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藝廊當代藝術訪談電影藝文跨界

可被詮釋但不能被理解的意識場域 鍾江澤《解離.成像》發表於安卓藝術

安卓藝術解離.成像鍾江澤意識轉譯繪畫與電影

2019-06-17|撰文者:林侑澂

藝術家鍾江澤於安卓藝術《解離.成像》展覽現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藝術家鍾江澤安卓藝術合作,以《解離.成像》為題舉辦了個展。透過非常與眾不同的視覺形式,呈現出了對於「影像」的獨到見解。對於被各種圖像大量、快速包圍的當代生活,提出了有趣且深刻的思辨。
鍾江澤,《藍色幽默》Blue Humor,2019,壓克力彩、畫布,162x151 cm。圖/安卓藝術提供
個展題目中的「解離」具備了多重含意,以化學上來說,是一種把大分子拆解成小分子的的化學作用。在心理學上,則是如同解離症一般,帶有某種歇斯底里(Hysteria)、失意、多重人格意象的概念。若從字面上拆解/崩離的意涵,則是和藝術家經常使用的LCD螢幕「偶爾帶來的視覺崩解效果」有著相互的啟發。
鍾江澤,《立方體》The Cube,2019,壓克力彩、畫布,112x162.2 cm。圖/安卓藝術提供
時常以「觀影者」的視點面對影像,鍾江澤反覆地思考「影像對於時代的影響是什麼?」此一命題。使用「成像」而非造像為題,起因是對於圖像形成的過程的高度強調。陸續與電影製作進行合作,鍾江澤近年的繪畫受到攝影技術的影響甚鉅。創作上許多關乎圖像/影像、動態/靜態、視覺/意識的體悟,皆有別於多數藝術家的思維模式。以難以定位的視覺呈現,探討著數位影像與藝術家意識之間的相通、相互作用之處。
鍾江澤,《驚魂記》Psycho,2019,壓克力彩、畫布,80.6 x 80.6 cm。圖/安卓藝術提供
鍾江澤在本次個展中,大多數的作品取材自關於意識的電影(入侵腦細胞、發條橘子、2001:太空漫遊、驚魂記等)。而觀影設備本身所帶來的「螢幕效果」,從折射、偏色、消融、解離等等狀態,也讓鍾江澤相當得著迷。透過繪畫,鍾江澤以極度人造、非自然界的視覺語彙,闡述了對於意識運作的體悟。
鍾江澤,《紅色驚魂記》Red Psycho,2019,壓克力彩、畫布,100x100 cm。圖/安卓藝術提供
對於鍾江澤而言,觀看電影時的「視覺感知」是遠比劇情重要的。電影呈現當中各種奇觀化的、跨越時空的、現實不存在的視覺,也被運用在繪畫創作之中。在電影院的大螢幕看電影,當然會和在自家用電腦/電視的體驗不同。藝術家日常所使用的舊筆電,有時會在介面的轉譯中產生出乎意料的瑕疵。這些「靈感乍現」的視覺經驗成為了藝術創作的起點,再經過藝術家的內化再現,形成了相當具體,卻又難以捉摸的意識流動。

安卓藝術解離.成像鍾江澤意識轉譯繪畫與電影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2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