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國際新聞

拒絕歧視 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幫畫作改名

Rijksmuseumpolitical correctnes

2015-12-16|撰文者:邱家琳

標題不只是藝術品的一部分,也是藝術家精心設計的謎題,影響人們欣賞作品的感受與詮釋。今年,荷蘭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為了消弭種族歧視與文化偏見,決定改變部分畫作的標題,重新取一個中性的名字,但這項改名計畫也引發人們爭論。

「這項計畫的重點,就是不用白人的觀點為其他族群命名。」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的歷史部門主任瑪婷(Martine Gosselink)表示,荷蘭人過去常被稱為「乳酪腦」(cheesehead),如果荷蘭人到其他國家博物館看到有畫作這樣描述自己,可能會感到不高興,而這就是阿姆斯特丹博物館正在發生的事情。

數個月來,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歷史部門調查館藏,挑出作品名稱與簡介裡不恰當的用字,像黑人(negro)、穆罕默德門徒(Mohammedans)、侏儒(dwarf)等歧視字眼,估計有200件藝術品需要改名。

同時,這個部門也檢查官方網站的作品簡介,發現約有132筆資料用「negro」描述畫作中的黑人。其他最常見的歧視字眼是「霍屯督人」(Hottentot),這是荷蘭過去殖民南非時,替當地庫伊族人(Khoi)取的名字,但「霍屯督人」在荷蘭文的意思是結巴的人。

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改名的方式,除了直接用中性客觀的字句取代原本文字,譬如黑人從「negro」改為「black」,伊斯蘭教徒從「穆罕默德門徒」(Mohammedans)改為「穆斯林」(Muslim),也會根據畫作主題換名字。

舉例來說,荷蘭藝術家西蒙‧馬里斯(Simon Maris)的畫作《年輕的黑人女孩》(Young Negro Girl),描繪一名黑人少女坐在華麗的座椅上,拿著一把扇子乘涼,館方把這幅畫改為《拿扇子的年輕女孩》(Young Girl Holding Fan)。

學者史帕丁:修改作品標題 藝術家想法會消失

但人們對這項改名計畫的反應不同,有些人認為改變作品的標題,背後的歷史背景會被抹滅,也有人抱怨這是「政治正確」(political correctness)。藝術史學家史帕丁(Julian Spalding)表示,他反對修改歷史作品的標題,藝術家個人的想法與藝術水平都會消失。同時,這是刻意改寫歷史,人們會假裝過去什麼都沒有發生。

針對政治正確的部分,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的歷史部門主任瑪婷回應,他們幫畫作改名與荷蘭人口組成有關,荷蘭約有一百萬人的祖先來自荷蘭殖民地,包含蘇利南、安的列斯群島、印尼等地方。

不過,國際博物館協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倫理委員會委員羅伊格(Raphael Roig),支持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的做法,認為這是一種進步。他說,整項計畫的關鍵,是如何在回應某一族群的敏感議題與保存歷史背景之間取得平衡,但這是相當難處理的平衡。

【補充知識】
荷蘭是盛產乳酪的國家之一。在二次大戰期間,德國稱荷蘭人為「乳酪腦」,諷刺荷蘭人像個傻瓜,只記得吃最愛的乳酪,因此荷蘭人對這個稱呼相當反感。

REFERENCE

【Artnet】The Rijksmuseum Removes 'Racially Charged' Language from Its Collection
【Artsbeat】Rijksmuseum Removing Racially Charged Terms From Artworks’ Titles and Descriptions
【Daily Mail】Dutch gallery under fire after removing offensive terms from its artworks' titles and descriptions in case they cause offence
【The Guardian】Young Negro Girl: should artworks with offensive names get an update?
【The Racial Slur Database】Dutch

Rijksmuseumpolitical correctnes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

國際新聞

維梅爾的家庭生活 《小街》場景揭密

2015-11-23|撰文者:邱家琳13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