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特展藝文跨界策展

當代藝術和客家聚落的深刻對話:浪漫台三線藝術季─北埔藝術小鎮「未來的昔日」

浪漫台三線藝術季北埔藝術小鎮未來的昔日山治計畫客家

2019-11-26|撰文者:山冶計畫/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地處新竹縣的北埔,開庄於清代道光14年(1834年),深植關西的風土之中,揉合廣東的四縣、海陸、饒平等地客家先民與道卡斯族原住民、福建泉州福佬等文化,蘊蓄出醇厚客家文化風味。聚焦於北埔文化及歷史,10月20日至12月15日,北埔藝術小鎮以「未來的昔日」為核心概念,藉由當代藝術的柔性視角,推演多線並進、動靜兼具的展覽及活動,整座聚落宛若化身一整座穿越時光的藝術裝置,邀請旅客創造個人化的北埔探索之旅。
澳洲藝術家詹姆士·塔普斯科特(James Tapscott)於秀巒山公園山徑的裝置作品《Arc Zero》。©山冶計畫mt.project
攝影師阮義忠於慈天宮後方木構造民宅的攝影裝置作品《北埔》。©山冶計畫mt.project,何柏儒攝影

過往、今日到未來─當代藝術和客家聚落深刻對話

以北埔的生活信仰、文化脈絡和環境紋理為線索,浪漫台三線藝術季-北埔藝術小鎮「未來的昔日」所關注的,不僅是北埔的過往,更是其日後可能性。集結12組台灣、西班牙、澳洲及法國與在地客籍藝術家,梳理北埔積澱近二世紀的人文與自然元素,同時和在地居民密切互動、協作,既深掘歷史,更讓作品進入居民的回憶和訪客交織而成的「未來」。
客家文化是一部豐富且充滿張力的遷移史;客家人在遷徙後都不同程度的融合了當地的風土條件,形成不停有機發展下去的生活樣貌。有別於其他藝術季過多外來者視角的生產和紀念碑式的藝術作品,「未來的昔日」反而做一定程度的還原,將過往埋沒的、隱藏的故事重新裝置到一個不同的介面。策展人林怡華表示:「北埔深具豐富歷史與文化,此次期以不打擾地方原有的步調與景緻,讓作品以較低限、無違和的方式進入到北埔,變成一種生活的日常。」
黃博志於北埔郵局旁興城製材廠的作品《砍下一棵油桐樹》。©山冶計畫mt.project
「未來的昔日」作品表現形式和手法皆植基北埔今昔,並張看未來。西班牙藝術家伊薩克·科達爾(Isaac Cordal)將數座微型人像雕塑置放於多處巷弄裡,和舊有故事與氛圍對話,人像的姿態描繪著等待未來的疑惑感,回應北埔的歷史和客家文化,其中也有氣候變遷對人類影響的寓意。「佐京茶陶」創辦人彭峻暘出身北埔,和「冇。藝宿」的陳錦輝聯手創作,以客家八音為取材對象,用傳統的工尺譜(樂譜)寫成的客家小調出現在北埔舊市場穿廊兩側的鐵門上,天花板垂吊工尺譜造型的燈光,牆面則畫上演奏八音的景象,讓行走其間的旅人用雙眼「傾聽」音樂。
佐京 x 冇藝宿於舊市場穿廊的作品《丟轉(打八音)》。©山冶計畫mt.project
回應客家文化包容異質文化的共創精神,補息工作室將會和居民一起尋覓所謂的北埔氣味,同時也和蕃薯伯學習共同製作作品現地裝置;程仁珮著眼於人們對客家囍宴的記憶,與地方家政班的記憶進行創作,並試圖用當代攝影的方式重新呈現這份過去的情感。還有數十年堅持不懈地拍攝新竹客家庄的生活風景的攝影師葉裁老師,將首次邀請民眾使用其拍攝過的底片進行二次曝光共同創作。1980至1985年間,攝影師阮義忠13次造訪北埔,期間留下的紀實影像,在慈天宮後方的木造民宅巷弄裡,帶領訪客回看北埔,身處拍攝所在地,觀者更能對照客家聚落人事的浮雲流轉。
西班牙藝術家伊薩克·科達爾(Isaac Cordal)於北埔老街像弄的微型雕塑《街道敘事(Guest of forgotten places)》。©山冶計畫mt.project
劉致宏於南埔100分橋旁堤防的燈光裝置作品《時線》。©山冶計畫mt.project

為現實打開奇幻入口─激活歷史,交錯時空和記憶

環繞北埔的秀巒山守護著這座小鎮,澳洲藝術家詹姆士·塔普斯科特(James Tapscott)在此設立的裝置線條簡潔,結合光線與水霧,彷彿在山林中開啟一個奇幻入口,通過作品時就像進行一次隱微的儀式,旅人再次走進北埔,探訪的眼光似乎有了些微不同⋯⋯曾在北埔鄉南外社區執行社區計畫的法國藝術家澎葉生(Yannick Dauby)和台灣藝術家蔡宛璇合作,這次重返北埔,在著名的姜阿新洋樓呈現聲音裝置,以採集於北埔四周的各式素材為內容,匯集出一個時空交錯的節點。阿美族藝術家陳勇昌的「蝶道」以竹片編織蝴蝶造型的屏幕,將過去作為防禦使用的竹材,轉換為民眾與蝴蝶搭起遮陽休憩場域。
陳勇昌於南外社協蝴蝶橋的裝置作品《蝶道》。©山冶計畫mt.project
澎葉生x蔡宛璇於姜阿新洋樓的聲音裝置作品《北方的埔地》。©山冶計畫mt.project
藝術家黃博志在興城製材廠的廠房中呈現吊掛的油桐樹,從這具象徵性意義的動作中,重新檢視油桐樹在文化上、地域上、製材上對我們的真實意義。林正偉探查了客語在生活中、市場中經常使用到的語句,藉著陽光的照映,透射出市場裡客家生活彼此交談的語言。劉致宏沿著河岸的線性燈光裝置,呈現時鐘盤面上的時針與分針交會成一直線,夜裡將重疊在同一個圓心、如時光隧道般地呈現時間的前進與循環。這些深具用心的多位藝術家,藉著雕塑、裝置、攝影、行動的創作媒介和型態,在北埔各個空間裡激活歷史,期待和訪客一起前往「未來的昔日」。
林正偉進行生活中的客語探查的作品《天光日》。©山冶計畫mt.project,何柏儒攝影

北埔獨家習俗油笐火│為「未來的昔日」揭開序幕

10月20日,「未來的昔日」在北埔慈天宮廟埕廣場揭開序幕,客家器樂音樂代表「客家八音」及自然而然劇團,結合慈天宮信仰文化以環境劇場表演,同時,北埔在元宵節才能得見的活動「油笐火」亦在開幕日呈現,鄉長莊明增進行點火龍儀式,帶領眾人感受油笐火儀式,新竹縣客家武獅文化協會、鹹菜桶打擊樂劇團、野山田農具打擊樂團、南外社區公揹婆、水磜社區蝴蝶祭神結合80年代復古風服飾,以踩街形式歡樂演出。除了藝術創作,主題導覽、藝文導讀、夜訪藝術小旅行及線上遊程等各項活動,都在「未來的昔日」進行期間同步鋪展,以多重角度深讀北埔。
攝影師葉裁在南埔樂田園展示的攝影作品《客家容顏》。©山冶計畫mt.project
程仁珮轉化居民對囍宴菜色的經驗與回憶作為創作文本的作品《一道祝福的滋味》於三村集會所。©程仁珮Jen-Pei  CHENG、山冶計畫mt.project,何柏儒攝影
蕃薯伯x捕息工作室於南埔番薯伯竹語茶盧的作品《《北埔嗅吸之間》》。©山冶計畫mt.project,何柏儒攝影

【浪漫台三線藝術季】為推廣台三線人文美景,客委會於10月19日至12月15日舉辦「浪漫台三線藝術季」。從台北至東勢大茅埔,合計橫跨5個縣市、10個鄉鎮市,共150公里,為期58天,合計50件藝術作品、100場文化探索體驗,為台灣目前跨距最長、參與縣市最多的一場藝術季。
浪漫台三線藝術季- 北埔藝術小鎮「未來的昔日」
° 主辦單位|客家委員會 Hakka Affairs Council
° 統籌單位|擷果創意 Harvest Ideation
° 策展單位|山冶計畫 MT. PROJECT
°協辦單位|新竹縣北埔鄉公所、北埔慈天宮、幸福南埔黃金水鄉南埔社區發展協會、南外社區發展協會

浪漫台三線藝術季北埔藝術小鎮未來的昔日山治計畫客家
REACTIONS
喜愛

3

好美

0

0

0

厲害

1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