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30|撰文者:高雄市立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高雄市立美術館(下稱「高美館」)由典藏作品出發,推出以2019至2020年之新入館藏為策展主軸的關鍵典藏雙展覽《來自大地的祝福—2019-2020典藏捐贈展》(下稱「來自大地的祝福」)與《感知棲所—關鍵典藏2019-2020》(下稱「感知棲所」)。《來自大地的祝福》自上(11)月開展後廣受大眾好評,而年末時刻壓軸登場的《感知棲所》於本月25日起正式開展,透過富有南方風土、歷史軌跡與文化視野的「大南方South Plus」多元面向,呈現台灣藝壇的關鍵藝術家作品共39件。
高美館典藏主題展《感知棲所》展場一景。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高美館李玉玲館長表示,美術館自2017年轉型法人,在文化部前瞻計畫以及高雄市政府的典藏經費資源挹注下,高美館得以「大南方」理念,透過「關鍵典藏」為策略,展開蒐藏計畫,並定期舉辦關鍵典藏展覽,與觀眾朋友分享新入藏成果。對於2019至2020年的典藏策展,李館長說明,此次是由「人與土地如何共生」的提問為起點,規劃了捐贈展、主題展兩檔展覽,探索南方文化語境,主題展《感知棲所》從高雄、台灣的土地出發,通過「風土」、「轉譯材質」、「移動」三個層次,進而展開高美館大南方關鍵典藏的文化軸線。
高美館典藏主題展《感知棲所》展場一景。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在藝術家劉啟祥〈太魯閣峽谷〉、林惺嶽〈寧靜的山谷〉等的風景作品中,呈現人置身氣候地景之中,感知自我的存在。葉竹盛有感於經濟開發對環境的破壞,以自然材料呈現對現代主義的繪畫性的反思;徐永旭則以身體勞動介入作品,與空間對話,創造陶藝的當代性。而在蔡佳葳的〈高雄港漁工之歌〉、侯淑姿的亞洲新娘影像,則展現對「家園」與「離散」概念的關注,當人因經濟、婚姻而移動,身體經驗與記憶復返於故鄉與移居地而模糊國界的流動性視野,呈現多重認同的可能。同時並特別收錄洪根深為高雄重要的本土文學雜誌《文學界》所繪製封面之畫作與刊物原件檔案。
高美館推出關鍵典藏雙展,《感知棲所》於年末壓軸登場。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感知棲所》一展呈現李明則、李俊賢、林惺嶽、林鴻文、拉黑子.達立夫、洪根深、侯淑姿、徐永旭、陳順築、葉竹盛、澎葉生(Yannick Dauby)、蔡佳葳+慈仁建塘(Tsering Tashi Gyalthang)、劉啟祥、劉耿一以及賴純純等15組關鍵藝術家之作品,展覽自即日起於高美館104展覽室展至2022年3月27日,邀請市民朋友運用即將到來的假期前往高美館欣賞藝術家的精采創作。更多展覽資訊詳見美術館網站(www.kmfa.gov.tw)。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帝圖2023十周年夏拍0924盛大登場,溥心畬山水六聯屏及張大千潑彩蜀中四天下重量領銜,古董珍玩聚焦盛唐八世紀三彩立馬
橫山書法藝術館2023書藝策展工作坊:從策展發掘多面向的書法
從繁複中見「眾生」之貌:吳士偉的墨韻筆意
凝聚全球原民文化,首屆「南島藝術三年展」公佈展覽主題、主視覺及策展人藝術家名單
超人類主義的狂歡還是禁錮 — 杜達.派耶瓦劇團《布魯斯瑪莉》
文化部「MIT新人推薦特區」暨原民會「原住民族藝術特區」 新銳藝術家十月份登臺北藝博舞台!
反映變動中的藝術界線-「書畫/CROSS -集保結算所當代藝術賞: 2022年獲獎藝術家作品精選展」 詮釋創作路徑上的實驗精神
化約之外的圖庫:戴明德實踐於日常當下的藝術之景
「TAxT 2023桃園科技藝術節」隆重開展,集結17組國內外藝術家,詮釋科技與人心的關係!
「10:10」激昂的藝術十年,2023文博會中的藝術銀行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台北當代藝術館「城市密碼‧台北賦格」,9位攝影師帶你發掘赤峰街區白日到夜晚的巷弄風情
2023-09-26|撰文者:MoCA TAIPEI 台北當代藝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01
焦點新聞
藝廊當代藝術詮釋光與影在畫布空間中的觀看層次 月臨畫廊推出「光井 Lightwell」鄭君殿個展 體現日常中的可見與不可見
2023-09-26|撰文者:月臨畫廊/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