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均《當代當下.觀色游境》 透過繪畫感知萬物一體
2020-06-25|撰文者:林侑澂
「藝術就是神話,它帶領我們穿越時空無限想像,這也是萬物一體的本質。」── 張培均
藝術家張培均與作品萬物一體之《永恆傳說》合照。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鍾鼎藝術在2020年推出了第三位經紀的畫家張培均(1970-),並策劃了《當代當下 · 觀色游境》雙主場油畫展。透過展覽的發表,將藝術家萬物一體、天地一境、花見心香、意象悠遊、心象追憶、彩舞音律和心靈對話共七個不同樣態的創作做了梳理。在展示視覺美感的同時,也體現了藝術家對於生命的體悟。
張培均,《神獸白澤》,161×260 cm / 210 F,畫布油畫,2016。圖/鍾鼎藝術提供
來自彰化縣的張培均,畢業於國立台東師專美勞組。教職期間完成了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藝術研究所西畫組創作碩士學位。至今共獲得各類藝術獎項130餘次、舉辦個展30餘次、收藏記錄無數。多年來辛勤創作,在不同媒材、畫風、主題上反覆實驗鑽研。漸漸地呈現出渾然天成、自然自得的哲思境界。
展覽名稱《當代當下.觀色游境》,蘊含了時間與空間。「當代當下」指向著張培均長期關注的初心課題。張培均認為藝術創作的起始點,往往是很單純地追求美感。而隨著生命的經歷,創作者開始會有敘事、產生共鳴的期望。當作品具備了課題辯證的能力,也就成為了一種溝通方式。
「觀色游境」則是包括了張培均創作的方式與態度。在多系列中分別探討著人與物、人與人、人與自我之間的關係。並且敘述藝術家的處世之道,讓畫者 / 觀者能夠透過視覺去感知萬物的運行規則。
張培均不斷地反觀、反思自我。從寫實到寫意,再到兩者之間的轉換運用。將自然界的框架解構重組,不再執著於物象的重現。七個系列的主題相互對話,呈現出了藝術家一直所追求的,更豐富也更純粹的物我平衡狀態。
【萬物一體】
張培均,《永恆傳說》,161×260 cm / 210 F,畫布油畫,2015。圖/鍾鼎藝術提供
在六件大尺幅的作品-萬物一體系列的取材上,張培均一方面順應著自然而然的主觀直覺,另一方面深刻探索著原生的文化脈絡。藉用了台灣這片土地上的多重文化符號,詮釋著深刻的生命觀和宇宙觀。
即便張培均在形象上擷取了多重符號,但是畫中的情節故事卻不全然是敘事的重點。無論是取自排灣、魯凱或是布農族神話中的圖騰,或是詩經、山海經等傳說中的形象。張培均更關注的是形塑出一個感知的場域,讓意識可以隨之展開新的視野。
張培均,《永恆傳說》(局部),161×260 cm / 210 F,畫布油畫,2015。圖/鍾鼎藝術提供
以畫面分析論,遠觀作品時,所有的動物與物象相互聯繫,形成了類似拼圖或玻璃重疊的視覺效果。每一個元素互相融合,呈現出流動中的、無邊無際的「一體」意象。當近觀作品時,則是會看見藝術家縝密的造型思維。為畫面中的超現實的形象,賦予了真實感與說服力。微觀時,則是會感受到張培均在星塵罩染法中的細膩筆觸。每個點的些微差異,堆砌出了多層次的漸變效果。而漩渦狀的流動方向,則是如同宇宙中的星辰,不急不徐地運作,組構了一個可以感受、可以對照經驗也可以引導思維的場域。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台中勤美術館隆重開幕!除了開幕首展之外,展館還有哪些亮點?
引頸企盼!ONE ART Taipei 2025 藝術台北新年登場 策展主題、亮點作品、展商名單一次公開
2024 年度新聞回顧:美術館於各地興起、機構人事新局與國際展覽的多元共振
巴黎聖母院浴火重生,五年修復完工盛大開放!揭開修復背後的全新發現
帝圖2024秋拍1229盛大登場,白雲堂舊藏張大千工筆紅葉靈禽圖、及溥心畬自用印專題重量領銜
睽違9年,70件草間彌生作品北師美術館盛大展出!重現經典之作《圓點的強迫妄想》
「小百科」來了!即日起駐館桃園兒美館 「新說小百科」邀請你帶著好奇心 踏上打開世界的旅程
御風破浪.榮光現,一段訴說著海軍建軍歷程的故事
從流動的身體性到風景、物觀的凝視-關於嘉美館《拾景剪影─林玉山的寫生與旅行》
藝術創意工作者如何融入永續概念實踐?視盟攜手臺師大舉辦國際論壇 激盪藝術ESG政策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吳剛毅.彌雅的新立體解構主義 於鍾鼎藝術發表《城市漫遊系列》個展
2022-05-16|撰文者:林侑澂11346
「以在地涵養,放眼國際,自在芬芳」—桃美館代理館長張至敏回首創館歷程,展望館群建備後新局
2024-12-20|撰文者:李竺恩1624
睽違9年,70件草間彌生作品北師美術館盛大展出!重現經典之作《圓點的強迫妄想》
2024-12-19|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716
首度由黑人女性出任總策展人,美國古根漢美術館副館長娜歐蜜·貝克維斯(Naomi Beckwith)領軍第16屆卡塞爾文件展
2024-12-19|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張家馨編輯整理759
TFAM↔REUSE北美館循環計畫首度公開,將展覽廢棄材料轉化為創意衍生品!
2024-12-19|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664
社會設計凝聚力,再探萬華茶室與紅包場風華
2024-12-19|撰文者: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