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19|撰文者:王士源
台灣當代藝術發展,從台灣「解嚴」開始走起。新苑藝術負責人張學孔表示,在解嚴前後,從國外歸台的藝術家,帶回當代藝術思潮,開始藉著不同的媒材,表達對社會時事的批評、反映社會現況,或是梳理內心的想法。
在解嚴前,不只台灣社會環境,台灣的藝術創作氛圍,也處於「戒嚴」狀態,不容許有太多批判性思考,當代藝術的發展受到限制。張學孔舉例道,60年代時,台灣有2個重要繪畫團體「八大響馬」、「東方畫會」。這兩個受現代主義影響深刻的繪畫團體,在戒嚴體制下,發展到後來備受限制,甚至有些創作被認為與「共產主義」掛勾。
張學孔說,於是有些人,就選擇出國發展。直到解嚴前後,這些旅居國外的藝術家才陸續歸台,帶來一波波當代藝術的思潮變革,影響至今。
解嚴後近30年,當代藝術的批判反思性格,不斷在台灣發酵。張學孔說,發展至21世紀,台灣的新媒體藝術崛起,開始藉由科技、數位、錄像等科技媒材,來表現藝術創作理念。
張學孔解釋道,全球新媒體藝術於20世紀末開始發展,但台灣新媒體藝術在21世紀起步,則與教育體制關係密切。他說明,台灣幾個重要的藝術院校,像是台灣藝術大學、台北藝術大學、台南藝術大學,在近幾年陸續設立「新媒體藝術」學門,新媒體藝術因此在台灣生根發芽,現在活躍於台灣藝術領域中。
台灣藝術拍賣市場 淺碟型市場
台灣當代藝術發展近30年,但在拍賣市場中,表現卻很平淡。張學孔表示,台灣藝術家的作品,在近2至3年,香港的佳士得、蘇富比國際拍賣中,拍賣結果都相當不理想。他表示,台灣當代藝術,在畫廊市場中,擁有足夠的實力被經營、做買賣,可是近年在拍賣市場裡,發展卻一點也不順利。
其實,在2007年前後,台灣當代曾有一段藝術高峰。那年,台灣經濟崛起,股票大漲,有一波股票資金投入藝術市場,台灣當代藝術市場興興向榮。張學孔表示,2007年,楊茂林的《熱蘭遮紀事》,便曾以1720萬台幣於台灣中誠拍賣公司落槌,造成媒體轟動。
但是,台灣的市場基礎並不夠。張學孔說明,台灣的藝術市場,屬於淺碟式經濟,市場流通的資金少,幾億元就能影響市場。近年,台灣藏家將焦點移開台灣當代藝術作品,藝術市場榮景不再,平淡至今。
台灣藏家 提早布局亞洲藝術市場
而近2年來,台灣的藝術媒體更紛紛在討論,台灣的收藏家願意在拍賣場上購買中國、韓國、日本、菲律賓的藝術作品,但為何就不買台灣藝術家的?
這個「為何就不買台灣藝術家的?」問號,對張學孔而言,解答有脈絡可循。張學孔分享道,台灣的藏家,是在提早佈局亞洲藝術收藏市場。
張學孔表示,在嘉義有位重量級的陳姓收藏家,多年前曾持續經營藝術家侯俊明,直到2007年在香港,侯俊明的作品以1100萬台幣落槌,帶動起台灣當代藝術的熱潮。隨後,他將眼光停留在印尼的藝術家。
在印尼,印尼收藏家鮮少購藏印尼藝術家的藝術品。這位陳姓收藏家在印尼的拍賣場上購藏印尼藝術作品時,印尼藏家,留意到台灣藏家在競標印尼藝術家的作品,他也決定跟著競標。印尼的當代藝術,便依循著這個模式,開始水漲船高。
張學孔說,現在台灣許多藏家,已經採用這樣的模式,進入亞洲藝術市場,像是菲律賓、印尼、泰國、越南、新加坡。台灣藏家選擇在各地藝術品價格最親民時,將質精的藝術作品收回台灣,提早布局亞洲市場。
REFERENCE
特稿:雅昌台灣站 藝術網龍頭聯姻
焦點:深掘溯源 共論台灣藝術發展
熊宜敬:收藏發展近40年 全球關注
陳筱君:台灣 張大千精品聚集地
林天民:懂得多深刻 藏品就有多好
張學孔:台灣當代藝術 從解嚴走起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橫山書法藝術館「弱書道-汪柏成創作個展」 寫時空、畫宇宙 將時間視覺化於空間
橫山書法藝術館「時空題辭」穿梭古今時空以題辭書寫心靈情懷
「出岫-香如故」趙丹綺、黃妙貞香器創作展:以土成石,以石侍香,以香觀氣
新媒體藝術家林珮淳受邀參加愛丁堡大學「台灣光點大師講座」,分享「夏娃克隆」啟示與警世
2023高雄藝術博覽會南島最大藝術盛會,迎來國內外百餘位藝術家
從馬克·羅斯科(Marks Rothko)的紙上繪畫看他走向後期抽象表現的過程
2024年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公布展名「日常戰爭」,藝術家袁廣鳴以作品隱喻當代生存境況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2024年第11屆X-site計畫首獎由「感想工作室」《林木林》奪得首獎!類比自然,如森林經驗般的自由建築
2023-12-04|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