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31|撰文者:林侑澂
藝術家對於環境和社會抱持著巨大熱情,將各類型議題,以藝術的形式呈現給大眾。李勇政受策展人馮博一的邀請,於關渡美術館舉辦《紅色墟•現實誤》–李勇政作品展(2018/07/27-09/23)。九件作品關注了歷史、自由、權力的運作和集體記憶。當走進這個展覽,我們可以感受到藝術家是懷抱了許多話,想對這世界訴說的。
李勇政,《Hi》,現成品/錄像,尺寸依空間而定,2015-17。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多元展示手法來探討權力本質
雕塑、錄像和裝置,運用了多樣元素架構出的作品。乍看之下讓人有點困惑,而在瞭解了作品脈絡後,發現這組作品是相當有意思的。李勇政表示:「警察在中國到處都是,在路口或是任何機構的門口。在所有"說不清楚道不明白"的地方都是。」藝術家認為,執法人員是政府「行使權力」的象徵。錄像中藝術家透過網友和網路地圖,在各地找出了雕像。也在得到一件雕像後,將其剖開並加入鏡面,成為一件觀眾可以進入參與的作品。藉由權力的象徵和身分的變換,提供觀眾一個討論權力本質的切入點。
李勇政,《送給你》,印刷機/報紙,尺寸依空間而定,2013。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歷史真相與現代思維
歷史文獻的研究對於李勇政是有趣的,作品的名稱明快地表達,觀眾可以自由地拿取現場的展品(報紙)。此件作品的來源是一間私人的檔案館,保存了許多國民黨統治中國時期,共產黨「合法出版」的新華日報。藝術家認為,這些報紙不僅對當時的時空有功能性,放在現今社會也是有其意義的。雖然當中許多關於提倡「消滅法西斯」、「人權價值」、「停止新聞審查」、「普遍選舉」等等理想信念,現在的共產黨當局已經不再提及,但對社會於大眾還是相當迫切的。藝術家藉由七十餘年前的新聞社論,向觀眾提出了一個很有趣的辯證問題。
李勇政,《傳遞一塊磚》,行為紀錄,尺寸依空間而定,2012開始。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李勇政,《傳遞一塊磚》,行為紀錄,尺寸依空間而定,2012開始。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集體記憶與人本價值
在2012年的廣東的一個小村落烏崁,在村民的要求下,曾經進行過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次民主選舉,這對於當時的環境是件很特別的事情。李勇政透過網路請當地的居民寄來了幾公斤的泥土,並將泥土燒成磚塊,再藉由網路將這塊「民主的土壤」轉寄給陌生的網友。藉由讓不同網友接力傳遞的過程,記錄著各式各樣的參與者對於它的想法。有的參與者將它帶到了自由廣場或西馬拉雅山、有的運用鉚釘將其修補、有的將自身的血液灌入其中、有的與它貼身生活了24小時、甚至再次將其投入活中燒灼。作品與在經歷了各種未知的狀態後,所承載的記憶與意義必然和藝術家最初的發想不盡相同。卻也因為這個過程,讓簡單的泥土,成為了有重量的靈魂。藝術家表示:「在這件作品中我僅是作為一個觀察者,紀錄者。這塊磚已經有了自己的生命,在過程中有了自己的樣貌。它的自身不斷地轉換,經歷著死亡與再生。」若說每個人對於民主都有不同想望(需求),那麼這件作品則是體現了一份集體思維。作品蘊含的概念很多元甚至南轅北轍,但是也同時呈現出了,「身為人」至少是可以擁有盼望的。
李勇政,《是的,今天》,錄像,尺寸依空間而定,2017。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李勇政,(後)《木板上的鹽》,(左)《濕潤的碑》,(中)《看!看!》,(右)《保衛祖國》。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各式各樣的時空背景,成就各式各樣的人群。《紅色墟•現實誤》正在關心著台灣社會熟悉又陌生的議題。對於李勇政來說,藝術創作的旅程,是如同修行一般,將觀察和理想轉換為視覺的過程。這次展覽,參觀者可以明確地感受到,藝術家對於自身社會責任的要求,更可以感受出其對於生命的熱情。
更多展覽資訊請按這裡。
關渡美術館其他展覽資訊請按這裡。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Taipei Dangdai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2025 展前熱身,展商名單及亮眼計畫公開,推出首屆《新生維度藝術家獎》
引領當代繪畫思潮!第三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6/1起徵件-總獎金200萬 關渡美術館展出 獲獎作品進駐中國信託
114年「璞玉發光-全國藝術行銷活動」初選徵件4月7日開跑!
首都藝術中心領軍台灣藝術家 進軍2025 BAMA釜山國際藝術博覽會
不只是燈火輝煌——邱杰森、莫珊嵐談「2025台灣燈會在桃園」中的藝術策展經驗
打造全民美術館!新北市美術館4月25日正式開館,4月8日起試營運,三大展覽搶先看
小說為骨、藝術為肉,有章藝術博物館「陳美玲」重現1960至1990年代台灣女性的韌性
類比至數位時代的影像生產,北美館「時代劇場」探問當代影像的複數演繹
2025《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市場總值按年下跌,較低價位市場持續蓬勃,交易數量仍增加
川普祭出的「對等關稅」與「恢復美國歷史的真相與理智」將會對美國藝文產業帶來何種衝擊?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個展藝術機構洪建全基金會三大計畫 點燃台北當代藝火 4月起接力推出委託、策畫鉅作——許哲瑜「災變論」、「Making of…Li Yi-Fan李亦凡」、李奧森「Stereoblind」
2025-04-10|撰文者:洪建全基金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847
焦點新聞
藝文跨界策展藝術機構2025「堤頂之星2.0」年度邀請展《作為夥伴的我們》: 探索視覺藝術產業中的合作模式與互動機制
2025-04-10|撰文者: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