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藝術評論

專題企畫

傳統書畫古典大師

【藝術解謎】月光中的美術史,書畫詩賦中的中秋節。

藝術解謎中秋節美術史宋徽宗唐寅

2019-09-12|撰文者:林侑澂

中秋佳節自古以來就是華人世界相當重要節日之一。除了月圓人團圓的意義之外,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甚至月元明之際月餅中藏字條起義的野史或神話,都是家喻戶曉的故事。而滿月、月光等等的意象,也在古往今來的歷史中,成為了文人雅士寄託情懷的經典主題。
那麼,在中秋文化的發展史中,有哪些有趣的藝術作品是與中秋月圓相關的呢?這些作品各自又存有何種故事在其中呢?
《馬王堆一號漢墓帛畫》,1972年出土於湖南省,現藏湖南省博物館。圖/取自wikipedia
綜觀歷史長河,《馬王堆一號漢墓帛畫》算是能夠考證的文物裡,最早出現「后羿與嫦娥」故事線索的作品。後人可由畫中的九顆太陽,推論出后羿與嫦娥的相關傳說、圖像至少可以追溯至漢代。而此作將「引魂升天」作為整體主軸,由上至下以「天界」、「人間」、「地獄」構圖,分別將神話與對世界的理解做出詮釋。讓後人可以窺見漢代的宇宙觀及生死觀,相當值得研究。
【上段】以佈滿祥雲的天界為概念,右方繪製了九顆太陽、金烏(紅日中的三足神鳥)和扶桑樹,左方則是月亮和蟾蜍。而中間人首蛇身的造物神祇-女媧,以及伴隨著的神獸及神靈,讓觀眾們看見了此作中最崇高的存在。
【中段】象徵著人間的中段部分,描繪著拄著手杖的墓穴主人樣貌,並以男女數人隨侍左右。再往下方有著在廚房中的人物,並且在四周以象徵吉祥的龍、象徵身分的玉璧作為裝飾,體現墓穴主人權勢。
【下段】再現了漢代古人對於生命消逝後,前往地獄的想像。面中巨人站立在雙魚之上、雙手托著象徵地面的盤子形成了作品的重心。與上方祥瑞象徵相反的怪獸等非人生物穿插其間,代表著對於未知的恐懼,相當生動地刻畫了當時人的想像力。
趙佶(宋徽宗),《閏中秋月帖》,宋,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圖/取自wikipedia
桂彩中秋特地圓,況當餘閏魄澄鮮。因懷勝賞初經月,免使詩人嘆隔年。萬象斂光增浩蕩,四溟收月助嬋娟。鱗雲清廓心田豫,乘興能無賦詠篇。

宋朝是古典中國在藝術成就中最具代表性的時代之一,其中宋徽宗的「瘦金體」更是書法文化中重要的一頁。在《閏中秋月帖》此首七言律詩中,作者藉由中秋月圓的意象,抒發了對於月夜美景的著迷以及時空流逝的感嘆。字體則是在細瘦挺拔之間,可見作者筆鋒的提頓刻意表現,當中方正卻流暢的運筆一氣呵成,行氣上已近行書。結構也同時兼具了嚴謹和柔情,與詩句相互幫襯,相當地精彩。
馬遠,《對月圖》,宋,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圖/取自wikipedia
文人水墨的時代意義除了作者個人的抒發表現外,經常也與政經情勢相互關係。南宋時期的代表畫家馬遠,鑒於戰禍讓宋朝版圖分裂,總是刻意地在作品的構圖上有著明顯的分割留白。習慣於將畫作內容集中安排在畫面一隅的馬遠,在後世有著「馬一角」的稱呼(同樣原因讓夏圭被稱之為「夏半邊」)。讓觀者在出世入世之間,看見了胸懷天下局勢的文人風骨。
月光總是被畫家或詩人寄託了諸多的情感,馬遠的《對月圖》中,悠遠的文人畫風可謂是典型之一。題材上描繪了一位孤高隱世的高人,在山中舉杯、邀月共飲的場景。厚重而顫動的勾勒線條,讓山形樹形如書法般瘦硬。樹石皴法中,一筆濃淡的高度掌握也相當地精準。烘染所鋪陳的朦朧月光,則是為全幅作品醞釀了一份高潔深邃的氣氛。如此一個靜靜賞月的場景,作者運用月圓團圓與山中孤寂的反差,為賞畫者營造出了可反覆品鑑的意趣。
唐寅,《嫦娥執桂圖》,明,藏於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圖/取自wikipedia
《嫦娥執桂圖》落款:廣寒宮闕舊游時,鸞鶴天香卷桂旗。自是嫦娥愛才子,桂花折與最高枝。

「明四家」或「吳門四家」之一的書畫才子唐寅(也就是經典電影中「人稱詩畫雙傑,風流不羈的唐伯虎」)向來以娟秀的仕女圖所著稱。也喜歡藉由畫中的人物姿態、道具搭配來抒發自身的生命經驗與體悟。在《嫦娥執桂圖》中的嫦娥衣裙輕飄、面容和順、手持桂枝和摺扇,顯現出了神話裡月中仙子的恬靜清新的仙意。女子敷白色的面容暈染,更是如月光般清麗典雅。一方面體現了明朝雖追求的審美觀,同時也再次展現出了唐寅線條細勁、設色妍麗的繪畫風格。對於神話故事中的美麗的代表,做出了相當典雅的詮釋。
隨著時空的推衍,中秋節在不同的文化中也衍伸了各自的習俗。試著當回顧月光中的美術史,可以瞭解到到古人在不同時空中,對於中秋節的寄託。無論是對於宇宙觀、歷史觀、審美觀,或是藝術的形式,都各自具備了有趣之處。各位讀者在佳節團圓,品嘗月餅柚子的同時,不妨也和親友們分享文中的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喔。


 

藝術解謎中秋節美術史宋徽宗唐寅
REACTIONS
喜愛

1

好美

3

2

1

厲害

6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