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9|撰文者:歐洛
「我喜歡活著、呼吸,甚於喜歡工作…..如果你願意這麼看,我的藝術就是活著。」-馬賽爾.杜象,節選自皮埃爾.卡巴著,《杜象訪談錄》
「謝素梅:安棲 Su-Mei Tse . Nested」開幕典禮暨記者會,(右起)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林平、藝術家謝素梅、策展人克里斯托夫・加洛瓦(Chri
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於今(19)日進行展覽「謝素梅:安棲 Su-Mei Tse . Nested」開幕典禮暨記者會。本展由臺北市立美術館及上海余德耀美術館合作舉辦、盧森堡讓大公現代美術館(Mudam Luxembourg – Musée d’Art Moderne Grand-Duc Jean)及瑞士阿爾高爾美術館(Aargauer Kunsthaus)策劃。
謝素梅《某種結構3(柏林就博物館、法爾內西納莊園、阿德里亞別墅)》,三頻道錄像(彩色,無聲),4 min 27 sec,3 min 51 sec,3 min 20 sec,2015-2017 。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謝素梅的展覽先前在上述各大美術館巡迴展出,臺北市立美術館是這趟巡迴旅程的第四站,也是最後一站。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林平表示,謝素梅作是國際上非常活躍的中生代女性藝術家,而展覽「謝素梅:安棲」也是北美館歷史上首位國際女性藝術家的邀請個展 ,當這個展覽從西方來到亞洲,北美館首先面對語言翻譯的問題:如何將「Nested」精確、詩意地翻譯為中文,從「嵌套」、「 棲居」、「 安居之所」,最終謝素梅與北美館策展團隊將這個動詞以「安棲」穩妥。而策展人克里斯托夫・加洛瓦(Chri
「謝素梅:安棲 Su-Mei Tse . Nested」展區入口。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謝素梅與尚路易.馬耶魯斯合作《許多說過的話》,2009-2017,鑄鐵噴泉、墨水、石板,200×ø350 公分,由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謝素梅出生於盧森堡,父親是中國人,母親是英國人,她本身是一位大提琴手,最後在巴黎的高等藝術學院獲得視覺藝術的學位。音樂自然地成為謝素梅作品中的重要元素,甚至是一股召喚她創作的力量,聲音的角度也讓她可以將個體的經驗推演到集體的時代經驗 ,創作出引發觀者共感的作品。她拍攝一排枝幹光禿樹木上的槲寄生景象,配上了蕭士塔高維奇(Dmitri Shostakovich)的《第一號大提琴協奏曲》(Cello Concerto No. 1),串起一段視覺與音樂結合的錄像之作《槲寄生植物樂譜》(Mistelpartition (Mistle Score))。
謝素梅《槲寄生植物樂譜》。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因著亞歐混血的學養及對音樂的興趣,謝素梅的藝術融合了時間、記憶、音律、身分和語言等主題。她的藝術創形式多樣,游移於不同的領域,如聲音與圖像、音樂與空間、自然與文化、心理空間與感官體驗等。謝素梅亦特別注重作品中意義的逐漸顯現或其消逝。謝素梅經常透過一個影像、一個印象、一種情感或一份記憶的外顯樣貌,將那些「眩轉人生」裡強烈且轉瞬即逝的經驗變得具體、清晰,藉此探測圖像、物體和聲音觸發觀眾想像力的可能性。
謝素梅《眩轉人生》,複合媒材, 95x75x75 cm ,讓– 盧.馬耶魯斯合作製作、音樂:吉安卡洛.弗卡洛, 2011 。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展覽標題「Nested」靈感來自中國傳統的文人石「供石」,這些被中國文人放置於書桌前的奇石,通常是來自大自然的現成石頭,卻因為形狀奇特而被收藏,謝素梅藉其沉思觀想或尋找靈感,以詩意、幽默的方式把一些奇形怪狀的石頭擺放在自己所創造的宇宙裡,由樸素底座襯出石頭鮮明的形狀與紋理,發展出《藏石》系列作品;而延續她為盧森堡讓大公現代美術館創作《藏石》、在余德耀美術館創作《藏石II》,此次展出,藝術家亦特別為北美館製作《藏石III》。
謝素梅《藏石III #1-8》,現成石頭至於底座、木,2019。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作為一間現當代的美術館,除了引領台灣觀眾經歷視覺上的美感經驗,近年來北美館也將藝術文化的推廣帶入多重議題的探究。館長林平提到謝素梅創作中對於時間性的探討:「謝素梅作為一位嬌小的藝術家,始終都在撼動某種程度的巨大,而她的作品不斷在處理抹去、重新建構、消失、重新出現的概念。」北美館本次特別將錄像作品《雪國》在館內大廳和主要展區兩端重複展出,呼應「美術館是時間的機器」此一重要概念,象徵性地揭露時間議題與美術館的關係。作品裡謝素梅身穿紅衣,以嬌小身軀脫拉著一個巨大的耙子,在一個歷史的場所迂迴前行。她在影像中的嚴肅神情對比出作品整體的荒誕和不合常軌,也間接表露謝素梅經常性置入於作品中的幽默和淘氣性格。
展場實紀,右方錄像為謝素梅與尚路易.馬耶魯斯共同製作的錄像《雪國》。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謝素梅與尚路易.馬耶魯斯共同製作,《雪國》,高畫質彩色錄像,有聲,7分50秒循環播放,2015。圖/馬凌畫廊、彼得.布盧姆畫廊與楚迪畫廊提供
策展人克里斯托夫・加洛瓦(Chri
展場實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正如同克里斯托夫・加洛瓦所說,從謝素梅的創作中可以看到德國詩人的願望 :「 用寫詩的方式棲息在地球上。」謝素梅「關注美感」的創作態度,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以最簡約精練的形式出現,無論是雕塑、影像、攝影或裝置作品,她總能在空間中靈活的調和不同的類型,進而把人生記憶的影像和印象轉化為永恆。
展場實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展場實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北美館《謝素梅:安棲》(Su-Mei Tse . Nested)主視覺。圖/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展覽資訊】
謝素梅:安棲 SU-MEI TSE:NESTED
展期:2019.04.20-07.21
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地下樓D、E、F展區)
REACTIONS
10
2
2
3
2
熱門新聞
1
「孕生於火,感悟於自然」-大唐生活美學館呈現《焱戀天目—張永昇個展》
絕對與構成-黃騰輝繪畫美學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直面傷痛,以瘋狂的派對慶祝疼痛的此生: 巴西寇克舞團《治癒 (Cura)》
橫山書法藝術館「弱書道-汪柏成創作個展」 寫時空、畫宇宙 將時間視覺化於空間
第13屆台北雙年展「小世界」開展!匯集來自20多個城市藝術家,將北美館轉化為一個聆聽、聚集與即興創作的空間
臺藝大雕塑系「第十四屆袖珍雕塑展」:回應獎項機制的本質及美學藩籬的探討
「我的博物館只有一個精神:為了大眾而存在」奇美博物館創辦人許文龍辭世,享耆壽96歲
杉本博司迄今最大規模回顧展「時光機」,梳理作品中不同的時間維度
橫山書法藝術館「時空題辭」穿梭古今時空以題辭書寫心靈情懷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訪談藝文跨界「藝中求新,新中求藝」跨界引領品牌台灣!「希望、和平、愛」白鷺鷥文教基金會30週年虛實沉浸展演! 專訪董事長盧佳慧!
2023-11-27|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張家馨編輯整理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