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
2018香港巴塞爾藝博會 「誰敢再說女人不會畫?!」繪畫作品亮點(二) 珍妮.薩維爾 Jenny Saville
2018-04-10|撰文者:詔藝
著名德國當代繪畫藝術家喬治.巴塞利茲(George Baselitz) 於2013年,在接受《明鏡周刊》(Der Spiegel)訪問時, 曾這樣講過:「女性畫得不怎麼好」(Women don’t paint very well)【註】。這句話當時引起軒然大波,受到無數批評者的反彈與反擊。2015年,巴塞利茲以比較緩和但不改其本意在《衛報》 (The Guardian)的採訪中,再一次表示:「市場不會撒謊。…儘管藝術院校的繪畫課程由90%以上的女性所組成,事實是,這當中很少人能成功。這與教育、機會或男性畫廊主無關。這與其他事情有關,而且我的工作不是去回答為什麼會這樣。這樣的現象不僅適用於繪畫,也適用於音樂。」他接著說:「但這個很重要嗎?如果女性有足夠的野心去取得成功,她們可以這樣做,非常感謝。但直到現在,她們沒有證明她們想要如此。在通常情況下,女性很會自我推銷,但當作為畫家的話可不是如此。」
巴塞利茲如果能夠平心靜氣,好好觀賞一下珍妮.薩維爾(Jenny Saville)的作品之後,我想他或許會多思考幾分鐘,避免再講出這種被人罵到翻天的話了。
2018香港巴塞爾展會上,高古軒畫廊展出珍妮.薩維爾的《支撐》(1998-1999,油彩畫布,302.3 × 181.6公分)。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珍妮.薩維爾,1970年出生於英國劍橋,現今在英國牛津工作和生活。1988至1992年間,她就讀於格拉斯哥藝術學院(Glasgow School of Art),並獲得學位。之後在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學(University of Cincinnati)進修期間,她表示見到很多身形巨大的白種女人,而這些女人的龐大身軀令她深感著迷。當時身穿短褲和T恤的那些白色大肉(big white flesh),後來成為這位藝術家絕大部份作品的主題。透過英國著名藝術收藏大鱷查爾斯.薩奇(Charles Saatchi)的支持,薩維爾作品於1992年首次亮相,後來又於1994年,在倫敦薩奇畫廊(The Saatchi Gallery)與其他年輕英國藝術家(yBA’s, The Young British Artists)中同時展出後,薩維爾的才華廣受藝評家與藝術界中專業畫廊的高度讚賞,並迅速開啟了重要收藏家與機構單位的關注與購藏。
薩維爾的畫作很明顯有著非常深厚古典繪畫功力,但引入了只有當代才可能會出現的元素,那就是整形外科技術出現後對於肉體上變化的全新詮釋。過去古典繪畫藝術家往往喜歡或必須去停屍間,或有跟著驗屍官去仔細觀察人類肉體的習慣,並從解剖學的角度去深刻理解人類內外部軀體的構造,以達到繪畫記錄或表現功能上更精準而擬真的境界。薩維爾則從女性的角度,去挑戰長期以來被男性藝術家所主導的繪畫史中,過於理想與美化後的女體形象,刻意選取極端怪異的肥胖,殘酷或殘缺的畫面,將女性裸體的不堪面,透過冷靜而精準的高超筆觸,以誇張變形的方法去描繪,使得畫面往往讓人感受到一種極端的不舒適、暴力、變態、鮮血淋漓,但卻又真實地難以逃避。薩維爾繪畫上的另一項特點,便是令人感受到一種接近雕塑上石膏泥塑之分解、堆疊、重塑的油彩過程,去逐步建構出畫布上驚人的量體感。
珍妮.薩維爾《支撐》局部。圖/詔藝攝。
從遠處高古軒畫廊展位一景。圖/詔藝攝。
本次香港巴塞爾藝博會中的這件珍妮.薩維爾作品《支撐》(Brace,1998-1999作,油彩畫布,302.3 × 181.6公分),在畫廊界教父高古軒(Gagosian)展出,不乏深受這件早期畫作吸引的許多內行藏家的駐足圍觀,當場交頭接耳討論著。 坦然表示自己受到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和弗洛依德(Lucian Freud)所啟發影響的薩維爾,她作品所呈現出對於人類追求美體慾望的反諷、對於人性邊緣、黑暗與醜陋面的客觀觀察,透過其精準節制而暴戾的繪畫技巧,在追求寫實主義的外表下,也同時呈現在其細部描繪上抽象和具象之間的激烈鬥爭。看似噁心而不適的畫面中,深刻地表現出藝術家靜默旁觀的冷冽特質。以平均的繪畫作品品質而言,似乎可以說薩維爾已經遠遠超過佛洛伊德絕大部分的作品,在創作觀念和畫筆上完敗一堆平庸的男性藝術家。
珍妮.薩維爾《交界》( Interfacing ),1992。圖/取自flickr。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薩維爾則曾經為了瞭解觀察當代肉體的本質,而流連不少時間在紐約市區裡到處觀察整形手術的流程與操作。薩維爾的繪畫主題,絕大部份關注於女性的軀體身體,也有部分是關於「未確定性別」(indeterminate gender)的人像,即所謂「跨性別人物」(transgender)的作品。透過她精湛而深入油彩使用上的理解,解構並重構起人身量體在繪畫所能達到最震撼感官的作用。對筆者而言,薩維爾是當代繪畫藝術家中,真真實實的一位「畫家中的畫家」(painter's painter)。
註釋:為了避免有譁眾取寵、引起對立與誤導之嫌,附上巴塞利茲之英譯完整回答如下(原文為德文刊載):“Women don’t paint very well. It’s a fact. There are, of course, exceptions. Agnes Martin or, from the past, Paula Modersohn-Becker. I feel happy whenever I see one of her paintings. But she is no Picasso, no Modigliani and no Gauguin.”
REACTIONS
0
0
0
0
1
熱門新聞
1
2021桃園市兒童美術館策展徵件開跑!
2021迎接「波依斯年」:為紀念約瑟夫·波依斯百年誕辰 德國各地整年舉辦超過20檔大型展演
「非現實的真實存在」羅展鵬繪畫中所覺知的萬物因果
低眉藝術 (Lowbrow Art) 到潮藝術:一種被學院忽略、被市場追捧的當代視覺表現
「『自由』與『多元』是國內外創作環境最大的差別!」 ─ 台灣收藏家側寫系列之七
先聲奪人「潮」!ONE ART Taipei 2021 藝術台北中的人流、金流與潮流(1/16更新展位銷售成績)
忠泰美術館《殘山剩水》當代藝術展 疫情時代中提問「我們的城市失敗了嗎?」
書畫鬼才 黃明勝 「藝氣磅礡」書法與篆刻個展 長達2,700 公分長卷棉布 首度大氣呈現
韓國最具影響力藝術家金昌烈逝世,享年九十一歲
抱歉了錢錢!北美館推出全新藝術商店與設計商品 邀你一起「貼近北美館」!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美術館藝術跨界時事觀點首本集結歷屆獲獎作品,喚醒未知的感官新可能 北美館《走入.走出:X-site 2014-2020》專書問世
2021-01-15|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