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30|撰文者:高雄市立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高雄市立美術館(下稱「高美館」)由典藏作品出發,推出以2019至2020年之新入館藏為策展主軸的關鍵典藏雙展覽《來自大地的祝福—2019-2020典藏捐贈展》(下稱「來自大地的祝福」)與《感知棲所—關鍵典藏2019-2020》(下稱「感知棲所」)。《來自大地的祝福》自上(11)月開展後廣受大眾好評,而年末時刻壓軸登場的《感知棲所》於本月25日起正式開展,透過富有南方風土、歷史軌跡與文化視野的「大南方South Plus」多元面向,呈現台灣藝壇的關鍵藝術家作品共39件。
高美館典藏主題展《感知棲所》展場一景。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高美館李玉玲館長表示,美術館自2017年轉型法人,在文化部前瞻計畫以及高雄市政府的典藏經費資源挹注下,高美館得以「大南方」理念,透過「關鍵典藏」為策略,展開蒐藏計畫,並定期舉辦關鍵典藏展覽,與觀眾朋友分享新入藏成果。對於2019至2020年的典藏策展,李館長說明,此次是由「人與土地如何共生」的提問為起點,規劃了捐贈展、主題展兩檔展覽,探索南方文化語境,主題展《感知棲所》從高雄、台灣的土地出發,通過「風土」、「轉譯材質」、「移動」三個層次,進而展開高美館大南方關鍵典藏的文化軸線。
高美館典藏主題展《感知棲所》展場一景。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在藝術家劉啟祥〈太魯閣峽谷〉、林惺嶽〈寧靜的山谷〉等的風景作品中,呈現人置身氣候地景之中,感知自我的存在。葉竹盛有感於經濟開發對環境的破壞,以自然材料呈現對現代主義的繪畫性的反思;徐永旭則以身體勞動介入作品,與空間對話,創造陶藝的當代性。而在蔡佳葳的〈高雄港漁工之歌〉、侯淑姿的亞洲新娘影像,則展現對「家園」與「離散」概念的關注,當人因經濟、婚姻而移動,身體經驗與記憶復返於故鄉與移居地而模糊國界的流動性視野,呈現多重認同的可能。同時並特別收錄洪根深為高雄重要的本土文學雜誌《文學界》所繪製封面之畫作與刊物原件檔案。
高美館推出關鍵典藏雙展,《感知棲所》於年末壓軸登場。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感知棲所》一展呈現李明則、李俊賢、林惺嶽、林鴻文、拉黑子.達立夫、洪根深、侯淑姿、徐永旭、陳順築、葉竹盛、澎葉生(Yannick Dauby)、蔡佳葳+慈仁建塘(Tsering Tashi Gyalthang)、劉啟祥、劉耿一以及賴純純等15組關鍵藝術家之作品,展覽自即日起於高美館104展覽室展至2022年3月27日,邀請市民朋友運用即將到來的假期前往高美館欣賞藝術家的精采創作。更多展覽資訊詳見美術館網站(www.kmfa.gov.tw)。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2025香港巴塞爾展會專題報導 :新生力量在數位化轉型與經濟趨緩交織下引領藝術市場新局
亞洲年度藝術盛事!編輯部直擊 2025 Art Basel HK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精選現場15件作品
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正式揭牌,迎接「福爾摩沙時代」的百年藝術風華
編輯直擊香港藝術月:專題首發報導- Art Central 2025 VIP預展現場十大精選作品
2025台北雙年展公布展覽主題「地平線上的低吟」,邀請54位藝術家以及33件全新創作 探究「思慕」的多重意義
專題企劃-「美術館的幕後推手」(下):策展作為機構歷史的建構方法,臺北市立美術館跨度多面的策展與研究
「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得獎名單揭曉— 以藝術作為對「真實」的探問,展露具時代觀點的創作
餘物與殘響─寫《拾人牙穢—王若冰×陳賽華灌駐地成果展》( 2024年度絕對放送「李俊賢Hornsun獎」)
城市中的駭客路徑──談顏珮珊的「此路有通」(2024年度絕對放送「放送特別獎」)
引領當代繪畫思潮!第三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6/1起徵件-總獎金200萬 關渡美術館展出 獲獎作品進駐中國信託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個展美術館穿越時空的彩色四季:抽象繪畫大師陳正雄90大展 《一位抽象畫家與他的收藏》高美館璀璨登場
2025-02-14|撰文者:高雄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2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