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3|撰文者:林侑澂
藝術家郭舒凡《借物記》,於CC Gallery發表。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CC Gallery 在2019-20年的跨年檔期,再次與藝術家郭舒凡合作,發表了《借物記》個展。展覽中郭舒凡以清新甜美的聯想風格,將日常生活中的種種轉換成了「插畫式的雕塑」。如同寫作文時常用的借物抒情手法,展覽以「借物抒情」作為整體的主題概念。郭舒凡運用了大眾都知道、熟悉的物件,去呈現出自身的情感及想像。將一段段微觀的細節放大,與觀眾們分享藝術家生活中或喜或悲的小品故事。
郭舒凡,《音符妹妹》系列。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我的陶藝創作是從挖土開始的。」郭舒凡的陶藝旅程,源於大學時期的一件從草地上挖土的作品。當雙手感受到泥土中的植物甚至動物,當中蘊含的豐富生命性讓郭舒凡深深地有感觸,也自此開啟了她與陶藝的不解之緣。郭舒凡的作品在色彩上非常地飽和,採用了鮮豔的無鉛釉下彩。在素坯入窯前就必須先燒製底色,並在出窯後需要再次上色,再重複一次燒製的步驟。也由於色相的明亮,郭舒凡希望在質感上與塑膠/壓克力有更明顯的分辨。為此郭舒凡持續地研究嘗試,漸漸掌握了熟料沙所留下的粗糙質感,也同時完全以手捏成形的方式創作造型。盡可能直觀地做出具有手做感的細節。
郭舒凡,《生活中-速食記》。圖/CC Gallery提供
本次展覽的起源《生活中-速食記》,是郭舒凡2019年三月參加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的邀請展中的代表作,也是組轉捩點一般的重要作品。在這件作品之前,郭舒凡總是下意識地對於實用陶(能夠日常運用的器物)不甚熱衷。認為如果要考慮功能性的話,藝術創作的純粹程度會被干擾。然而陶瓷博物館又將實用陶訂立為那次邀請展的主軸,這讓郭舒凡重新思考了「如何結合實用陶與非實用陶」的課題。
突破了實用性與純粹性的侷限,郭舒凡將生活中所喜愛的速食作為起點。將人臉鑲嵌在速食店包裝中,讓作品呈現有著「包裝自己的臉」和「被藏在包裝裡的臉」兩種意涵。以一個日記的方式,反映了大眾的共同記憶和藝術家自身的喜好。以一種速食小精靈的方式,呈現出了讓人會心一笑的有趣作品。
郭舒凡,《在盤中-人魚姬(二)》。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沿用了將生活經驗與孩童形象結合的主軸,郭舒凡的作品《在盤中-人魚姬(二)》也有著可愛的故事。靈感源於郭舒凡想像著湯匙掉進湯盤時,盤中會有美人魚浮出。並且像童話故事般,拿著金湯匙和銀湯匙詢問人類:「你掉的是哪一個湯匙呢?」的幻想故事。
郭舒凡,《水仙》。圖/ CC Gallery提供
郭舒凡作品的故事往往天馬行空,每一件都相當地讓人好奇。例如作品《水仙》靈感是來自於家中驕傲的弟弟(但形象上並非以弟弟為藍本)。水仙花驕傲、自戀、任性、裝蒜的意象,與孩童的表情相互呼應,讓他們各自的特質被更加凸顯。在同時呈現出家人之間相處、互相觀察的點點滴滴。
REACTIONS
2
1
0
0
0
熱門新聞
1
藝術的洗腦與洗腦的藝術
詮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板塊之視域,中國嘉德2022春季拍賣會以「5+5+5:中國當代藝術特展」特別專題,隆重呈現!
(影音)眾神、信仰、地獄、幽魂—臺南市美術館夏季迎接法國大展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挑戰你的膽量!
探詢生命本質的原初與純粹:多納藝術《野境》林瑩真個展
終於盼到你!「ART SG 新加坡國際藝術博覽會」首屆參展名單公布,臺灣共八間畫廊參展
桃源國際藝術獎入圍名單今揭曉,來自8國橫跨歐亞、美洲15位藝術家,明年3月齊聚桃園盛大展出
藝術家張恩滿登德國卡塞爾文件展,從「非洲大蝸牛」探討臺灣原住民面對入侵物種
從高雄到國際,日籍新住民藝術家點亮台灣璀璨之光!台灣燈會作品《脈動》獲「設計界的奧斯卡」義大利國際設計大獎肯定
雙「館」齊下,香港故宮、M+博物館藝文新地標,串聯起西九文化區的傳統美學和當代藝術
ART TAICHUNG 2022 台中藝術博覽會7月15日盛大開展!10年深耕中台灣藝術市場,首度進駐台中林酒店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徵件桃源國際藝術獎入圍名單今揭曉,來自8國橫跨歐亞、美洲15位藝術家,明年3月齊聚桃園盛大展出
2022-06-27|撰文者:桃園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646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特展(影音)眾神、信仰、地獄、幽魂—臺南市美術館夏季迎接法國大展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挑戰你的膽量!
2022-06-24|撰文者:臺南市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