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國強爆破藝術30年 新作動物合唱
2016-05-02|撰文者:邱家琳
中國藝術家蔡國強在畫作上鋪設火藥、點燃導火線進行爆破的創作,已經持續將近30年。今年4月,蔡國強在紐約一間倉庫點燃火藥,以煙火爆破留下的痕跡,在空白畫布繪製一群動物們在湖邊喝水、鳴叫的模樣。
2016年新作《白音》(White Tone)是蔡國強先在長18公尺、寬4公尺的空白畫布上,排列數種火藥與進行爆破的畫作。煙火點燃後,會留下的褐色、黑色火藥痕跡,隱約勾勒出馬、牛、羊等動物,圍繞在湖邊喝水的模樣,彷彿能聽見牠們各自不同的叫聲,在大自然中組成一首樂曲。
這件作品預計在法國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Fondation Cartier)7月展覽「偉大的動物管弦樂團」(The Great Animal Orchestra)。展覽內容與美國生物聲學(bioacoustician)學者伯尼·克勞斯(Bernie Krause)的研究有關,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希望人們能透過這檔展覽了解更多自然界的聲響。
《天梯》是送給泉州的禮物 也連結藝術家與故鄉
在現代社會裡,火藥常被用來製作炸彈、槍彈等武器,但對蔡國強來說,火藥是最好的創作媒材之一。蔡國強曾形容,火藥是一個無法掌控的媒介,創作的結果永遠難以預測,這卻是最有趣的部份。在他眼中,火藥包含宇宙的力量,人們與宇宙從何而來,所有起源的思考都來自爆炸。
除了用火藥爆破作畫外,蔡國強也利用火藥設計大型裝置藝術,讓煙火在空中「爬樓梯」。去年,蔡國強在故鄉泉州發表作品《天梯》,他將繩索組裝為長500公尺、寬5.5公尺的梯子,上頭放滿火藥引線,在白色氣球的引領下緩緩升空後,接著點火引爆。
蔡國強表示,相較於其他作品,他常將點火時間設在黃昏時分,但他選在清晨引爆《天梯》,這有包含希望的意思。對他來說,這不只是象徵回歸,也代表一段新旅程的開始。
當火藥被點燃,金色火花在黎明即將破曉之際,劃出約一分鐘的優雅弧線,彷彿正在爬行這道天梯。對蔡國強來說,這道天梯不只是他送給故鄉泉州的禮物,也是他連接自己與故鄉、天空、地球,甚至整個宇宙的一把梯子。
《天梯》的創作靈感來自以色列傳說,天梯是連接人與神的媒介。猶太教徒相信,在世界末日時,上帝為了拯救人間,會在山頭豎起一把巨大的梯子,伸入雲端之中,而人們可以沿著這把梯子進入天堂。
REFERENCE
【Art21】Cai Guo-Qiang: Spirituality, Chaos, and
【Artnet】Watch Cai Guo-Qiang's Explosive Gunpowder Performance
【Artnet】Cai Guo-Qiang's 1650-Foot Flaming 'Sky Ladder' Finally Succeeds
【Humanitas】The Great Animal Orchestra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台中勤美術館隆重開幕!除了開幕首展之外,展館還有哪些亮點?
引頸企盼!ONE ART Taipei 2025 藝術台北新年登場 策展主題、亮點作品、展商名單一次公開
2024 年度新聞回顧:美術館於各地興起、機構人事新局與國際展覽的多元共振
巴黎聖母院浴火重生,五年修復完工盛大開放!揭開修復背後的全新發現
「小百科」來了!即日起駐館桃園兒美館 「新說小百科」邀請你帶著好奇心 踏上打開世界的旅程
睽違9年,70件草間彌生作品北師美術館盛大展出!重現經典之作《圓點的強迫妄想》
帝圖2024秋拍1229盛大登場,白雲堂舊藏張大千工筆紅葉靈禽圖、及溥心畬自用印專題重量領銜
御風破浪.榮光現,一段訴說著海軍建軍歷程的故事
從流動的身體性到風景、物觀的凝視-關於嘉美館《拾景剪影─林玉山的寫生與旅行》
藝術創意工作者如何融入永續概念實踐?視盟攜手臺師大舉辦國際論壇 激盪藝術ESG政策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爆破的瞬間也可以收藏 ! 上海外灘美術館委託製作 蔡國強創作的爆破瞬間成為NFT
2021-07-02|撰文者:TR Lab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4646
上海文化新地標 浦東美術館七月開幕 蔡國強特地打造光繪作品迎接盛事
2021-06-30|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張家馨編輯整理5638
「以在地涵養,放眼國際,自在芬芳」—桃美館代理館長張至敏回首創館歷程,展望館群建備後新局
2024-12-20|撰文者:李竺恩1555
睽違9年,70件草間彌生作品北師美術館盛大展出!重現經典之作《圓點的強迫妄想》
2024-12-19|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612
首度由黑人女性出任總策展人,美國古根漢美術館副館長娜歐蜜·貝克維斯(Naomi Beckwith)領軍第16屆卡塞爾文件展
2024-12-19|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張家馨編輯整理703
TFAM↔REUSE北美館循環計畫首度公開,將展覽廢棄材料轉化為創意衍生品!
2024-12-19|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