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3|撰文者:陳乃慈
本月初,張騰遠個展「POST-WE」在新苑藝術舉行。太空生物、毀滅、考古…看似科幻的元素被置入荒涼的地景裡,不禁令人好奇畫作的意涵。在外星人的誤解探測背後,其實隱含對時事的諷刺。《移居者的早晨》。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張騰遠曾讀到一篇文章,內容提到,未來網路的收發器或許能被植入人體,監測不同的數值。「如果人體在未來可以透過網路連結,『我』跟『我們』之間的關係會不一樣。人與人之間的分界變得模糊,展題『POST-WE』是對未來的『我們』做出新的提問。」
張騰遠自2012年開始發展「鸚鵡人」這個角色。鸚鵡人是千年後的宇宙生物,擁有藍色的羽翼、人類般的軀幹及四肢,他們被設定為考古學家,到外太空四處進行探測。「鸚鵡會模仿人的聲音講話,但牠不完全懂模仿的聲音的意義。」
最初張騰遠想利用鸚鵡誤解話語的特性,提出對事物的諷刺。在「POST-WE」個展裡,則提出對未知未來的提問。
《逃生至地球:100種在地球上的生存方法》。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面向畫廊外側的動畫。圖/取自臉書
廢輪胎當鬆餅吃 地球生存的一百種指南
走進位於新苑藝術的展間,可看到從天花板往下延伸的裝置,它擁有圓形螢幕,播映同時於2016台北雙年展展出的動畫《逃生至地球:100種在地球上的生存方法》。內容假設一群異星人,在不得以的狀況下逃生到千年後的地球。
動畫由一百段生存指南組成,鸚鵡人使用人類留下的垃圾,如廢輪胎、舊瓶罐等,甚至人體器官來進行荒謬、有趣的事情。張騰遠表示,這些簡短的影片就像飛機上的逃生卡,讓觀眾能快速地吸收。螢幕朝向展場的落地窗外側,希望和外面的觀眾互動。在觀看作品時,觀者必須仰頭凝視螢幕,如同植物般汲取太陽給予的養分。
展場中有兩個螢幕,各播放五十段生存指南。圖/取自臉書
明年如何是未知 但它終將成為過去
在張騰遠的畫作裡,常能找到神秘的物件或關鍵字:散落的英文字母、無限符號…讓觀者自行解謎。在《蛇.探險隊.召喚》裡,一群鸚鵡人將水引入巨大的坑洞裡,澆灌在標示著「2017」的粉色物體上,沿著坑洞的地層往上,又可以找到「1917」、「1962」等數字。
《蛇.探險隊.召喚》(局部)。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張騰遠表示,1917年是杜象發表《噴泉》的年代;1962年則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決定向推廣網路的開端,都是現代歷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明年是2017年,物體上的數字象徵我對未來的期望與想像,但是再過幾年,它就會成為過去的記錄了。」其實,標示「2017」的物體是《小王子》裡吞下大象的蛇,也是畫作的另一層隱喻。
《Unlimited》圖/新苑藝術提供。
《山谷裡的慶典》。圖/新苑藝術提供
張騰遠說:「我的畫作經常引用中國山水畫的構圖,相較於西方的單點透視,中國畫的多點透視更貼近末日世界、帶有超現實的感覺。」鸚鵡人在太空忙進忙出,如果想暫時脫離地表的煩憂,不妨走入畫廊,和牠們一起探勘、解謎吧!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藝術的洗腦與洗腦的藝術
詮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板塊之視域,中國嘉德2022春季拍賣會以「5+5+5:中國當代藝術特展」特別專題,隆重呈現!
(影音)眾神、信仰、地獄、幽魂—臺南市美術館夏季迎接法國大展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挑戰你的膽量!
探詢生命本質的原初與純粹:多納藝術《野境》林瑩真個展
終於盼到你!「ART SG 新加坡國際藝術博覽會」首屆參展名單公布,臺灣共八間畫廊參展
藝術家張恩滿登德國卡塞爾文件展,從「非洲大蝸牛」探討臺灣原住民面對入侵物種
桃源國際藝術獎入圍名單今揭曉,來自8國橫跨歐亞、美洲15位藝術家,明年3月齊聚桃園盛大展出
從高雄到國際,日籍新住民藝術家點亮台灣璀璨之光!台灣燈會作品《脈動》獲「設計界的奧斯卡」義大利國際設計大獎肯定
雙「館」齊下,香港故宮、M+博物館藝文新地標,串聯起西九文化區的傳統美學和當代藝術
ART TAICHUNG 2022 台中藝術博覽會7月15日盛大開展!10年深耕中台灣藝術市場,首度進駐台中林酒店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徵件桃源國際藝術獎入圍名單今揭曉,來自8國橫跨歐亞、美洲15位藝術家,明年3月齊聚桃園盛大展出
2022-06-27|撰文者:桃園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499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特展(影音)眾神、信仰、地獄、幽魂—臺南市美術館夏季迎接法國大展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挑戰你的膽量!
2022-06-24|撰文者:臺南市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