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4|撰文者:滲透媒體藝術節
▲台灣藝術家出席「數位挾制」(iJACKING)-德國漢諾威城市數位藝術展開幕活動,於漢諾威浮士德美術館內合影,由左至右分別為:策展人王文琪、Arthur Clay、Harro Schmidt、沈文強(駐德國漢堡辦事處處長);台灣參展藝術家藝術:徐嘒壎、江淳翰、傅雅雯,以及澳洲藝術家Warren Armstrong。
「數位挾制」(iJACKING)-德國漢諾威城市數位藝術展,今日起於漢諾威浮士德文化中心展出台灣團隊規劃出之「鍋爐房動態影像單元-垂直電影院(Vertical Cinema)」,作品呼應展題,以垂直動態影像介入常民生活和熟悉的百年歷史地景林登鍋爐房(Kesselhaus Linden),開啟影像、空間與感官的三方對話關係,參與展出台灣藝術家包括:徐嘒壎、傅雅雯、江淳翰、柯泓宇,展覽自即日起至9月30日止。
▲台灣動態影像出征德國,4位台灣藝術家作品於漢諾威文化中心(林登鍋爐房)呈現。
德國漢諾威城市數位藝術展題之展題「數位挾制」(iJACKING)所傳達的意義,人工智慧與網路是否在人類歷經數十年數位時代發展後,逐漸地在真實空間中挾持了我們的生活?展覽以探討藝術與擴增實境之間的發展關係、透過人類感知與空間的關係連結,更進一步深究擴增實境之於美學的相對論。另一方面,希望藉由展覽讓觀者在觀看經驗的背後,更深一層地反思人類邁入後數位時代的處境。
台灣參展單元「鍋爐房動態影像單元-垂直電影院(Vertical Cinema)」討論大數據時代語境下電影的所在之處,相較過去,觀眾成為真正驅力於影像的動物。行動裝置與播放介面的大量使用,也使蒙太奇的發生擴延至其他維度之中,同時壓縮著屬於影像的光與場域的黑盒子,兩者在主體的視覺之中生成內化的電影,並且產生關於這個變體的知覺現象。另一方面,鍋爐房位於大家熟知的浮士德文化中心核心地帶,不但是整座城市地標的代表,也是見證了整個城市工業化的繁榮歷史。參展藝術家以動態影像將當地百年歷史地標-林登鍋爐房(Kesselhaus Linden)作為投映裝置,創造出非體制,富含詩意且造型性強烈的影像作品,展現當代影像力。
▲台灣藝術家徐嘒壎作品《無人站》。
藝術家徐嘒壎的《無人站》的影像,運用數位機具將日常生活中人們容易忽視的物件和現象視覺化,數位技術的使用可被視為一種彌補身體感官不足的延伸:數位機具在藝術創作中扮演一種半透明的義肢角色,在被拍攝物拍攝者以及觀者之間形成一個動態關係,並且在拍攝過程中創造一種存於物質性,機械性,知覺性之間的韻律。《對抗》則是藝術家傅雅雯於今年重新製作的新版本作品,改為單頻呈現,將原本的人物影像疊現,藉著身體在不同場域中的行為實驗,試著去詢問,我們的身體是否真有一個界線?而如果真存在一個由文化和社會界定的身體界線,我們有可能超越它嗎?在如此的戰鬥中我們抵抗的究竟是什麼?
▲台灣藝術家江淳翰作品《Ø》。
藝術家江淳翰的《Ø》影像中不含任何元素,同時保持開放與封閉,作品本身就具備獨特性,可以屬於一個集合中的單個和每個可能的子集,指的是一個集合的現象,這個集合被默認的情況下是每個可能集合的一部分。獨特但又具備統一的普遍性,指出我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我們都是從無到有。《#cine1》是一個關於電影的視覺實驗,藝術家柯泓宇在網路上截取了一段沒有意圖的表演,並將此段客觀表演的內容轉換成光譜形式作為素材,將傳統機械的幀數視覺型變為閃光,而影像中色彩劇烈變動的流質光線,同時指向了最低限的蒙太奇,最後畫面中不斷閃現的黑框,是意象上的影像本體,至為一種自我顯現。並希望這道光,能在園區吸引觀者透過視覺打開某種時延。
▲台灣藝術家傅雅雯作品《對抗》。
「數位挾制」(iJACKING)-德國漢諾威城市數位藝術展,主要由德國漢諾威浮士德美術館(Kunsthalle Hannover)、瑞士虛擬藝術雙年展單位(Virtuale Switzerland)主辦,台灣滲透影像媒體藝術節協辦,展現跨領域與國際單位間的交流活力,也藉由海外展覽創造台灣數位藝術的國際能見度,透過持續關注新興藝術家,致力於新媒體與動態影像發展,期待建立跨越國界語境的交流平台。本展覽將持續展出至9月30日止。
展覽:「數位挾制」(iJACKING)-德國漢諾威城市數位藝術展
展期:2018.09.01-2018.09.30
地點:漢諾威浮士德文化中心(Kulturzentrum Faust)
tamtamART Taiwan
A.S.C. (The ART SHELTER AND CINEMA)/Osmosis 滲透媒體藝術節
聯絡人:洪韵婷、何尉民、王文琪
聯絡電話:0937626246、0916169099、0988598602
REACTIONS
0
0
0
1
0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橫山書法藝術館「弱書道-汪柏成創作個展」 寫時空、畫宇宙 將時間視覺化於空間
橫山書法藝術館「時空題辭」穿梭古今時空以題辭書寫心靈情懷
「出岫-香如故」趙丹綺、黃妙貞香器創作展:以土成石,以石侍香,以香觀氣
新媒體藝術家林珮淳受邀參加愛丁堡大學「台灣光點大師講座」,分享「夏娃克隆」啟示與警世
2023高雄藝術博覽會南島最大藝術盛會,迎來國內外百餘位藝術家
從馬克·羅斯科(Marks Rothko)的紙上繪畫看他走向後期抽象表現的過程
2024年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公布展名「日常戰爭」,藝術家袁廣鳴以作品隱喻當代生存境況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2024年第11屆X-site計畫首獎由「感想工作室」《林木林》奪得首獎!類比自然,如森林經驗般的自由建築
2023-12-04|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627
焦點新聞
藝廊當代藝術2023 Taipei Blockchain Week 「她Ta Zhi Dao」藝術工作坊:《綻放之聲》 From Blooming Voices to Vibrant Visions
2023-12-02|撰文者:十方藝術空間 GALERIE OVO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