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1|撰文者:高雄市立美術館
館長與展出藝術家/捐贈及贊助單位等貴賓合影。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高美館24歲了,同時也是組織改制法人化屆滿一年的周年慶。7月28日以捐贈及贊助表揚活動,結合《關鍵:2017新進典藏》及《靈魂的墓穴、神廟、機器與自我》典藏展覽開幕活動,邀請大家一同歡慶生日。
高雄市立美術館李玉玲館長表示,周年慶的今日也展現了高美館轉型成為新形態的美術館後,繳出的一張亮眼的成績單。今年初,我們完成開館23年來首度的空間大改造,透過104-105展覽室開幕首展《靜河流深》,展現新空間靜謐與深刻的美感特質,帶來美術館全新感官詮釋,也希望藉此空間體驗,拉近美術館與城市的距離,打造一日藝術生活圈,讓藝術能逐步落實於高雄市民的日常生活中。
「典藏」是今年7月的重要關鍵字。首先,高美館與英國泰德美術館於7月14日攜手共同推出《裸:泰德美術館典藏大展》,近130件泰德重要典藏首次來到台灣,唯一一站只在高雄,作為法人化後的首次自辦售票展,別具意義;7月底的24周年館慶,我們同樣以典藏出發,推出了雙典藏主題策展《關鍵:2017新進典藏》及《靈魂的墓穴、神廟、機器與自我》。讓大眾同步「觀見」典藏,為美術館歡喜慶生!精彩的典藏作品得以主題策劃的方式展出,一方面感謝藝術家與家屬的慷慨捐贈、豐富館藏之外,還要特別感謝市府對於高美館的傾力支持,法人化後連續三年典藏經費的增額挹注,開啟了館內實踐「關鍵典藏」策略的新契機。
《靈魂的墓穴、神廟、機器與自我》展場一景。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關鍵典藏」新策略讓我們得以檢視過去的蒐藏,重新聚焦在重要藝術家的最重要作品上,著重作品在美術史的代表性意涵。此次的《關鍵:2017新進典藏》展兩大主軸:南方藝術脈絡及當代藝術觀察,是去年一整年的典藏成果展現。以國外行之有年的「新進典藏展」模式,讓民眾在第一時間認識美術館的新進館藏,這樣的思維同時反映美術館轉型後對「公共性」的高度重視。同時,也強調美術館重視「典藏」之核心價值與社會責任,並展現「典藏」的多元價值與可能性。
今日活動在劉耿一代表捐贈者致詞時達到高潮,捐贈者也由館長一一獻上感謝狀、合影留念。另外,還有許多藝術家及家屬特地前來接受表揚,例如廖修平、莊正國、林慧珍、洪朝明、薛保瑕、林鴻文、侯淑姿、歐寶玉等人。李館長也藉此機會感謝聚和生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栢悅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捷耀光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悠旅生活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照瀚科技有限公司、舊振南餅店和台新銀行等企業的支持。
曾雅雲女士導覽公公劉啟祥先生之畫作。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由於台新銀行的支持,過去及未來的一年,我們持續推出深獲好評的「月昇.樂昇-小週末音樂會」。其他還有跨域講座、生態導覽等豐富多元的活動,「高美館一日藝術生活圈」已然逐步成形。我們也同步導入文化藝術體驗付費的觀念,開啟了入館門票規劃,這除了代表高美館團隊的自我期許,也正是法人化後所強調的公共性及社會責任,進一步地創造城市文化觀光價值。期待觀眾更加期待與珍惜進入美術館的每一刻,我們也將更努力提升專業,成能夠代表這個城市、同時也是國際文化舞台上獨具魅力的美術館!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臺灣早期重要的女性觀念攝影藝術家 侯淑姿辭世,享壽61歲
「出岫-香如故」趙丹綺、黃妙貞香器創作展:以土成石,以石侍香,以香觀氣
從馬克·羅斯科(Marks Rothko)的紙上繪畫看他走向後期抽象表現的過程
2023高雄藝術博覽會南島最大藝術盛會,迎來國內外百餘位藝術家
2024年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公布展名「日常戰爭」,藝術家袁廣鳴以作品隱喻當代生存境況
「藝中求新,新中求藝」跨界引領品牌台灣!「希望、和平、愛」白鷺鷥文教基金會30週年虛實沉浸展演! 專訪董事長盧佳慧!
暫時停擺的卡塞爾文件展-以色列哈瑪斯戰爭為藝術界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美術館徵件高美館《2024高雄獎》徵件啟動!即日起至11/6開放報名,首獎獎金50萬,鼓勵藝術新秀踴躍競獎
2023-10-16|撰文者:高雄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