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文跨界策展

【臺北市社宅公共藝術計畫】閃耀彼此的星空──夏愛華《相互的星辰》創作計畫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夏愛華相互的星辰閃耀彼此的星空臺北市社宅公共藝術計畫

2019-11-06|撰文者: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在東西方雕塑史中,許多雕塑家創作的目的與脈絡源自於社會及信仰,作品富含了人與環境、自然、公眾的交織關係,如同在公共藝術領域,藉由作品,人與公眾/公眾空間發生對話,彼此間產生無形能量與意識的交流。(註1)夏愛華的雕塑作品呈現了獨特的美學境界,她擅長以中日傳統的漆藝結合個人的生命體驗,以各種動植物的造型為題材,營造出奇幻的世界。過去,我們可能會認為藝術是藝術家/觀賞者個人的經驗與體驗,然而從夏愛華的公共藝術作品《相互的星辰》,你也許能得到不同的解讀。

圍繞著「藝居—家的進行式」公共藝術計畫,是人們對家與這座城市的記憶、想像。作品不僅是美化社宅空間的存在,更是蘊含了地方的人、事、物、過去、現在與未來屬性的載體。築建在安康平宅舊址上的興隆社宅,承載了50年來移居於此的網絡關係;因為社會住宅政策而遷入的新興居民,也讓這裡的社群網絡得以延續與更新。夏愛華透過《相互的星辰》關注的,便是居住於此地的人們彼此共生的無形關係。

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們,即使擁有不同的過去,卻在這裡相遇,讓彼此人生的記憶、經驗產生重疊與交織。設想住民們如同一顆顆星辰,以不同頻率閃耀,相互照映天際,如同夏愛華的自述:「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有許多動植物是以共生的方式取得生活平衡,像是水牛與白鷺鷥。…這些共生關係,在彼此間取得了互利的平衡,那就像是忽然間抬頭看見一整片星空的美好畫面。」夏愛華透過她熟悉的表現方式,轉化了居住生活而成形的社區網絡,成為水牛與白鷺鷥,以及隱身於花叢中的小菌菇、小動物等雕塑,述說這一段美好的共生關係。

《相互的星辰》水牛屋模型。夏愛華以水牛與白鷺鷥的共生,述說社區彼此相互照應的美好關係。圖/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提供

《相互的星辰》小動物與菇類手繪稿。夏愛華將小動植物雕塑藏匿於廣場花叢,營造出人們與小精靈們共生於自然的氛圍。圖/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提供

夏愛華運用漆喰結合陶、馬賽克等環保耐候材料,來因應戶外環境條件。一層層反覆堆疊並因氣候變化變動製作過程的漆喰,反映了創作者與材料、環境間的反覆對話。經過長時間的淬練投注,展現作品溫潤的肌理,為社宅居民帶來溫和、愉悅的感受。

2020年春夏,《相互的星辰》將座落於興隆社宅A棟的鄰里廣場,陪伴在這裡聊天、嬉遊的鄰居朋友們,讓你我成為照耀彼此的星辰。

2020年,《相互的星辰》將於座落於木柵路二段二巷興隆社宅的鄰里廣場與花叢。圖/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提供

「藝居─家的進行式」臺北市社宅公共藝術計畫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策劃執行: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

官方網站:https://eg.deoa.org.tw

FB粉絲團:藝居living humanity

註1:「公共藝術是一種將藝術創作概念和民眾的公共生活空間結合在一起的藝術活動,由於藝術品的介入,不僅提供我們更富有文化內涵的生活環境,更藉由藝術家和民間的雙向溝通、互動,在公共藝術的產生過程中,教導民眾以不同的思惟與觀察方式,直接接觸藝術、親近藝術,進而關懷藝術……」財團法人臺北市開放空間文教基金會,《公共藝術設置作業參考手冊》(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8),頁8。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夏愛華相互的星辰閃耀彼此的星空臺北市社宅公共藝術計畫
REACTIONS
喜愛

2

好美

0

1

0

厲害

1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文跨界策展

觀看時間的刻度—李基宏《在路上》 臺北市社宅公共藝術計畫

2020-10-14|撰文者: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