故事,自己化成主角,走過地獄、煉獄和天堂,看盡善惡。羅丹不刻劃故事情節,而是聚焦於但丁所描寫的地獄百態,以上百位蜷曲交纏的人體取代建築結構,彰顯人的墮落,以及鋪天蓋地的痛苦與絕望。

位於門楣的「沉思者」是地獄的過客,他俯瞰身處其中的芸芸眾生,無法擺脫眼前的景象。羅丹曾說:「沉思者不只用頭腦、深鎖的眉、外張的鼻孔、抿著的雙唇來思考,還有手臂、背部、腿上的每一吋肌肉,以及緊握的手指和僵直的腳趾。」

沉思者的身體承受巨大壓力,藉由思考來翱翔,尋找人性的價值。表面上羅丹是刻劃透過詩歌解放意志的但丁,但單獨來看,這位裸身的男子並未被限制於任何一個時空背景,他可以是任何人。

創作風格轉變 表達內在感受

在創作「地獄門」的過程中,羅丹一遍又一遍的修改草圖,逐漸擺脫現實的束縛,不再著重描繪外貌,而是感受並展現情緒的張力。《巴爾札克雕像》(Monument à Balzac)是羅丹費時六年的得意之作,摒棄一般文學家雕像中常出現的扶手椅、羽毛筆、書籍等古典的元素,同時潛心研究巴爾札克的生平和思想,最後選擇刻劃這位大文豪披著工作袍漫步思索的模樣,臉部輪廓深邃,身體線條卻簡潔柔和,對比強烈,充分展現巴爾札克對創作的熱忱。雖然羅丹前衛的風格並未被當時所接受,但他極富表現力的手法替雕塑開闢了新的領域。

羅丹一生周旋於眾多感情關係之中,其中,優秀的卡蜜兒.克勞黛(Camille Claudel)是羅丹創作「地獄門」時的得力助手,羅丹甚至在創作期間另外雕了《永恆的春天》(L’éternel Printemps)歌詠兩人的愛情,相擁的男女熱烈地表現他們的歡愉,姿態唯美如舞蹈。

但這段忘年之戀最後無疾而終,心碎的卡蜜兒受精神病纏身,自此不再創作。而羅丹則在逝世的那一年,以77歲的高齡和年輕時就相識的蘿絲.伯雷(Rose Beuret)結婚。過世前,羅丹將自己的宅邸及作品贈予法國政府作為博物館之用,並設置一個展間展出卡蜜兒的作品。

Auguste Rodin, (b) 1840.11.12 ~ (d) 1917.11.17

 

REFERENCE

【圖源】Wikipedia(Rodin)
【圖源】Wikipedia(The Thinker )
【圖源】Wikipedia(The Gates of Hell )

Auguste RodinCamille Claudel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

國際新聞

羅丹雕塑失竊25年 物歸原主後上拍場

2015-08-12|撰文者:邱家琳1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