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藝術評論

2018香港巴塞爾藝博會 「單色也能這樣畫!」繪畫作品亮點(三)馬克.坦西 Mark Tansey

2018香港巴塞爾藝博會繪畫馬克.坦西 Mark Tansey

2018-04-18|撰文者:詔藝

韓國單色畫(monochrome paintings,韓語直譯專有名詞的英語拼音為“Dansaekhwa”)已經在市場上流行了幾年。但由於畫作本質與同一藝術家作品間創作技術上的侷限性,系列作品雷同或近似者泛濫成災,至今收藏家們的熱情似乎難以為繼,即使不少位藝術家都有西方大畫廊背書代理推廣,但市場已開始有走緩趨勢也是不爭的事實。
馬克.坦西《天真的視力檢查》(The Innocent Eye Test),1981,油彩畫布,198.1 x 304.8 公分,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Kenneth Lu圖/取自flickr
本系列第一篇曾經介紹了日本當代藝術家五木田智央(Gokita Tomoo),創作初期因為經濟狀況不充裕只用黑白兩色創作,卻意外奠定了他獨樹一格以純黑顏料之變化為核心的多系列衍生作品,而在近幾年間揚名藝壇(詳見〈2018香港巴塞爾藝博會 「不認識就是遜!」繪畫作品亮點(ㄧ) 五木田智央Gokita Tomoo〉)。這次要介紹的這位,雖然在一般亞洲收藏界知名度還不算很高,但真正高階的頂級收藏家與機構單位,要是清單上沒有他的作品,那可真的算不上什麼大咖收藏家。
馬克.坦西,1949年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荷西,他青少年時期曾在舊金山藝術學院(SFA, San Francisco Art Institute)學習,也一直維持參觀藝術博物館的習慣。1969年起,坦西在洛杉磯藝術中心設計學院(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 in Los Angeles)學習了三年。畢業後,擔任聖荷西州立大學美術館(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 Gallery)的助理。1974年起四年間,坦西參加了紐約市非常著名的藝術學校亨特學院(Hunter College)的研究生課程,其極為出眾的才華及能力在那時起開始被藝術界發現並肯定。由於出生在一個藝術世家,童年時對於藝術史的耳賭目染,加上其學習生涯中長期得以沉浸於頂級藝術收藏的環境中,這些影響都成為後來坦西成為卓越藝術家的養分。
馬克.坦西《推-拉》(Push-Pull),2003,油彩畫布, 213 x 275 公分 ©cea +圖/取自flickr
坦西的創作發想方式非常獨特,據先前的報導和採訪,他繪畫主題的選定方式,是透過類似賭場輪盤的形式,自行發展出一套非常像是民間玩碟仙的轉輪工具,即他所稱的「色輪」(color wheel),在預先所想到的三排詞語上旋轉,最後由隨機轉到的組合來決定創作的主題。於美國知名藝術史學家艾德華•盧西-史密斯(Edward Lucie-Smith)於1999年版的《Art Today》一書中,他出人意料地沒有被放在繪畫藝術家篇,卻被定位在觀念藝術家的歸類中,箇中原因應該在於他在繪畫創作準備上的高度複雜性,將思想性觀念因素引入繪畫,藉此對藝術現象或者社會現象進行反思與質疑。
一直以來的系列作品中,除了透露出對挪用和模仿媒介風格的濃厚興趣外,他透過複雜的背景思考,將前述色輪所得出的詞彙,套入日常或歷史事件的描繪,產生出極端怪異荒誕,近似於攝影寫真的單色寫實畫面。

2018香港巴塞爾藝博會繪畫馬克.坦西 Mark Tansey
REACTIONS
喜愛

1

好美

0

0

1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個展美術館

嘉美館推出《起始的地方─謝牧岐個展》,對話藝術史的創作與延續

2024-11-13|撰文者:嘉義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