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跨領域的展覽美學呈現 專訪「空間・詩・人:李光裕創作研究展」策展人 曾堯生

采泥藝術李光裕研究展空間・詩・人曾堯生

2018-03-28|撰文者:王玉善

李光裕的創作揉合了東方內斂思維的本質,以及西方視覺張力外放的色彩,帶給觀者佇足於作品前面時,總能在讚嘆之餘,感受到寧靜祥和的心靈觸動。而這所有的一切,其實能從藝術家的經歷研究中,找到一些端倪。

這位當代藝術雕塑大師,從小即學習傳統水墨畫以及書法,將人文的底蘊深刻的烙印在心底。隨後又到了西班牙留學,師承著名雕塑家托雷多,研究西方雕塑的技法、形式及風格。發展至今,他將自我的對生命的感觸及體會融入作品當中,以東方思維的線條與空間結構,搭配西方綻放的表現,帶給觀者獨一無二的美學價值。

左至右:國際策展人楊心一博士、藝術家李光裕、富立建設總監陳聰徒、采泥藝術總經理林清汶。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李光裕的精神與心境,透過他的雙手,完整的呈現於我們的眼前,並能與所處環境的氛圍相互融合。他所帶給觀者的不僅僅是形式上的美,更是一種意境呈現,與氛圍營造,並為台灣當代藝術雕塑發展史注入重要的發展脈絡,作品受到國際間的矚目,同時於2018年3月31日到2018年7月15日,在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空間・詩・人:李光裕創作研究展」

這個展覽呈現了李光裕創作多年來的藝術發展脈絡,以及其當代性精神語彙,並藉由特殊的展覽手法與機制,將展場情境化,讓我們靠近與發掘最真實的李光裕。很難得有機會邀請到策展人曾堯生,為我們分享這次展覽的特殊之處。曾堯生長期為台灣的藝術文化領域進行推廣,執行過許多藝術衍生性產品之開發專案,並跨足視覺環境藝術整合。

右至左:策展人曾堯生,現為大觀視覺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創意總監,圖/曾堯生提供;展覽主視覺,圖/采泥藝術提供。

展覽主視覺的鋪陳與安排-李光裕作品轉變的時間軸線

本次的展覽屬性與一般不同,屬於創作研究展,因此對於梳理藝術家作品的完整性脈絡為重要的面向之一,用以代表李光裕從過去至今的所有藝術涵養。針對這一點,曾堯生指出,在展覽的主視覺當中,特別選了一件足以代表藝術家作品風格轉變點來呈現,目的在於讓大眾觀看展場作品時,即能快速的理解作品與李光裕之間的連結性。

策展人與我們分享,該件作品為《亥母》(Goddess of the Earthly Creations),又可稱之為智慧之母,上有一位祈福的女性形象,用來表達純粹且對世界禱告及對大地的熱愛意象。另一方面,創作時間點為2008年,此年分之前李光裕的作品形式比較偏向於圓體,之後則轉換為以片狀來表現量體,增加了作品的繪畫性。

李光裕,亥母,銅,92x63x122cm,2008年。圖/采泥藝術提供。

「空間・詩・人」的意向與意象

曾堯生提及,對於李光裕的研究,主要是以作品為出發點開始探討,並可以分為三個面向。(一)空間:情緒空間的體現,如透過燈光、氛圍反映給觀者的感受,不僅僅只是視覺上的對應。此外,李光裕的作品可以從各個不同的角度觀看,不只局限於正面,賦予我們與作品之間更多的互動性。(二)詩:作品的量體被以線條轉折片狀的形式表現,其間保留空間,就如同中國繪畫中對於留白與用墨之間的曲度掌握,呈現特有的人文詩性。(三)人:李光裕的作品表現就如同與他的個性一樣,亦動亦靜,既有對於藝術表現的激昂情感,也具有回歸自我心靈審視的意念。

情境式引領觀者入心

進入展覽空間首先見到的是作品《亥母》,用以呈現為土地、自然的祈福。接著,穿過時光隧道後,見到的為《手非手》,請觀者停下腳步思索空間的氛圍,進而表達一個時間的轉則。接著,進入了《探春》,作為生命力的體現,萬物復甦,並於正對面貼上「春來草自青字樣」,用以呼應。而《遊園驚夢》以一個生命力的女體與枯掉的葉子對比,象徵時間的開始與結束。展場中的每件作品都與李光裕在各時期與心境的思維相對應,並與展場呈現的空間與時間調性相融,以情境式的手法引領觀者入心。

左至右:李光裕,探春,銅,156x127x240cm,2015年;遊園驚夢,銅,160x74x122cm,2016年。圖/采泥藝術提供。

三種類型的藝術情境與風格

策展人與我們分享,展場中主要可以分為三種主要的風格類型所呈現出特有的情境。(一)挖洞:在線條與軀體間開洞,可以讓背景也融入雕塑的創作當中,擺脫了空間的框架,也使作品以更多元的層次展現於我們眼前。

李光裕,隨欲寶牛,銅,74x38x41cm,2017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二)人體:轉折與各種肢體筋肉、體積的結合,為李光裕在展現動態曲線的重要表現,打破了材質上的限制。

李光裕,飛天,銅,133.5x121x186cm,2008年。圖/采泥藝術提供。

(三)各類表現方式:使用各種不同的技法,表現出獨特的造形與肌理呈現,如《威德》以增、減之間的空間表現,搭配多樣的量體、線條轉換,詮釋了藝術家的意念。

李光裕,威德,銅,125x77x203 cm,2016年。圖/采泥藝術提供。

另一方面,《機智的鬥牛士、格蘭納達、紅色情挑》的展覽方式是在其下方以六公尺的圓台,並置不同濕度的土,用以呈現愛情的狀態與轉換,這個特殊的手法,將空間情感提煉到最高,並呼應李光裕的詩性體現。

李光裕,機智的鬥牛士(左)、格蘭納達(中)、紅色情挑(右),銅,245x122x129cm,32x26x157cm, 222x99x93cm,2016年。圖/采泥藝術提供。

透過上述策展人的分享,我們可以從中了解本次展覽的特殊之處在於其呈現的情境式的展覽氛圍與詩性的鋪陳,並能與作品的形式與內在精神相互扣合,如實地反射出創作者的靈魂精神,讓空間的情感直達心識的感知。本次很難得能在高雄市立美術館看到國際大師的作品,如果對其藝術深度想要有更深刻的了解,也可以透過參加4月1日的「空間詩學—李光裕雕塑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探討李光裕的創作本質。

「空間・詩・人:李光裕創作研究展」。圖/采泥藝術提供。

===============

空間・詩・人:李光裕創作研究展
日期:2018.3.31-2018.7.15
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201-203展覽室
開幕:2018.3.31 14:30
--------------------------
空間詩學—李光裕雕塑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2018.4.1 10:00-17:00
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演講廳

會議議程&報名網址: https://goo.gl/forms/3q7wsF8Hzehid3E33

預告影片:https://youtu.be/IkA-sSuInME

采泥藝術李光裕研究展空間・詩・人曾堯生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