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文跨界

【臺北市社宅公共藝術計畫】 物的召喚──王艾莉《回憶專門店》創作計畫

臺北市社宅公共藝術計畫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回憶專門店王艾莉物的召喚

2019-05-29|撰文者: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王艾莉《回憶專門店》活動報名專頁https://www.alicewangdesign.com。圖/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提供

《回憶專門店》創作計畫,向大眾徵集「記憶所繫之物」,將之轉化,成為一幅幅可欣賞、能敘事的插畫;同時也設計成可品嚐、能交流共享的食物。

外形失去魅力,新鮮感褪去,但總是還對它們帶著幾分的留戀。

丟不掉的,不是老舊的物品,而是那些溫暖的回憶片段。(王艾莉)

那一瞬間,「記憶所繫之物」將你帶至昨日的當下。過去、現在和未來,忽然之間並存了。安德里亞斯.胡伊森(2010):「『追憶』塑造了人與過去的關聯,而我們記憶的方式則定義了現在的我們」。也許,我們對某件無法捨棄的物件有著依戀的原因,正是它開啟通往有自己的現場,召喚稍縱即逝的片刻。

或許你還記得是在哪間店買的,也可能是某個人送給你的禮物,但他早已消失在你的生活圈。(王艾莉)

《回憶專門店》活動報名專頁內容。圖/取自《回憶專門店》活動報名專頁

究竟是什麼樣的情狀,人無法割捨「記憶所繫之物」? 「物」可以被複製、被買賣。然而,「物」的絕對個殊性,對布希亞(1997)而言,卻來自於在人際關係中無法投注的心理能量,一種欲望的投射。他說:「我們所收藏的,永遠是我們自己。」。當記憶所繫之物喚起過往甚至生起懷舊之情,對生活的影響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呢? 心理學家提姆.威舒特等人(2006)研究發現,人在追憶的時候,大多都是以自己為中心(主角)展開,其內容除了「我」,也常圍繞著「重要他人」。有趣的是,在記憶裡重塑自己的生命故事;梳理生活的根源和連續性,卻有助於人際互動和社會連結。

與其讓它們放在角落生灰,不如交給《回憶專門店》吧! 讓我們將您的老物轉換成一幅能敘事的插畫,讓那些有著你頻率的物品,繼續感動下一個人!(王艾莉)

記憶透過不同的媒材,跨越時間與空間而傳遞。有人稱由味覺或嗅覺而觸發,鮮明記憶的一瞬間為「普魯斯特瞬間」(proustian moment)。再次描繪已成過去式的老物,再以食物設計於社區「展示」,轉譯成為另一種留存的文化形式。「描寫」愛、悲傷、憎恨與恐懼的情感;「品嚐」酸、甜、苦、鹹的人生況味。王艾莉再現物人之間、人際之間,片段而多重的敘事,讓《回憶專門店》成為今日台北人探索日常生活修辭、經驗與記憶的對話空間。

《回憶專門店》活動報名專頁內容。圖/取自《回憶專門店》活動報名專頁

參考文獻

尚.布希亞(Baudrillard, Jean)著,林志明譯,《物體系》,臺北市:時報文化,1997。

安德里亞斯.胡伊森(Huyssen, Andreas)著,王曉玨、宋偉杰譯《大分裂之後:現代主義大眾文化與後現代主義》,臺北市:麥田出版,2010。

Wildschut, T., Sedikides, C., Arndt, J. &Routledge, C. (2006). Nostalgia: Content, trigger, func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91(5), 975-993.

《回憶專門店》活動資訊: www.alicewangdesign.com

「藝居─家的進行式」臺北市社宅公共藝術計畫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策劃執行: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

臺北市社宅公共藝術計畫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回憶專門店王艾莉物的召喚
REACTIONS
喜愛

6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文跨界策展

觀看時間的刻度—李基宏《在路上》 臺北市社宅公共藝術計畫

2020-10-14|撰文者: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