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1|撰文者:客家委員會、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何肇衢,淡水窗外 ,油畫,50×60cm,1992年。圖/客家委員會、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提供
何肇衢超過一甲子的油畫創作,畫面精煉而色彩絢爛,取材日常生活,寫生風土人情,歌頌土地之美,成就其不朽的畫藝人生。
「豐采・頌歌—何肇衢邀請展」將於11月2日在文化部所屬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1展廳開展,完整展出何教授各時期代表作近150件;開幕式於11月2日上午10時30分舉行,客家委員會主委李永得、文化部長官將出席致詞,歡迎愛好藝文人士及媒體朋友一同參與這場藝壇盛會。
何肇衢,民國20年出生於新竹州竹東郡芎林庄鹿寮坑(今新竹縣芎林鄉五龍村)農家,一生執著油畫創作,年逾八十八歲仍創作不輟,為國內現代繪畫大師,亦為重要客籍前輩藝術家,他出生貧困農村,有著永不低頭、永不懈怠的樂觀奮進精神,是客家硬頸精神的文化典範。對何肇衢創作有深入研究的藝評家蕭瓊瑞認為,其作品以立體主義的「物象解構」和「畫面重構」為創作主軸,從對土地的歌頌出發,足跡踏遍全球,用大批色彩豐美的創作,表達對生命歡愉的讚歌。
蕭瓊瑞曾撰文表示,綜觀何肇衢的創作歷程,非單一線性的發展,而是反覆循環、不斷深化、持續擴張的發展模式;時而繁複、時而簡潔;時而多彩、時而單色;抽象與具象交錯,以即時的情緒、感受作為創作的動力與依歸。恰如何肇衢所說:「我所追求的是心中意象的重現,我是在畫畫,不是畫景,不是眼睛看到的景象,而是心中剎那的感動和美的經驗傳遞」;「把戶外的肉眼寫生,轉移成室內的心眼創作」,這些過程,都是藝術創作淬鍊的精華。
本展由客家委員會與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共同主辦,為擴大展覽效益,深化展覽內涵,特別在展覽期間辦理3場免費藝術講座,將邀請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蕭瓊瑞教授、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陶文岳教授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廖仁義所長主講,帶您深入何肇衢的繪畫世界。而除於中正紀念堂展出外,明年1月9日至2月10日並至何肇衢的家鄉—新竹縣文化局美術館展出,期待與更多愛好藝術的朋友分享。
超過八十年的生命經驗,凝聚成何肇衢不朽的畫藝人生,藝術與生活一體、創作與生命合一。何肇衢用他的藝術,也用他的生命,回應了他的時代,留下了永恆的印記,更成為臺灣不朽的文化資產。本次「豐采.頌歌—何肇衢邀請展」,正是為這位資深藝術家致上最崇高的敬意;展期至108年1月2日止,歡迎大家把握時間蒞臨中正紀念堂,親炙大師精彩創作,感受藝術家不朽的畫藝人生。
【講座場次】
形色交響─何肇衢的風景頌歌
主講人: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 蕭瓊瑞教授
107/11/17(六) 14:00 1展廳視聽室
形・意・線─談何肇衢的繪畫創作
主講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 陶文岳教授
107/11/25(日) 14:00 1展廳視聽室
何肇衢的具象抽象繪畫
主講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 廖仁義所長
107/12/15(六) 14:00 1展廳視聽室
主辦單位:客家委員會、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協辦單位: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聯絡電話:意研堂設計事業有限公司 王建忠 02-89218915#20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