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表達現代人真誠的情感 捕捉城市生活中的瞬息萬刻 專訪日本藝術家吳本俊松

吳本俊松晴山藝術中心當代藝術城市日本藝術家

2018-05-20|撰文者:王玉善

吳本俊松說道:「我的雕塑融合了繪畫的觀念與手法,目的在於擺脫傳統雕塑中較為沉重、陽剛的視覺呈現,同時展現每件作品獨一無二的『性格』,揭露現代城市人們心中的激昂與想法。」這個特殊的創作理念造就了他在雕塑、繪畫的技法與媒材的搭配上別具一格,使得作品兼具時下當代感的樣貌及風潮。

藝術家現年已經68歲,畢業於日本大阪藝術大學,從事藝術創作已有數十年的歷程,在世界各地舉辦過個展及聯展,作品受到公私單位等藏家們的收藏(點此參閱吳本俊松個人資歷)。本次展覽為藝術家首次在台灣以個展的形式向大眾分享最新的藝術創作,展出的地點為位於阿波羅大廈中的晴山藝術中心

圖左至右:藝術家吳本俊松及其作品“Can’t find out the best position”。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展覽空間照-晴山藝術中心。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發掘人們的心底意識-繪畫般的雕塑

如何將潛藏在人類心底的情緒表達出來?為藝術家在創作時考量的重點,針對這一個面向,吳本俊松發展出「繪畫般的雕塑」,目的是擺脫傳統框架中立體與平面作品兩者之間的視覺差異。傳統雕塑追求的為作品的體積、量感與線條,是向外擴張至空間上的力與美之氛圍表現(橫向發展),而繪畫追求的是在線條與筆觸層層堆疊中的思維與概念創新(縱向發展)。

吳本俊松首先透過處理人物肢體多樣的轉折與特殊的情緒表情,來吸引觀者思考作品的意義(雕塑性),進而在雕塑本身上面加入許多符碼,如遮蔽物、眼鏡、抽象具有釘子的載體等,激起觀者更多的想像空間(繪畫性)。

吳本俊松,Salesman of the 10 years career(局部),49.5x15x21cm,櫸木、錫片、樹脂,2018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以下特別邀請藝術家吳本俊松分享他的藝術表現形式與風格:

Q1:作品中人物的身分與形式表現上的意義?

A1-1:我有時會到城市當中去走動,並拍下人們的各種姿態與表情,進而將其情緒轉換到作品當中,建構一個故事。如作品“Carefree Girl”表現的是一位犀利有自信的女性,同時很有自我的思考意識。“To be intelligent and sweet”指的是一位有點煩惱,對於生活迷惘的男性。“Although he is young, he is too cool”則如同作品名稱一般,說明的是一位男性,明明還很年輕,但卻很愛裝酷。另一方面,這些小人物的質感相當的特別,是使用塑形黏土搭配金屬支架製作而成,之所以看起來像是木頭,主要是在雕塑的過程中產生的肌理,而有類似木頭的效果。

吳本俊松,Carefree Girl(局部),66x18.3x19.8cm,櫸木、錫片、樹脂,2017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吳本俊松,Carefree Girl(局部),66x18.3x19.8cm,櫸木、錫片、樹脂,2017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吳本俊松,To be intelligent and sweet(局部),72.5x22.7x22.5cm,櫸木、錫片、樹脂,2017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吳本俊松,Although he is young, he is too cool(局部),89.5x14x10cm,櫸木、錫片、樹脂,2018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A1-2:另一方面,我的作品當中,有一系列表現的對象都是穿襯衫,打領帶的人,主要是跟我的生長背景有關,如“Salesman of the 10 years career”、“Can’t find the correct answer”、“Easy to do”等。

我是在長野出生的,從出生地到最近的城市要一個小時的車程。國中第一次看到電視機,高中第一次看電影,從小對於東京這個大城市有很大的嚮往,而我朋友的爸爸為銀行人員,周末會穿白襯衫與領帶回來鄉下。因此這一個系列是說明,現代城市人臉部沒有表情,但都有一個制服,隱藏在制式化的表面之下,內心可能都是很彭湃的,想去做自己的想要的事情,因此我們可以看到這一類的作品有很多不同躍動感極強的肢體動作。

藝術家吳本俊松。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吳本俊松,Can’t find the correct answer,29.5x23x23cm,櫸木、錫片、樹脂,2018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吳本俊松,Easy to do,33.5x28x28cm,櫸木、錫片、樹脂,2018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Q2:人物臉部置有遮蔽物、眼鏡等物件的用意?

A2:人的情感具有許多的層次,而非單一性的。因此,我透過許多不同的物件,來連結各種不同的情感,並藉此達成觀者與作品間的共鳴。舉例來說,在過去的傳統日本社會當中,穿戴一些遮蔽物、眼鏡可能是比較負面的象徵,但發展到了今日的日本文化當中,眼鏡已經為一種時尚的裝扮,一個人可能就擁有數支不同設計的眼鏡,用來表達自己每日的心理狀態,用以面對工作、人生,形塑自我的風格,也為時尚的象徵。眼鏡在我的作品當中被視為一種符碼、開關,作為進入不同場域的介質。

各種不同的眼鏡呈現於作品當中。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Q3:金屬補釘運用在作品中的特殊意義?

A3:這個材質稱之為錫鍍鐵,我小時候的玩具都是用此材料,手工製作的,如一些小鐵罐等,是我相當重要的回憶。而將這個形式運用在作品當中,主要是透過物件在製作工序上的行為與繪畫的概念類似,都是一層一層堆疊與附加上去的,並擺脫傳統雕塑的厚重感以及陽剛感,同時彰顯這個敲打過程中的技術價值與繁瑣。此外,人物的載體在形象設定上是建構一個具有完美平衡點的抽象物件,並帶給觀者更多的想像空間,脫離具象的限制。

錫鍍鐵被藝術家精細的敲打在人物的載具當中。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Q4:雕塑作品和繪畫作品之間的連結性?

A4:繪畫上面也採用了錫片,主要用以形塑繪畫的立體感,和雕塑的道理一樣,在於表達人性。本次展出的兩件繪畫作品,和兩件木頭人物的作品一樣,都是在傳達生活於城市的人們,有點憂鬱的面容與心情。而這四件作品在創作中,選用半身,目的是提供給觀者更多的神祕感與想像空間。

圖左至右:吳本俊松,Clever man,壓克力、錫、畫布,91x60.6cm,2018年;Nostalgia,壓克力、錫、畫布,53x26x20cm,2018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Q5:和我們分享一下您對於當代藝術的創作思維及看法?

A5:建議大家製作一些奇特、具有挑戰性的東西。如利用生活當中不被我們注意到的物件,廢棄的材料,進行創作,可以有獨特的效果與新意出現,有別於傳統,呈現獨具特色的現代感。

吳本俊松擅用材料之間的對比性,帶給作品不同的視覺表現。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創新思維的當代語境與繁複工序

吳本俊松的作品除了在材質與技法的運用上有別於傳統的雕塑以外,更透過題材、造型與各種元素及現成物的使用,讓作品呈現獨具特色的當代感,如眼鏡、遮蔽物、具有年代的現成物等。而這個特殊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引導觀者在思考的同時,進入作品的故事性當中。另一方面,被建構的當代社會中的城市人物形象,也觸發觀者內心的情感連結,形塑出具有創新思維的當代藝術創作,並能引起共鳴。此外,作品的表現相當精緻,在衣飾的轉折處與各角度的觀看感受,皆被藝術家考量於創作當中。

吳本俊松的創作考量各個視角的細節展現。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藝術家吳本俊松。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晴山藝術中心:「地平線上的人 --- 吳本俊松個展」
展期:2018-05-12 ~ 2018-05-31
地點:晴山藝術中心
參展藝術家:吳本俊松

吳本俊松晴山藝術中心當代藝術城市日本藝術家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