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8|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膜》示意圖 ©何理互動設計提供。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2020第7屆臺北市立美術館「X-site計畫」經兩階段評選,由「何理互動設計」以作品《膜》在42件提案中脫穎而出,獲得首獎殊榮。本屆徵件計畫提出「多重真實(X-Reality)」之命題概念,指向探索真實的過程中持續產生的交互參照(X-Reference),個體/群體、虛體/實體、內部空間/外部環境,乃至靜止/運動、清晰/模糊、暫時/永恆等相互關係不斷被重新定義、交織而成的連動生態系統,當中沒有單一的答案,更沒有可以完全複製的經驗。本計畫企圖透過實驗及探索精神,藉由不同領域的視角,看見各種物質與非物質的互動機會,展開新的空間感知、材料應用與公共性議題之討論。
《膜》示意圖 ©何理互動設計提供。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由建築及藝術專業人士組成之評選團指出:「獲獎提案《膜》以大量偏光片創造出層次/膜(layers)多重疊加的空間,部分遮蔽或重塑現實景況和邊界,讓觀者產生於理性、科學性下之觀看錯覺,巧妙回應多重真實與何謂真實的探問;具有藝術質量與當代議題探討價值,同時不失對人、場域與材質三者的實驗精神。」而首獎團隊「何理互動設計」成員包含新媒體藝術、互動裝置、建築設計、程式設計等多元跨領域者,其呼應當代藝術與建築合作、應用的創作型態,亦深獲評選團之肯定。
「X-site計畫」以臺北市立美術館戶外廣場為基地公開徵選空間提案,鼓勵跨域的創作型態或創意方法論,期望藉由空間構築和美學的延伸與突破,激發對於基地精神或環境的提問與想像。自2014年計畫創立以來,吸引各界提案參與,投件單位或為新興建築/設計事務所或公司,或是結合不同背景的跨領域團隊,包含建築設計、室內裝修、結構工程、材料實驗、新媒體與互動裝置設計、視覺藝術創作、燈光設計、劇場設計、景觀設計、藝術策展、古蹟修復等,或見學校師生以工作坊方式參與提案。「X-site計畫」歷年來已支持許多優秀跨領域實驗創作的實作展現,成為臺灣實驗建築/跨領域創作的重要平臺。
2020第7屆X-site計畫:多重真實(X-Reality)
▍首獎作品 《膜》
預計展出日期:2020/05/02(六)-2020/07/12(日)
展出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戶外廣場
▍首獎團隊簡介
何理互動設計 ( whyixd)
何理為台灣跨領域的裝置創作團隊,團隊成員背景跨足藝術/建築/設計/工程/機械等領域,合作對象更是來自戲劇舞蹈/建築空間/流行音樂/當代藝術等各種領域。何理關注生活中的各種驚喜,透過新媒體跳脫二維視覺界線,以錯置時間和空間的電子地景建造出真實的幻象,如在熱帶中下一場大雪、在平靜中撒一把花叢,企圖透過科技化生新的身體經驗,擷取他維度的心靈片刻。
團隊成員
葉彥伯、魏子菁、莊杰霖、葉韋鉦、劉是磐、郭仲輔、謝孟德、黃彥翔、鄭任翔、陳彥丞、塗家伶
▍本屆評審團
評審團代表
吳光庭/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兼系主任
評審團委員(依姓名筆劃):
林 平 / 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
林芳慧 / AECOM亞太區總裁辦公室主任
林昆穎 / 藝術家,豪華朗機工藝術團體成員之一
張淑征 / XRANGE/ 十一事務所共同創辦人及主持建築師
曾令理 / 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
龔書章 / 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REACTIONS
0
0
2
5
2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臺灣早期重要的女性觀念攝影藝術家 侯淑姿辭世,享壽61歲
從馬克·羅斯科(Marks Rothko)的紙上繪畫看他走向後期抽象表現的過程
2023高雄藝術博覽會南島最大藝術盛會,迎來國內外百餘位藝術家
2024年第11屆X-site計畫首獎由「感想工作室」《林木林》奪得首獎!類比自然,如森林經驗般的自由建築
「藝中求新,新中求藝」跨界引領品牌台灣!「希望、和平、愛」白鷺鷥文教基金會30週年虛實沉浸展演! 專訪董事長盧佳慧!
暫時停擺的卡塞爾文件展-以色列哈瑪斯戰爭為藝術界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2024 ONE ART Taipei 展商公布!同步推出首屆學術策展展會「Voices」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2024年第11屆X-site計畫首獎由「感想工作室」《林木林》奪得首獎!類比自然,如森林經驗般的自由建築
2023-12-04|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761
焦點新聞
個展美術館金馬賓館5周年大展「感應未來」,重磅推出歐普藝術重要藝術家傑圖利奧.阿維亞尼(Getulio Alviani)多件經典之作
2023-12-07|撰文者:永添藝術.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