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藝術評論

現代藝術

「走路繼續有風的最強鋼彈」 ─ 義大利藝術家翁貝托.薄邱尼Umberto Boccioni 

鋼彈翁貝托.薄邱尼Umberto Boccioni Futurism未來主義

2019-06-13|撰文者:詔藝

「既沒有繪畫,也沒有雕塑,也沒有音樂,也沒有詩歌。就只有創造是唯一的真實。」─ 翁貝托.薄邱尼
“There is neither painting, nor sculpture, nor music, nor poetry. The only truth is creation.”- Umberto Boccioni

翁貝托.薄邱尼。Image source: WIKIPEDIA
薄邱尼,〈自畫像〉(Autoritratto),油彩,約1916。Image source: WIKIPEDIA

藝術家生平

翁貝托.薄邱尼(Umberto Boccioni, 1882 - 1916)出生於義大利南部大城卡拉布里亞雷焦(Reggio Calabria)。他的父親是一名來自義大利北部羅馬涅(Romagna)地區的政府僱員,家裡有他和姊姊兩位子女。1897年,15歲的薄邱尼和他的父親搬到了南義西西里島的卡塔尼亞(Catania, Sicily),他在那裡完成基礎學業。1898年,他移居到羅馬,進入羅馬美術學院(Accademia di Belle Arti di Roma)的裸體繪畫(Scuola Libera del Nudo)部門學習。年輕時的他就顯露出對於德國著名哲學家詩人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1844 – 1900)的思想、叛逆的人生哲學,以及社會主義的高度興趣。從他年輕時多面向的表達內容和興趣中就不難發覺,他挑戰權威和批判性的人格特質,都強化了後來在「未來主義」(Futurism)藝術發展中的領導者特質。他在繪畫方面主要的養成過程,包括1902年後師從「分色主義」(Divisionism)畫家Giacomo Balla (1871–1958),也曾短暫待過巴黎,在那裡他也花了不少精神研究印象派和後印象派作品風格。但自接觸並加入未來主義潮流後,他的藝術創作加入了更多關於機械、速度、工業化等更加前衛和狂烈的元素。1916年5月,薄邱尼加入義大利軍隊,但很不幸地於1916年8月16日,他因騎兵訓練期間不慎從馬背上被拋出並被踐踏而受重傷,第二天即去世,享年僅33歲。
〈未來主義〉發端於義大利詩人兼藝術理論家菲利波.托馬索.馬里內蒂(Filippo Tommaso Marinetti, 1876 - 1944)最初在米蘭、後於1909年2月20日《費加洛報》(Le Figaro)上所發表的《未來主義宣言》(Manifeste du futurism/Manifesto del Futurismo)。馬里內蒂以稍嫌浮誇煽情的文辭表述,號召掃蕩一切傳統藝術、創建能與機器時代的生活節奏相配合的全新藝術形式。他以教條方式列舉出〈未來主義〉的數項基本原則,重點包括對陳舊思想的憎惡,尤其是對陳舊的政治與藝術傳統的揚棄,並特別表達了對速度(speed)、科技(technology)和暴力(violence)等工業化新時代元素的狂熱偏好。汽車、飛機、工業化的城鎮等等事物在未來主義者的眼中充滿魅力,因為這些新硬體的出現,象徵著人類依靠技術的進步征服了自然。未來主義誕生後,迅速由文學界蔓延擴散至藝術、音樂、建築、電影、攝影等各個領域。此思潮雖起始於義大利,卻對周遭其他歐洲國家產生了重大影響,在俄羅斯尤為明顯,而未來主義的藝術也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了。以薄邱尼為首的幾位藝術家,如 Carlo Carrà、Gino Severini、Giacomo Balla、Luigi Russolo等,於1910年2月11日另外發表了〈未來主義畫家宣言〉(Manifesto dei pittori futuristi)。未來主義繪畫觀念上源自立體主義,但在立體主義多視點的基礎上,加上了表現速度和時間的元素,一方面是延續立體主義多視角在繪畫觀念上的突破,另外也強調了動態/運動所產生給人振奮的力量在他們思想中的地位。
刊載在〈費加洛報〉上的未來主義宣言。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幾位未來主義信奉者們的合照,年份不詳。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創作風格

在繪畫方面,薄邱尼運用了藝評人和學者們所稱的「力線」(force-line)描繪概念,透過精巧細膩的構圖準備,產生亂中有序且富有強烈動能美學的特有筆觸,將立體派所建構的三維世界觀加入時間要素,推向更進一步的四維動態視界。畫面中所有的都市街景、人類活動、文明進程,都顯得紛擾騷亂而躁動不安。工業化後的世界在他的筆下,狂亂地扭曲並加速,有如經蒸煮般滾燙了起來。雖然薄邱尼也曾經歷過印象派、後印象派先驅們在繪畫觀念上的洗禮,也曾創作類似作品,但他停留在那個階段的時間不長。他對於繪畫上的表現方式,和約略同時期發展中的早期表現主義藝術家們採取不同路線,沒有將重點放在主觀情緒的觀察和描繪,而是以客觀的角度,來描繪人類或物件處於大環境中的外形姿態。這個特色不僅在他眾多都市街景的作品中可以觀察得到,在其描繪人物作品中則更為明顯。 
薄邱尼,〈早晨〉(The Morning),油彩木板,1909。©Paolobon140 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薄邱尼,〈城市崛起〉(The City Rises),油彩畫布,1910。 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薄邱尼,〈彈性〉(Elasticità),油彩畫布,1912。 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薄邱尼,〈L'antigrazios〉,油彩畫布,1912。 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薄邱尼的藝術作品中,最為人所熟知,且即使時至今日,依舊對於各領域以及造型上有絕對性啟發的,首推他強調客體必須與環境做結合的現代雕塑。1912年4月11日,薄邱尼發表了《未來主義雕塑宣言》(Manifesto tecnico della scultura futurista/Technical manifesto of futurist sculpture),他宣布:「絕對而徹底地拋棄外輪廓線和封閉式的雕塑,讓我們扯開人體並且把它周圍的環境也包括到裡面來。」 
據資料紀載,在前述宣言發表後,於1912年末至1913年間,薄邱尼陸續製作出數件以未來主義雕塑宣言為理論基礎的石膏模型雕塑,但是僅部分存有攝像紀錄,大部分作品後來都沒有留下來,少數倖存的作品之一便是其名作〈獨特的空間連續形態〉(Forme uniche della continuità nello spazio/Unique Forms of Continuity in Space)。原始版本在藝術家生前尚未有機會具體化,最早的銅鑄版本也遲至1931年才被翻鑄出現。這件作品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20世紀初現代藝術中最前衛、也最具標誌性的雕塑作品。不但歐洲央行曾於1998年以它的造型,發行過一個面值20分歐元硬幣的版本,對於後世電影、卡漫公仔等在全球的人形造型發展史上,也有著開天闢地、舉足輕重的影響力。這件雕塑作品的出現,完美呼應了未來主義論者對於打破舊藝術所做的最佳範例,並且令人驚訝地符合人類對於美學的永續和普世性觀點,這些都可從這件作品現世百年後,依舊受到熱愛即可證之。
〈獨特的空間連續形態〉在創作上,採取360度立體視角製作,描繪了處於運動中的人類形象,同時表現出人物自身如何和身旁的環境、空氣、速度等相結合,所形成的一種超乎靜止的力學觀點。雕塑在形象沒有明顯強調人物的面容,也刻意不出現雙臂,讓這件作品在各角度看起來都呈現相當古典的三角穩重構圖。下半身肌肉部分描繪則採取空氣動力學和流體形式,腿部底下的兩塊方磚將人物連接到地面作為基座。即使不是件如當代藝術中動態的機械裝置,任何人看到這座雕像,都可以馬上意會到這是一個在運動中的物體,完全實踐薄邱尼的藝術理論,成為上世紀現代藝術中最偉大的作品之一。 
薄邱尼,〈獨特的空間連續形態〉(Forme uniche della continuità nello spazio/Unique Forms of Continuity in Space),銅雕,1913創作,1931年後鑄造。©Paolobon140 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20分硬幣歐元。© European Central Bank (ECB)  Image source: WIKIMEDIA
身為義大利未來主義的創始理論家,薄邱尼更是一位將理論務實化的偉大實踐者,以「將理論化為實際藝術成就」的能力而言,他可說是一位不世出的超級天才。有評論認為,他不但在理論上遠遠超越了那個時代,甚至在創造力和想像力上,也遠超越同輩人半世紀以上。他認為可以在雕塑中使用更廣泛的媒材,加入如玻璃、木材、紙板、鐵器、水泥、皮革、布料、鏡子,甚至電燈等等,這些非傳統物質的使用,雖沒有來得及在他有生之年的創作中出現過,但在後來的達達主義和數十年後所發生的裝置藝術風潮中都一一成為現實,許多理論觀念也在60年代後當代藝術發展中持續被廣泛運用。 
薄邱尼,〈人類活力的綜合〉(Synthesis of human dynamism),石膏,1913。(作品已滅失) 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關於未來主義藝術家們的主張與歷史,有謂他們基於「唯物論」而對現代戰爭大加頌揚,並認為戰爭是藝術最終極的形式,且多抱持缺乏包容性的民族主義思想,同時攻擊那些不認同他們、在他們眼中所謂「過去主義者」,因而對他們的這些行徑不以為然,但也有些學者試圖避開那些宣言文字片面上意義,持不同觀點試圖翻轉這樣的看法。但客觀持平而論,即使未來主義因其激進思想,而在一戰後不久就逐漸被反戰意味濃厚,或意圖逃離現實困境的超現實主義所替代,但若排除了「以今非古」而產生對於他們「政治不正確」的看法分歧外,薄邱尼等這群未來主義藝術家們,確實創造出一段影響力深遠且非常具有傳奇色彩的藝術史篇章。
儘管薄邱尼的生命短暫,他和他的同儕們,對於20世紀至今的各文化領域的思潮發展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他們對於年輕人的充沛活力、速度、力量和技術的偏愛,在許多當代生活中都依舊隨處可見這樣的精神。包括裝飾藝術、造型設計、建築、攝影、電影(如機器人、人造人等)、電玩、服裝設計,甚至科技創新領域等,未來主義藝術家們所發想出的許多元素,至今不僅是歐美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對全球各不同文化的創意工作者,提供了無限發想題材和想像空間。  
薄邱尼,〈頭和房子和光〉(Tête + maisons + lumières),石膏,1912。(作品已滅失) 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薄邱尼,〈槍騎兵的衝鋒〉(Charge of the Lancers),1916。 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鋼彈翁貝托.薄邱尼Umberto Boccioni Futurism未來主義
REACTIONS
喜愛

4

好美

4

3

11

厲害

37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美術館

TFAM↔REUSE北美館循環計畫首度公開,將展覽廢棄材料轉化為創意衍生品!

2024-12-19|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646

焦點新聞

藝文跨界策展

社會設計凝聚力,再探萬華茶室與紅包場風華

2024-12-19|撰文者: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