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藝文跨界策展

「2019桃園地景藝術節」:匯集十個國家,三十四組精彩創作,兩百場活動,實踐藝術的社會價值

2019桃園地景藝術節新風景線桃園市立美術館劉俊蘭

2019-09-12|撰文者:王玉善

桃園地景藝術節(Taoyuan Land Art Festival)自2013年開始舉辦,便受到國內外長期的關注。相較於一般戶外的裝置展,策展團隊更關注於在地文化脈絡和藝術創作之間的相容性,並以均質美學來體現。而隨著時間的推演,自鄭文燦市長上任後,除了持續推廣藝術節本身內容的多樣性及藝術深度以外,更是新增了國際論壇(點此連結到2019桃園地景藝術節國際論壇之相關內容,邀請來自國內外知名的講者,表述不同的意見,透過各種觀點之間的對話,留下重要的學術價值與未來展望。

賴純純,桃樂源,不鏽鋼、FRP、烤漆,大湳展區10。創作理念:桃樂源」以多彩向陽的「花」呼應多元文化的融合與本源,代表我們所身處的美麗之所在 「桃樂源」。為桃園創造新的風景線。圖/非池中藝術網攝;文字說明牌/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陳偉立,歡聲笑語,纖維強化塑膠、金屬,西坡展區25。創作理念:歡聲笑語是一個藝術裝置,由一系列漂浮的雨雲組成,在湖面上空盤旋,雨水繚繞,與桃園地景藝術節的寧靜背景並列。圖及文字/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馬岩松,自然舞衣,樹脂膜,30X30X10.6m,大湳展區08。創作理念:為原來為軍用的三層高建築,披上了一層輕盈的「舞衣」。這層薄膜,隨著陽光,在原野中閃爍;隨著風影,在空中流動,白天晚上各有不同奇妙的感官體驗。圖及文字/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此次「2019桃園地景藝術節」由桃園市立美術館館長劉俊蘭擔任策展人,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及桃園市立美術館承辦。劉俊蘭在總策展論述當中指出,本次地景藝術節是以「守護所在,進擊未來」作為基礎概念,「新風景線」作為主題,延展出一系列結合在地景觀與文化的當代藝術創作,與各式的展演映活動,用以喚醒觀者對於土地文化的情感認同,同時也開創新的記憶與未來思維,充分體現藝術介入社會的重要價值與功能。

桃園市立美術館館長劉俊蘭擔任策展人。圖/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大湳森之光」透過音樂、燈光、投影、AR互動影像,交織出全長約兩百公尺的森林光雕環境劇場。圖/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開幕大合照。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民眾參與創作,體現藝術與生活的結合

本次共邀請了十個國家三十四組精彩的跨媒材創作,分佈於五個展示場域,包含主展區(桃園大湳森林公園)、副展區(桃園市兒童美術館、西坡埤塘生態公園、溪濱公園、中大公園)。其中24件為藝術家自身的創作(包含雕塑、建築、設計、繪畫、多媒體等),10件為居民的參與,讓藝術不僅只停留於美術館內的範疇之中,更能落實在館外的教育性功能彰顯。

記者會開場邀請了CMO樂團(得過金曲獎的團隊),以他們對於生命、人文、自然的觀察,為大家帶來開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涂維政,大湳遺址,水泥,9.90X3.3m,大湳展區05。創作理念:透過民眾參與取得民眾提供的物件,以及採集大湳營區的豐富的歷史遺物與自然生態,以壓印翻模方式製作處理成動物或植物「印模化石」的質感,營造現址博物館的氛圍。圖/非池中藝術網攝;說明牌文字/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黃心健,《忘路,遠近》,投影機、電腦,8X8X4.2m,大湳展區21-2。創作理念:根基在土地上並透過舊事物的重組而生,它連結過去,並預示著未來。從保一總隊大湳舊營區,到桃園的森林公園,《忘路,遠近》加入新風景線的隊伍,參與這個城市近來最偉大的轉型。圖/非池中藝術網攝;說明牌文字/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另一方面,桃園市市長鄭文燦也特別跟大眾說明,地景藝術節為桃園相當重要的藝術品牌活動,其可作為拉近藝術和人們之間的距離之方式,並成為改變社會的媒介。因此,團隊長期不停努力於研究提升藝術和市民之間的互動性,同時又可以和自然景觀共存之議題。讓創作既可以是環境藝術,也為行動藝術。

桃園市市長鄭文燦分享本屆五展區特點。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裘安‧蒲梅爾(Joan POMERO),共用循環,水霧設備、樹、漆,160X122X12m,大湳展區20。創作理念:遺世獨立的大樹及葉梢邊瀰漫闊散的霧水,與地面上的多重圓圈圖騰互相呼應。引導觀者感受平衡與不平衡、自然與人之間互相依賴共存的生命新視角。圖/非池中藝術網攝;說明牌文字/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胡縉祥,動態陣列,電腦、感測器、喇叭、馬達、金屬機構、電子控制器、互動程式、布,15X4m,大湳展區12。創作理念:作品外觀上是排列整齊的群聚型結構,象徵軍隊的紀律以及團結,由每一件可「旋轉」的動力裝置所構成,喻表軍人的敏捷與高機動性。圖/非池中藝術網攝;說明牌文字/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結合展演映活動,打造國際品牌,永續經營與利用展示場域

鄭市長更進一步地分享,本次活動除了參考與專研各縣市的範例以外,更是跨足國際案例,如日本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新潟縣大地藝術節等後,決定將桃園的地景藝術節,以多元的角度來打造,讓在地品牌也具有國際宏觀(如同策展總論中所述,在藝術節中交織顯現的多重「地景」,擴大了「地景藝術」的既定範疇)。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主展區-大湳森林公園,原本為保一總隊營區,團隊規劃在本次地景藝術節之後,以兩年半為期,打造未來的森林公園,延續民眾對於在地情感自我身分認同。

本次主展區-大湳森林公園,原本為保一總隊營區。

梁秀印,大湳轉綠林,鋼材,馬達,特製電子產品,塑膠網,單一件高度1m,大湳展區11。創作理念:旋轉樹為一簡單樹形機械裝置,運用單一馬達與八片大型塑膠網製成樹葉組裝而成,讓旋轉樹達到既穩定又有彈性的平衡狀態,並僅靠馬達產生離心力讓旋轉樹開枝展葉。圖/非池中藝術網攝;說明牌文字/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再者,策展團隊也以多元的展演映之呈現,讓大眾可以透過不同的觀看機制,來體驗今年的主題「新風景線」的精神,讓觀者自由地穿梭於光影、森林、音樂、藝術作品之間。今年總共近約200場活動,其中包含5場論壇及藝術家座談、40場光雕展演、155場工作坊及國際藝術表演。

法國Remue Ménage馬戲團演出「麋鹿森林」。圖/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松亞‧芙得麥雅,克勞德船,木、鏡,3.5X0.8X0.4m,大湳展區15。創作理念:飄盪池面的小船有著數十面大小不一的鏡子,經過的人們只消定睛觀看,即可看見萬花世界。圖/非池中藝術網攝;文字說明牌/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藝術不僅提供感官上的體驗,更是自我意志的延伸

綜觀上述的活動內容,以及各類不同媒材的藝術形式的呈現,我們可以發現本次2019年的桃園地景藝術節,其所涵蓋藝術面向多元,除了延續二十世紀中葉以後,在美國逐漸興起的大地藝術(又稱之為地景藝術,Land art,Earthworks,Earth art)的理念以外,同時也加入了「環境藝術」的社會實踐(二十世紀九零年代後,以藝術來介入公共和城市空間,探討人類和自然的關係)。然而,和過去不同的在於,隨著時間的演進,藝術創作的媒材與探討的範疇在當代生活當中,也日趨多元,特別是在本次藝術節,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作品在創作脈絡上的圖範傳統,除了連結了過去人們對於既定事物的認知以外,更是提出了其日後的可能性發展,讓作品本身所能承載的詮釋領域,不僅只停留在於創作者與觀者本身的思辨火花,更是能與時代意義,與地區人文地理結合,開拓出未來「新風景線」。

譚滕籟,風彩,金屬,FRP,烤漆,5.5X3.5X2m,大湳展區17。創作理念:解析桃園在地風景色系,透過盛開的植物造型裝置作品,展現多色彩、充滿視覺擴散的感覺,呼應主展區許許多多擁有旺盛生命力的自然生態。圖及文字/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徐秀美,飛越桃花源,鐵件、複合媒材,7X7X5m,大湳展區01。創作理念:現代人,身形忙碌地穿梭於城市街道間,心靈卻禁錮在牢籠般的心房中,封閉的網路虛擬世界,滿足不了心底真實的需求。圖及文字/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

新風景線—2019桃園地景藝術節

活動時間:2019年9月6日至9月22日

主展區:桃園大湳森林公園

副展區:桃園市兒童美術館、西坡埤塘生態公園、溪濱公園、中大公園

2019桃園地景藝術節活動官網:http://taoyuanlandart.com.tw/

2019桃園地景藝術節活動FB:https://www.facebook.com/TaoyuanLandArt

桃園市立美術館FB:https://www.facebook.com/tmofa10711

2019桃園地景藝術節新風景線桃園市立美術館劉俊蘭
REACTIONS
喜愛

1

好美

6

2

1

厲害

5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訪談

【第19屆台新藝術獎 藝術家訪談篇 】成忘老太太,湯皇珍2019行動計劃 | 湯皇珍

2021-04-15|撰文者: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 採訪及文字整理 許祐綸2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