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7|撰文者:林侑澂
藝術家江賢二於臺北市立美術館《江賢二回顧展》展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江賢二作品。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做藝術就和做人一樣,不同階段對於這世界的感想不同、會在創作上帶給我不同的啟發。我的多個系列都是從人文本位出發,希望能夠給人一種心情寧靜的平衡美感。」江賢二
藝術家江賢二(1942-)的藝術從臺北、巴黎、紐約到臺東,不同階段的創作都蘊含著扣人心弦的渲染力。於今(27)日,在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舉辦了《江賢二回顧展》。邀請到了藝評學者王嘉驥擔任策展人。隨著藝術家遷徙的腳步,觀看從多愁善感到疏闊坦然的創作轉折。
江賢二,《淨化之夜 65-20》,油彩/畫布,1965,90 x 72 cm,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藏。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出生臺中的江賢二母親早逝,而父親長年在外經商。或許因為如此,青年時的江賢二就與活力正盛的同儕不同,總是習慣性地向內心探索。藝術創作則是成為了他抒發情感的渠道。自臺灣省立師範學院藝術系(現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後,江賢二赴巴黎留學。期間江賢二以更深入的自我解析,作為抽象繪畫的出發點,並且畫下了經典代表作之一《巴黎聖母院》(系列)。而後江賢二輾轉前往紐約,在普普藝術正風起雲湧的環境中,經歷了相當長的摸索期。對於何謂藝術?藝術該當如何?自身想要如何創作?展開了深層的反思與實驗。回到臺灣後的江賢二嚮往著海岸邊的生活環境,與妻子從宜蘭往南尋找,最終在臺東金樽漁港附近購地、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江賢二,《巴黎聖母院》,油彩/畫紙,1982,75 x 108 cm,藝術家自藏。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在展覽中觀賞江賢二1960年代以來的抽象創作,感受到的是一種很細膩的生命寫照。早期有「封窗」習慣的江賢二,作畫時會將窗戶用紙板、布簾封住,隔絕外界的聲音與光線。藉由進入密室,讓精神進入絕對專心的狀態,更加敏銳地捕捉「內觀自省的光源」。低彩度的畫面中,用豐富的筆觸做出了深沉又豐富的層次。呈現了一種或急或徐的流動感,流淌著自絕於外的孤寂。
臺北市立美術館《江賢二回顧展》展場實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1990年代回到臺灣後,江賢二有感於游子歸鄉的情懷,在熟悉的廟宇間捕捉到了創作靈感。藉由感受光輝的方式,大量創作了「
REACTIONS
20
5
3
5
1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橫山書法藝術館「弱書道-汪柏成創作個展」 寫時空、畫宇宙 將時間視覺化於空間
橫山書法藝術館「時空題辭」穿梭古今時空以題辭書寫心靈情懷
「出岫-香如故」趙丹綺、黃妙貞香器創作展:以土成石,以石侍香,以香觀氣
從馬克·羅斯科(Marks Rothko)的紙上繪畫看他走向後期抽象表現的過程
2023高雄藝術博覽會南島最大藝術盛會,迎來國內外百餘位藝術家
臺灣早期重要的女性觀念攝影藝術家 侯淑姿辭世,享壽61歲
新媒體藝術家林珮淳受邀參加愛丁堡大學「台灣光點大師講座」,分享「夏娃克隆」啟示與警世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2024年第11屆X-site計畫首獎由「感想工作室」《林木林》奪得首獎!類比自然,如森林經驗般的自由建築
2023-12-04|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940
焦點新聞
藝術產業
特展藝文跨界C-LAB「2023玩聚場藝術節——SHOW ME A PLATE!」表演盛宴打造新「台味」,邀觀眾以多重感官吃 buffet
2023-12-05|撰文者: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