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30|撰文者:詔藝/製圖:陳昱婷
《飛散著老派靈魂的浪漫》,壓克力顏料及鉛筆等複合媒材,2018。圖/陳姵含提供。
其創作核心的主軸多著重在奇幻和童趣領域的題材。透過奇幻的畫面加上獨特現代詩的文字旁白,整體上得以表現出一種更為全面性異於現實、超乎想像的怪奇詩意。進一步深入她的創作背景,藝術家時常流露出對於環境污染的擔憂,與對於環境保護意識的人文關懷。
隱色赤膀(The Invisible WIngs)系列之《上班的箱子》,壓克力顏料及鉛筆等複合媒材,2018。美國 《3 x 3 國際當代插畫大賽》獲獎作品(3x3 International Illustration Show)。圖/陳姵含提供。
法國後印象派藝術家亨利•朱利安•菲力克斯•盧梭(Henri Julien Félix Rousseau`,1844 – 1910)聞名於世的經典大作《夢境》(The Dream),便提供了藝術家無限創作的靈感。她喜歡一種被自然包覆的氛圍,作品中充滿大量植物和自然元素,以及其中帶有象徵意義明喻或暗喻的部分,都提供了她十足的創作養分。
盧梭,《夢境》(The Dream),1910。圖/取自wikimedia。
「我喜歡簡單的生活,創作內容很多取材自聽音樂後產生的靈感,或是生活中的自然元素。」陳姵含的作品通常會伴隨一副當代短詩,而藝術家對於文學的跨界理解與視野,也令人印象深刻,如專訪中,藝術家對於美國著名詩人華特•惠特曼(Walt Whitman)的推崇也溢於言表之間。「在藝術中詩詞多只有陪襯性質,但文字對我還蠻重要的,所以在我的作品中,詩的部分應該可以說佔了創作整體的一半。」
《詠夜》。圖、文/陳姵含提供。(陳姵含版權所有,未經藝術家書面同意許可,不得轉載)
藝術家也提到,她在視覺的靈感發想上,偏好創作的內容是與常理不符或是跳脫現實的圖像,有時再延伸到作品空間跟空間中的對比呈現,會是比較有趣的方式。她屬於圖像記憶者,常將各類型超現實、怪奇與想像的圖像融合在一起,最後總結成她特有的形式。啟發她作品發想的包括經典大師中耶羅尼米斯•波希(Hieronymus Bosch,1452 - 1516),著名攝影師Tim Walker、Paolo Ventura、Filip Custic等。而長期欣賞的插畫家,多以奇幻類或是故事類為主,如Lieke van der Vorst、Jiwoon pak、Eunjoo Lee、Victo Ngai、Brian Froud等。
《人間樂園》(The 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s, 220 x 390cm,1503 – 1515),普拉多美術館收藏。圖/取自wikimedia。
與藝術家交談的當下,陳姵含靦腆而謹慎,對於藝術創作的說明,她看著手機中事先所準備的內容,一字字地唸出。然而,在創作能力以及天分的表現上,其作畫的專注與速度卻與表意的拘謹呈現出完全驚人的反差。其作品的多面向構圖、對於色彩的配置安排、豐富的內容與創意與孜孜不倦的創作熱誠,令人印象深刻。
《這不是怪獸與他們的產地》,壓克力顏料及鉛筆等複合媒材,2017。《嗨!品牌》國際插畫大賽(Hiii Illustration 2017)入圍作品 (註:非商業類/Nocommercial )。圖/陳姵含提供。
《吃進情人果色的曖昧》,壓克力顏料及鉛筆等複合媒材,2018。圖/陳姵含提供。
「藝術家做的是理想中的夢,卻往往逃不過現實中那把真實的刀,總能惡狠狠的讓人渾身是傷。」創作過程中難免有困難與低潮,藝術家不時屢屢懷疑自己,也懷疑自己的能力。「最難的是如何思考解決問題,同時從困境中再次站起。」陳姵含堅定地這麼說。
REACTIONS
0
0
0
0
1
熱門新聞
1
國立臺灣美術館「2022台灣美術雙年展」公布首批藝術家名單與策展子題
桃美館首任館長劉俊蘭借調期滿,8/1歸建臺藝大 關鍵四年擘劃桃美館館群發展架構 奠定城市美術館「桃園─國際」地基
新竹市美術館、241藝術空間雙館聯展《疫年紀事》 邀集國內外共16位藝術家,將疫情期間的遭遇轉化為藝術創作
2022台北新藝術博覽會 全展場NFT元宇宙體驗 進入藝術多重宇宙
巴黎聖母院浴火重生:官方公佈重開計畫及預算運用,從這個重建案我們可以學習些什麼?
2022「金車繪畫獎」徵件開跑,於8月1日起開放線上報名!
2022世安美學獎徵件9月1日起跑,總獎金新台幣74萬元!
水上的藝術展場:月之美術館「2023 月津港燈節」公18-2展區徵選計畫開跑!
文化部打造國家隊前進「愛知三年展」 黃心健、許家維、余政達首次獲邀參展
盧昉《異教徒的詩歌》個展:探詢人文精神在當代的多元性,入古出今系列最終章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文跨界時事觀點電腦演算法生成圖像中的偶發與隨機:Bluerider ART年末大展《DÉJÀ VU》Pascal Dombis帕斯卡爾·多比斯個展
2021-11-25|撰文者:張家馨2553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臺灣美術基金會X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攜手合作「Nature Matters」臺灣當代藝術展 回應全球環境議題
2022-08-12|撰文者:藝術銀行/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