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文跨界

【臺北市社宅公共藝術計畫─藝居】《古董級垃圾研發公司在南港》

臺北市社宅公共藝術計畫藝居─家的進行式古董級垃圾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

2020-05-14|撰文者: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初來乍到東明社宅,眼見帶有童趣感的「綠底」招牌,是葉偉立、陳柏爭、吳語心為《古董級垃圾研發公司在南港》設計的第一件作品,與隔壁牛肉麵店「鮮紅」招牌相呼應。從今年4月到11月《古董級垃圾研發公司在南港》陸續推出八場工作坊,預計於7月與11月完成2檔展覽。借助工作坊製造「會面」機會,創造互動關係,經營多元的社群連結,也讓各年齡層民眾一起放鬆打交道。公司前有一扇落地窗,未來櫥窗的展示將不斷變化,為社區帶來有趣新奇的藝術駐地經驗。
古董級垃圾研發公司在南港,2020。圖/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提供
葉偉立的創作,以長期觀察與反應駐地環境為特色。過去寶藏巖和日新街電影院,都是介入「無價」文化資產的閒置之地。荒置的現場被他改造為各種活用空間,例如茶寮、展覽館等,並以就近廢棄之物為改造素材,與地方居民從地方產業、歷史與人的交錯紋理中「研發」作品。此次《古董級垃圾研發公司在南港》來到東明社宅,所處位置的前身有台肥員工宿舍、鄰近消逝的瓶蓋工廠和輪胎廠。葉偉立的計畫,除了希望社區居民以在地舊物勾勒出對地方的懷想之外,也希望從新住民的身上探索物品與主人的情感連繫。什麼是跟隨遷移者抵達新住處的物品,什麼是對個人重要的物品,卻因為各種原因留在他處。葉偉立正尋求這些物品,以及這些物品身份轉換的解答。
古董級垃圾研發公司,鞋子系列。圖/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提供
「古董級垃圾研發公司」過去在銅鑼、埔心、北投、北美館因地點之「可拾荒資源」與加入公司的成員發展出不同的樣貌,而公司成員撿拾而來的垃圾─鞋子、蟲骸、毛髮、棉繩、舊唱片、斑駁的玩具……魅力來自原先的擁有者,其所殘留的秘密、情感、移動的路徑、蛻變的經歷,或許能引發參與者的生命經驗產生共鳴。又或許我們可以運用團隊的智慧,讓垃圾變身為公共資源,建立分享私有資源、經驗的連結點。
辯證於「垃圾與古董」、「經濟與藝術」、「勞動與創作」層層轉換之間,喪失功效的遺棄之物,藉由葉偉立及其公司員工的勞動/ 創作,轉化成藝術品。「藝術品」並非此計畫的最終,個人或集體,在改造過程中,修復淘汰物件中獲得療癒,通過生活參與重新發掘舊地舊物,轉換「價值」賦予新生,重構這些物品的記憶、歷史背景與生命的連結。
南港店址:臺北市南港區南港路二段60巷13號1樓
5月慵懶星期天工作坊報名網頁:https://reurl.cc/yydMKa
5月場次如下:
慵懶星期天工作坊  __#3
5/17, 15:00-17:00
名稱:古董級平台連結(分享會)
講師:千鳥藝術+沃時文化
 __慵懶星期天工作坊 #4
5/24,15:00-17:00
名稱:紫微斗數與基礎素描
講師:徐建宇
自備用具:2B-4B鉛筆、橡皮
「藝居─家的進行式」臺北市社宅公共藝術計畫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策劃執行: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
粉絲專頁:藝居-家的進行式

臺北市社宅公共藝術計畫藝居─家的進行式古董級垃圾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
REACTIONS
喜愛

1

好美

0

0

1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文跨界策展

觀看時間的刻度—李基宏《在路上》 臺北市社宅公共藝術計畫

2020-10-14|撰文者: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