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當地球變成荒漠… 外星人會找到什麼?

張騰遠Post We新苑藝術

2016-11-23|撰文者:陳乃慈

本月初,張騰遠個展「POST-WE」在新苑藝術舉行。太空生物、毀滅、考古…看似科幻的元素被置入荒涼的地景裡,不禁令人好奇畫作的意涵。在外星人的誤解探測背後,其實隱含對時事的諷刺。《移居者的早晨》。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張騰遠曾讀到一篇文章,內容提到,未來網路的收發器或許能被植入人體,監測不同的數值。「如果人體在未來可以透過網路連結,『我』跟『我們』之間的關係會不一樣。人與人之間的分界變得模糊,展題『POST-WE』是對未來的『我們』做出新的提問。」
張騰遠自2012年開始發展「鸚鵡人」這個角色。鸚鵡人是千年後的宇宙生物,擁有藍色的羽翼、人類般的軀幹及四肢,他們被設定為考古學家,到外太空四處進行探測。「鸚鵡會模仿人的聲音講話,但牠不完全懂模仿的聲音的意義。」
最初張騰遠想利用鸚鵡誤解話語的特性,提出對事物的諷刺。在「POST-WE」個展裡,則提出對未知未來的提問。
《逃生至地球:100種在地球上的生存方法》。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向畫廊外側的動畫。圖/取自臉書
廢輪胎當鬆餅吃 地球生存的一百種指南
走進位於新苑藝術的展間,可看到從天花板往下延伸的裝置,它擁有圓形螢幕,播映同時於2016台北雙年展展出的動畫《逃生至地球:100種在地球上的生存方法》。內容假設一群異星人,在不得以的狀況下逃生到千年後的地球。
動畫由一百段生存指南組成,鸚鵡人使用人類留下的垃圾,如廢輪胎、舊瓶罐等,甚至人體器官來進行荒謬、有趣的事情。張騰遠表示,這些簡短的影片就像飛機上的逃生卡,讓觀眾能快速地吸收。螢幕朝向展場的落地窗外側,希望和外面的觀眾互動。在觀看作品時,觀者必須仰頭凝視螢幕,如同植物般汲取太陽給予的養分。
展場中有兩個螢幕,各播放五十段生存指南圖/取自臉書
明年如何是未知 但它終將成為過去

在張騰遠的畫作裡,常能找到神秘的物件或關鍵字:散落的英文字母、無限符號…讓觀者自行解謎。在《蛇.探險隊.召喚》裡,一群鸚鵡人將水引入巨大的坑洞裡,澆灌在標示著「2017」的粉色物體上,沿著坑洞的地層往上,又可以找到「1917」、「1962」等數字。
《蛇.探險隊.召喚》(局部)。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張騰遠表示,1917年是杜象發表《噴泉》的年代;1962年則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決定向推廣網路的開端,都是現代歷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明年是2017年,物體上的數字象徵我對未來的期望與想像,但是再過幾年,它就會成為過去的記錄了。」其實,標示「2017」的物體是《小王子》裡吞下大象的蛇,也是畫作的另一層隱喻。
《Unlimited》圖/新苑藝術提供
《山谷裡的慶典》。圖/新苑藝術提供
張騰遠說:「我的畫作經常引用中國山水畫的構圖,相較於西方的單點透視,中國畫的多點透視更貼近末日世界、帶有超現實的感覺。」鸚鵡人在太空忙進忙出,如果想暫時脫離地表的煩憂,不妨走入畫廊,和牠們一起探勘、解謎吧!

張騰遠Post We新苑藝術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藝廊當代藝術個展

菱鏡,湖面,光 ─ 張騰遠個展

2019-05-22|撰文者:愛上藝廊(IART GALLERY)7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