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科技成為新型態的信仰-黃贊倫個展《祂方》(iGod)
2019-02-17|撰文者:歐洛
VT Artsalon 非常廟藝文空間的展場入口。圖/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VT Artsalon 非常廟藝文空間(以下簡稱VT)於2019年1月5日舉辦藝術家黃贊倫的個展-《祂方》(iGod),探討機械複製時代下人類與科技的依存關係。「祂」,是神性的第三人稱,指涉一個深刻介入人類生活的第三勢力,在數位時代下,透過工業化和科技化的發展趨勢,以大量、多樣的數位機具乘載人類所需的各式訊息,迅速且跨地域性地在全球展開。人們長期信任並依賴科技所帶來的便利性,而藝術家藉由本次展覽,對全人類面對科技環境的安然態度提出質疑,外表冰冷的機械軀殼,能否如實傳遞人類生活的記憶?而「祂方」可以理所當然地指向上帝的領域嗎?亦或是由人類文明所創造出的無形宰制系統?黃贊倫在長期的創作脈絡當中開啟對當今世代的警示與回應。
黃贊倫個展《祂方》於VT的展場空間。圖/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藝術家與VT於開展前經過一年左右的聯繫與籌備,以VT狹長的空間特性作為展呈規劃的考量重點,黃贊倫在作品的尺寸、擺放位置及展演效果上,都根據樓層的高度與深度進行量身打造或局部調整,並細心處理機械裝置與特製音效在空間裡的相對關係,使其各自分立卻又微妙的相互作用,型塑出科技感環繞的展演場域。
黃贊倫,競技場,廢棄電腦零件、樹酯、Arduino程式自動控制、燈泡,直徑250cm,2018。圖/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黃贊倫,競技場(局部),廢棄電腦零件、樹(酯、Arduino程式自動控制、燈泡,直徑250cm,2018。圖/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藝術家黃贊倫在網路上發起徵件計畫,向民眾募集廢棄的電腦零件,兩年的時間便徵獲主機板、焊錫針腳、電容器等重達一噸的科技廢材。這段蒐集創作原料的過程也反應了21世紀中人與物的關係,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機械原料,在過度的生產與消費之後造成大量的棄置,演變為影響著全球的龐大物流體系。作品《競技場》中,藝術家在環形底座上建造由上述IC零件所構成的銀白世界,為非洲迦納(Ghana)的城市縮影。位於迦納的邊郊城鎮為工業國家合法或非法傾倒電子垃圾的目標地區,每年有數百萬噸的電子垃圾在此等待處理,當地居民為了賺取微薄的收入,成天呼吸著滿佈於空氣中的有毒物質。《競技場》將邊緣城市的真實處境實體化,並延伸打造出未來廢墟的景象,俯衝而下的探照燈具,在忽明忽滅間伴隨炮彈的轟炸聲響,彷彿預言了人類終將遭受自身所創造的文明產物反嗜。
黃贊倫,不滅,1080Ï1980video、燭台、液晶螢幕(三件組),尺寸依場地而定,2018。圖/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黃贊倫,不滅,1080Ï1980video、燭台、液晶螢幕(三件組),尺寸依場地而定,2018。圖/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作品《不滅》引起許多現場觀眾的共鳴,人物的形象顯示於三個屏幕當中,並輪番向前方做出吹氣的動作,隨即屏幕前的電子燭火在氣聲的音效中熄滅,人形的輪廓也由清晰漸轉模糊,最終消逝於完全的漆黑之中。藝術家以一連串連動的機械裝置設定混淆觀者的感官,在認知與實際狀態的落差間,精準體現出數位影像與現實世界的斷裂關係。
黃贊倫,地方01- 06,電腦零件、金箔、水泥、壓克力,88Í88Í15cm,2018。圖/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黃贊倫,地方06,電腦零件、金箔、水泥、壓克力,88Í88Í15 cm,2018 。圖/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黃贊倫,地方06(局部),電腦零件、金箔、水泥、壓克力,88Í88Í15cm,2018。圖/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現代人以科技跨越地界的限制,在網路建構的世界觀下與外在環境串聯。黃贊倫在《地方》系列中,運用上帝/Google map的視角將曾經參展過的城市進行影像截圖,並以電子零件重組城市景觀。金箔的襯邊除了裝飾性的功能以外,也隱喻了對科技價值的反思。而在作品《人間》系列中,藝術家將所到之處以照片影像和座標加以記錄,這些照片在成為作品的一部份之前未曾實體化過。藝術家所經歷的風景,經由拍攝被數位化後回到個人的居所,存放於電腦裡。經過數次的上傳下載、點擊瀏覽,數據化的風景竄流於電子介面當中。最終這些檔案以油墨輸出,與主機板的元件拼貼為一體。從類比到數位再到類比,藝術家以一貫的創作手法,突顯在機械裝置的承載下,記憶的可見性與不可見性。
黃贊倫,人間01-30,黃素描紙、油墨、電腦零件、金漆,27Í27cm,2018。圖/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黃贊倫,人間28,黃素描紙、油墨、電腦零件、金漆,27Í27cm,2018。圖/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黃贊倫,人間(局部),黃素描紙、油墨、電腦零件、金漆,27Í27cm,2018。圖/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值得一提的是,黃贊倫將展覽的價值延伸到社會關懷的領域,在VT官方的同意與協助下,將《人間》系列做為公益活動的義賣作品,以此支持特殊疾病-雷特氏症的病友,雷特氏症協會理事長在展覽期間也到場致意。黃贊倫與VT以完整的展覽架構和低價策略成功引起觀眾的收藏動機,並將創作理念與雷特氏症的相關知識有效宣傳,在藝術家、展方、雷特氏症協會與觀眾間形成四方互惠的互動關係。
綜觀《祂方》一展,不斷觸及人類與人造物之間來回擺盪的辯證議題,藝術家透過電子零件的拆解與重組,展開機械的內部與外部視域,未來的人類可否透過這些記憶載具重建當今人類的生存面貌?而當科技成為新型態的信仰,無法迴避的時代進程最終將把人類帶往哪裡?或許觀眾能在《祂方》中找到答案。
黃贊倫,神轎,木料、夾板、銅箔、機件、電腦零件,240Í217Í120cm,2018。圖/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黃贊倫,神轎(局部),木料、夾板、銅箔、機件、電腦零件,240Í217Í120cm,2018。圖/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黃贊倫,神轎(局部),木料、夾板、銅箔、機件、電腦零件,240Í217Í120cm,2018。圖/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展覽資訊:
黃贊倫個展_祂方 iGod
展期 :2019/01/05(六) – 2019/03/02(六)
開幕茶會:2019/01/05 (六) 19:00~21:00
展覽地點:VT Artsalon 非常廟藝文空間 (台北市新生北路三段56巷17號B1)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睽違9年,70件草間彌生作品北師美術館盛大展出!重現經典之作《圓點的強迫妄想》
引頸企盼!ONE ART Taipei 2025 藝術台北新年登場 策展主題、亮點作品、展商名單一次公開
帝圖2024秋拍1229盛大登場,白雲堂舊藏張大千工筆紅葉靈禽圖、及溥心畬自用印專題重量領銜
巴黎聖母院浴火重生,五年修復完工盛大開放!揭開修復背後的全新發現
2024 年度新聞回顧:美術館於各地興起、機構人事新局與國際展覽的多元共振
「以在地涵養,放眼國際,自在芬芳」—桃美館代理館長張至敏回首創館歷程,展望館群建備後新局
「小百科」來了!即日起駐館桃園兒美館 「新說小百科」邀請你帶著好奇心 踏上打開世界的旅程
御風破浪.榮光現,一段訴說著海軍建軍歷程的故事
首度由黑人女性出任總策展人,美國古根漢美術館副館長娜歐蜜·貝克維斯(Naomi Beckwith)領軍第16屆卡塞爾文件展
藝術創意工作者如何融入永續概念實踐?視盟攜手臺師大舉辦國際論壇 激盪藝術ESG政策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傾斜的海平面》吳尚邕的思辨藝術
2018-09-06|撰文者:林侑澂16233
與巨神連線 姚瑞中走訪一百多座廟宇
2017-01-03|撰文者:陳乃慈6995
末日感性 反思當代科技發展之惡
2015-09-28|撰文者:王士源11946
桃園市立美術館榮獲文化部「藝文場館營運升級」視覺藝術類計畫優異
2024-12-25|撰文者:桃園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9
重新回應機構空間的文化結構「展場誌:觀看者-維護者-空間的對話術」
2024-12-25|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整理61
2024 Art Jakarta:探索東南亞藝術市場與永續發展新契機
2024-12-23|撰文者:十方藝術空間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