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3|撰文者:邱家琳
數百年來,人們迷戀蒙娜麗莎的微笑、戴珍珠耳環少女回眸的身影,但巴西藝術家維克•穆尼斯(Vik Muniz)卻只對這些名畫的背面感到好奇。15年來,維克•穆尼斯拜訪世界各大美術館,拍攝達文西、維梅爾、林布蘭、梵谷、秀拉、畢卡索等15件藝術大師畫作的背面,並完整複製這些名畫的畫框與背板,揭露「背後」不為人知的祕密。
這些名畫的畫框與背板歷史悠久,外表老舊、刮痕累累,常寫有文字或貼著美術館的標籤。其中,最令維克•穆尼斯感到驚訝、好笑的內容,是《蒙娜麗莎的微笑》(The Mona Lisa)背面畫了一個箭頭,還用法文寫著「此面朝上」(Haut),但他覺得這個註記似乎沒什麼實質幫助,因為不太可能有人把達文西的名畫掛反。
雖然畫作背面的樣貌會不斷變化,但正面幾乎不會改變,而它們的價值也有強烈的對比。美術館小心翼翼保存名畫,避免表面毀損,但將畫作掛在牆上時,常直接在這些百年畫框上穿孔,這也暗示人們重視畫作正面,卻把背面當作一個可替換的「硬體設備」。但維克•穆尼斯可不這麼想,他認為背板具有藝術史的價值。
「畫作的背面能反映藝術家的工作室,可以追溯一幅畫是如何被製作、畫框不斷變化的樣貌。」維克•穆尼斯表示,雖然在數位圖像的時代裡,畫作能夠突破框架,可以播放、用不同的尺寸與形式出現,甚至能存在任何地方,但畫作的實體仍非常重要。
今年6月,維克•穆尼斯以「背後」(Verso)為題,在荷蘭莫里茨皇家美術館(Mauritshuis Museum)首次公開展示15幅名畫的複製畫框與紀錄照片,希望更多人了解名畫背後的魅力與歷史。展覽展至9月4日。
從美國進口一棵樹 製作蒙娜麗莎的畫框
複製這些名畫的百年畫框與背板,曠日費時且工程浩大。維克•穆尼斯為了完整重現15幅名畫的背面,事先研究背板、掛鉤與美術館標籤的材質,並忠實紀錄背板的刮痕、文字與塗鴉,甚至連黏在上頭的古老郵票也一併重製。
維克•穆尼斯形容複製畫作背版的過程,就像吃一個巧克力糖,有時候你不知道會在裡面發現什麼。若仔細觀察紐約現代博物館(MoMA)的館藏梵谷(Van Gogh)《星夜》(Starry Night),會發現畫作背板貼有法國橘園美術館(Musée de l’Orangeri)1955年、美國大都會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1980與1986年的標籤,紀錄它曾多次外借給其他機構展示的過程。
其中,重製林布蘭(Rembrandt van Rijn)《杜爾博士的解剖學課》(The anatomy lesson of Dr. Nicolaes Tulp)的過程最具挑戰性。這幅畫描繪一位外科醫生指導多位學生解剖大體,長有1.98公尺,寬達2.49公尺,尺寸相當大,忠實複製畫框與背板的細節時,需要花費更多心力。
而製作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蒙娜麗莎的微笑》的複製品時,也花費維克•穆尼斯許多時間。由於它的畫框材質稀少,在歐洲已經找不到完全相同的木材,藝術家只好直接從美國進口一棵樹。
雖然「背後」的籌備過程相當複雜,但維克•穆尼斯已經計畫接下來要複製新畫作,目前奧地利國寶級畫家克林姆(Gustav Klimt)《吻》(The Kiss)、西班牙黃金時代畫家委拉斯奎茲(Diego Velázquez)《宮女》(Las Meninas)等作品,都在維克•穆尼斯的考慮名單內,而這個展覽也預計明年到奧地利美景宮美術館(Belvedere Museum)展出。
REFERENCE
【CBC】Brazilian artist Vik Muniz recreates the backs of famous paintings
【The Guardian】Revealed: the unseen flip-sides of the world's most famous paintings
【Dutch News】What Van Gogh’s Starry Night looks like – the wrong way round
【Hyperallergic】Vik Muniz Painstakingly Reconstructs the Backs of Famous Paintings
【The Wall Street Journal】Vik Muniz: Famous Artworks’ B-Sides
【Mauritshuis Museum】Vik Muniz: Verso
REACTIONS
1
3
1
1
0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橫山書法藝術館「弱書道-汪柏成創作個展」 寫時空、畫宇宙 將時間視覺化於空間
橫山書法藝術館「時空題辭」穿梭古今時空以題辭書寫心靈情懷
「出岫-香如故」趙丹綺、黃妙貞香器創作展:以土成石,以石侍香,以香觀氣
新媒體藝術家林珮淳受邀參加愛丁堡大學「台灣光點大師講座」,分享「夏娃克隆」啟示與警世
2023高雄藝術博覽會南島最大藝術盛會,迎來國內外百餘位藝術家
從馬克·羅斯科(Marks Rothko)的紙上繪畫看他走向後期抽象表現的過程
2024年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公布展名「日常戰爭」,藝術家袁廣鳴以作品隱喻當代生存境況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文跨界策展「2023 C-LAB聲響藝術節:Diversonics」奇響視聽新感官,跨域交織新體驗
2023-10-06|撰文者: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388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2024年第11屆X-site計畫首獎由「感想工作室」《林木林》奪得首獎!類比自然,如森林經驗般的自由建築
2023-12-04|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