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藝術評論

當代藝術特展聯展

從「We are Family」到《共生之所》首屆中國信託新銳美術獎得獎公佈

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中國信託新銳美術獎共生之所

2019-11-27|撰文者:林侑澂

首屆中國信託新銳美術獎《共生之所》得獎者。圖/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藝術家及攝影師中西名人提供
中國信託作為台灣指標性的金融品牌,其捐助成立的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對於台灣的藝文發展有著長期的願景,每年「新舞臺藝術節」為台灣社會帶來了許多激勵人心的感動;「LOVE&ARTS 夢想 ⁺ 圓夢工程」則攜手多位藝術導師帶著藝術資源深入偏鄉,在音樂、舞蹈、偶戲等等方面,為孩童們打開了廣闊的藝術視野。
奠基在累積的成就,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馮寄台董事長表示:「今(2019)年首辦的《中國信託新銳美術獎》,初衷是希望為年輕藝術家打造一個被看見的舞台!在耕耘藝文的路上,我們深知無論表演藝術或視覺藝術都需要「舞台」,藉由獎項的創辦,我們希望有機會能扮演年輕人的夢想推手,打造一個人人可以親近藝文的分享舞台,讓藝術界新生代創作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
獎項設計上,《中國信託新銳美術獎》在國內藝術徵件中條件相當優渥,並且以開放的態度突破慣性媒材分類,讓各形式的藝術作品能夠激盪出火花。系列活動從「We are Family」企業精神出發,訂立「共生之所」為年度的主軸,更將「面向當代」作為獎項精神,深獲藝文界產、官、學界各方期盼。
邀請到的評審們均為台灣當代藝術界重要的領航推手,包括多位館長(台北市立美術館林平館長、前台北當代藝術館潘小雪館長、關渡美術館黃建宏館長)及權威學者/藝評家(黃海鳴、王嘉驥、王俊傑),以領先的觀點及高度的標準來檢視每一件參與作品。
首屆中國信託新銳美術獎《共生之所》三大評選主軸:
(1)符合徵件簡章規範:包含切合主題、尺寸,及近一年的全新創作等
(2)藝術性及專業性:剔除業餘及表現力不佳的作品
(3)作品深度、創新、完整度
首屆活動順利徵集405件優秀作品,經過評審團慎重嚴謹的評估,決議第一、二名從缺,並增加優選名額,藉此鼓勵新銳藝術家們再接再厲,期望下一屆能吸引更多認真的藝術創作者參與比賽。本月公佈了得獎名單,五位得獎者皆為藝壇新生代中,創作實力相當成熟完備的一時之選。透過新生代藝術家的視角,觀看、剖析當代社會,藉此引起大眾的關注與共鳴,進而促進跨世代的人文對話。

孫知行,《最好的地方 OOtopia》,影像,9分0秒,2019。圖/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提供 短版影音/藝術家提供
藝術家孫知行,以獨特的視點拼湊著一段段生活中/想像中的微小故事。影像作品《最好的地方 OOtopia》,從一群嚮往速度的改車青年出發。這群青年相信「同一件事情重複21遍,將有不同的情況發生」,所以每一次試車,必定會繞行社區場景21圈,而此時社區的警衛,正一邊觀察在階梯上爬行的蛞蝓,一邊計算出青年們每繞63圈,蛞蝓可以爬行一格小磁磚的距離(推測出蛞蝓要爬到樓梯頂端,青年們騎車需要繞行兩萬多圈)。
隨著劇情和場景的延伸,藝術家堆疊速度感的對比(機車與蛞蝓最終都還在原地)、空間的錯置(在地台式與西部外星)、荒謬與理性(幻想設定與數理運算)等等多重的矛盾元素,營造出一個看似荒誕,實則在無稽之談中建立可信之處的實驗。在打破故事慣性的基礎上,探究著新命題—「認知上的誤會能不能成為一種認識文化的角度?」。對於主觀真實和客觀真實間的關係提出大量辯證,最終得到「當你發現沒有辦法改變的時候,這就是改變」的有趣結論。
註:OOtopia是烏托邦的誤寫,「嗚托幫」是一個藝術家所鑄造的詞,映射了我們與未來世界的距離,距離導致的誤會則是想像力的開端。許多不相干元素的集合,透過實驗般的思索,試圖讓無稽之談有可信之處。

【優選】

鍾江澤,《60年代影像:河邊洗衣》,壓克力彩、畫布,196X146cm,2019。圖/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提供
藝術家鍾江澤,近年來透過對影像及群體記憶的研究,創作出獨特的視覺語彙。《60年代影像:河邊洗衣》取材自台灣老電影【龍山寺之戀】,節錄女子聽到呼喚、開心轉身的畫面。從黑白的影像特徵出發,藝術家對於動態的瞬間、影像的碎塊、藍色調的光芒、透明交錯的大色塊,做出了繪畫性的反應。作品運用大量透明堆疊的塊面、並且抽離固有色的概念,採用更加感知式的色相鋪陳,營造視覺曖昧性的同時,也營造了關懷共同記憶的情感溫度。構圖捕捉了一個「凝滯過去的瞬間」,藉由台灣早期的日常場景,與影像歷史進行對話。這樣的創作過程,不僅僅是視覺圖樣的經營,也是一個自我認同、自身定位探詢的對照及紀錄。

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中國信託新銳美術獎共生之所
REACTIONS
喜愛

1

好美

0

1

0

厲害

1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

守望「共生之所」,中國信託首屆新銳美術獎,尋找臺灣新世代靈魂共振點

2019-07-05|撰文者: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4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