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藝術評論

藝術產業

拍賣當代藝術藝博會

「瘋狂亞洲超級富豪之藝術買買樂!」 ─ 2019香港巴塞爾藝博會Art Basel Hong Kong的現場觀察

香港巴塞爾藝博會Art Basel Hong Kong現場觀察2019 Art Basel HK

2019-04-03|撰文者:詔藝

第7屆香港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 Hong Kong,下稱「香港巴塞爾」),於2019年3月27日至3月31日在香港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吸引了超過70個國家及地區的收藏家總共超過88,000名參觀者,再次吸引了全球收藏人士以及藝術愛好者的目光。為期五天的展會期間,來自35個國家及地區,共242間經嚴格篩選的各國專業藝廊齊聚。據展後所發布的公關報導,以亞洲超級富豪為主要銷售對象的香港巴塞爾,完全無視值此中美貿易大戰期間,全球經濟前景震盪不明的大環境影響,作品在銷售上依然強勁,可喜可賀。
另外,自2018年起,全球拍賣界兩大龍頭之一的蘇富比,一反過去拍賣公司儘量與藝博會劃清界線、井水不犯河水的銷售策略,大喇喇地將春季拍賣時程直接和香港巴塞爾時段部分重疊,且展出地點更是直接深入虎穴,就位在該展覽場地的樓上。使得在這連續約一周的期間內,將富豪們想購買佔有藝術品的潛能全數爆發釋放,造就出連續兩年藝術購藏風潮上驚人消費力。
巴塞爾藝術展開幕盛況。詔藝攝。
由於巴塞爾官方媒體未公開銷售成績,對於在本屆香港巴塞爾所觀察到的情況,約略可以整理成下列數點:
一、 VIP發卡數量上的全面控管:多年來,全世界藝博會的主辦單位,多少都希望能夠透過藏家間的互相影響,揪團來看展,以達到擴張並吸收新藏家的商業需求。因此VIP入場卡或券的提供,經常成為大會以及畫廊間,一個相對不容易喬定的資源爭奪戰,畢竟大家都希望透過精確提供VIP給收藏家,作為公關以及銷售上的重要工具及策略。但今年巴塞爾藝術展的第一天,很快包括媒體們就感受到大會對於進場人員的嚴格控管。先前持有媒體證的人員,通常於上午11點即可進入會場提前拍攝作業。今年除了開幕時段外,也只能乖乖地排隊等到下午1點,和手持VIP卡的藏家們一同進入會場。會場開放不久後,許多持有卡片預計外出攜客的人,馬上發現大會此次特別規定,單卡一天僅限申請一張「單日入場VIP券」,申請過後由於系統已經全面連線作業,難以再取得另一張攜伴券讓其他人入場。雖然仍有部分畫廊透過關係還是可以外出帶貴賓入場,但此舉已經不再是通例。而今年度大會嚴格重新篩選賓客名單,並且利用出示官方app數位化身份識別QR code代替實體卡片後,同一貴賓同時擁有數張卡的時代大概很快就要終結了,且此舉相當可能擴展至明年「設定有參與門檻」的其他藝博會。
香港巴塞爾會場出入口。詔藝攝。
巴塞爾藝術展開幕排隊盛況。詔藝攝。
香港巴塞爾會場內第一天觀展人潮狀況。圖/非池中藝術網。

二、 藏家私人展期間的人潮變少:鑒於前述VIP卡數量上的嚴格控制,此次於私人預展期間,可以感受到和去年相同時段相較,人潮和擁擠程度明顯降低。雖然可能並不精確,但經訪談十數家畫廊從業人員,約有九成都表示人潮可能減少15 - 20%左右。好處是,看展的來賓逛起來不會太紛亂擁塞,相對來說舒適許多;對畫廊從業人員而言,前兩天得以進場的收藏家則可能更為精準,可以節省不少勞力時間成本。當然,負面影響也有:初次來訪、不了解藝術市場水多深的新藏家就少多了...
三、 首二日銷售速度不如上屆:一般而言,大型藝博會的第一天通常就決定了當次藝博會主要的銷售成績。但據詢問及觀察結果,第一天觀展活動直至晚上七點半,看得見的部分的銷售速度明顯有別過去幾年。除了透過和各畫廊的交談外,主要觀察的銷售狀況不外乎作品標示牌上的彩色貼紙,輔以現場牆上作品的汰換情況。本屆展覽的首兩日,紅點出現不多,也並未見到多數大畫廊替換作品,因此有可能收藏家們下手決定收藏的猶豫時間變長,和以往頗為不同。
非裔美籍藝術家Glenn Ligon,〈Study for Debris Field #24〉,2018。詔藝攝。
作品細部。詔藝攝。
德國藝術家Albert Oehlen,〈Bleo〉,1995。
作品細部。詔藝攝。

四、 非裔藝術家作品數量增加:自從駐洛杉磯的非裔美籍Mark Bradford於2017年成為威尼斯雙年展美國館代表藝術家後,非裔藝術家們,特別是許多被學術及市場忽略許久的那些藝術家,以及其他各地區的非裔藝術家作品,逐漸成為各大主流美術館關注的焦點,作品的市場價格也突然水漲船高。雖然在2017、2018年,非裔藝術家作品也陸續在香港巴塞爾曝光,但相對來說數量還沒有很多。但到了今年,非常明顯可以看到非裔藝術家受到畫廊的大力推廣,市場價格翻倍,從個位數至二位數以上都有。如Glenn Ligon:Hurvin Anderson、Adam Pendleton、Julie Mehretu、Yinka Shonibare CBE等,作品出現數量高出過去不少。
Hurvin Anderson,〈Grove Lane〉,2000。詔藝攝。
Julie Mehretu,〈An Ecstatic〉,2019。詔藝攝。
Yinka Shonibare,〈Planets in my Head, Young Photographer〉,2019。詔藝攝。

五、 銷售亮點作品有限:由於去年被媒體稱作「光速售出」,由倫敦、紐約皆有據點的頂級畫廊Lévy Gorvy,帶來抽象表現主義大師威廉.德.庫寧(Willem de Kooning)的來源、展歷及品項皆堪稱完美、賣相超好大作《無題XII》(1975),(據媒體報導)被收藏家以3500萬美元「秒殺」購藏。反觀本屆,就沒聽聞有類似這個等級的作品在此屆藝博會中售出。不過話雖如此,插一段題外話,回歸本文引言所提,倒是有件當今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當代青年卡漫公仔藝術家KAWS,受日本潮流教父NIGO®委託創作的「經典畫作」。該作品圖像取材自美國著名卡通「辛普森一家」的《The Yellow Album》專輯封面,而該封面正是披頭四(Beatles)的《派伯中士的寂寞芳心俱樂部樂隊》(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專輯封面的惡搞版本,在4月1日愚人節舉辦的NIGO®收藏專拍〈NIGOLDENEYE® Vol. 1〉中,以瘋狂的「115,966,000 港幣」 驚天價 (含買家佣金)售出,引起藝術圈和收藏界一陣譁然和騷動!
威廉·德·庫寧(Willem de Kooning)《無題XII》(Untitled XII),1975,油彩、畫布,79 ¾ x 69 ¾ 英吋(202.6 x 177.2公分)© 威廉·德·庫寧基金會 / 藝術家權利協會(ARS),紐約。
KAWS,〈THE KAWS ALBUM〉,2005。©KAWS Image Courtesy of Sotheby’s。
六、 比價效應呈現:
呼應本文首段所提,蘇富比拍賣行相當於「進駐」香港巴塞爾的結果,才僅僅第二年,便出現銷售價格上驚人的「綜效」:以往藝博會和拍賣行間因為擔憂價差的比價效應,儘可能都避開於相同時間展售。但香港蘇富比自2018年起此例一開,不但沒有發生過去數十年來所擔憂,恐因不同銷售通路客群混雜後,威脅到藝博會作品銷售的價格,反而意外地全面拉高蘇富比當季的各別作品銷售單價,大大降低兩者間的價格差距。拍場中本來偏低的作品因為比價效應,被從藝博會過來本想撿便宜的客人,因為舉牌競爭而強化出價信心;在藝博會中,廣受歡迎年輕藝術家的作品,也因為有興趣者查覺到拍場單一作品多人競爭下的高單價,而得以讓畫廊在銷售上容易許多。這樣的結果,打破了傳統不同銷售管道上各自經營的迷思,使得本季蘇富比現當代夜拍及日拍作品的成交價,和過去相比,有更驚人的提升。
本次的巴塞爾藝博會,總結來說,由於超級亮點作品沒有那麼多,真正非常令人驚豔的作品也還勉勉強強,確實有點被不少人認為,大概就是今年1月中熱鬧滾滾台北當代6到8倍的放大版。期待在台灣藝術界人士共同的團結努力下,台北迎頭趕上香港及上海,成為亞洲三大藝術中心的時代,將不遠矣。
Nicolas Party,〈Large Cat〉,2018。詔藝攝。
作品細部。詔藝攝。
David Altmejd,〈Type of Stars〉,2017。詔藝攝。
作品細部。詔藝攝。

更多2019香港巴賽爾訊息請進這裡

香港巴塞爾藝博會Art Basel Hong Kong現場觀察2019 Art Basel HK
REACTIONS
喜愛

2

好美

1

3

3

厲害

12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