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5|撰文者:林侑澂
「藝術就是神話,它帶領我們穿越時空無限想像,這也是萬物一體的本質。」── 張培均
藝術家張培均與作品萬物一體之《永恆傳說》合照。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鍾鼎藝術在2020年推出了第三位經紀的畫家張培均(1970-),並策劃了《當代當下 · 觀色游境》雙主場油畫展。透過展覽的發表,將藝術家萬物一體、天地一境、花見心香、意象悠遊、心象追憶、彩舞音律和心靈對話共七個不同樣態的創作做了梳理。在展示視覺美感的同時,也體現了藝術家對於生命的體悟。
張培均,《神獸白澤》,161×260 cm / 210 F,畫布油畫,2016。圖/鍾鼎藝術提供
來自彰化縣的張培均,畢業於國立台東師專美勞組。教職期間完成了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藝術研究所西畫組創作碩士學位。至今共獲得各類藝術獎項130餘次、舉辦個展30餘次、收藏記錄無數。多年來辛勤創作,在不同媒材、畫風、主題上反覆實驗鑽研。漸漸地呈現出渾然天成、自然自得的哲思境界。
展覽名稱《當代當下.觀色游境》,蘊含了時間與空間。「當代當下」指向著張培均長期關注的初心課題。張培均認為藝術創作的起始點,往往是很單純地追求美感。而隨著生命的經歷,創作者開始會有敘事、產生共鳴的期望。當作品具備了課題辯證的能力,也就成為了一種溝通方式。
「觀色游境」則是包括了張培均創作的方式與態度。在多系列中分別探討著人與物、人與人、人與自我之間的關係。並且敘述藝術家的處世之道,讓畫者 / 觀者能夠透過視覺去感知萬物的運行規則。
張培均不斷地反觀、反思自我。從寫實到寫意,再到兩者之間的轉換運用。將自然界的框架解構重組,不再執著於物象的重現。七個系列的主題相互對話,呈現出了藝術家一直所追求的,更豐富也更純粹的物我平衡狀態。
【萬物一體】
張培均,《永恆傳說》,161×260 cm / 210 F,畫布油畫,2015。圖/鍾鼎藝術提供
在六件大尺幅的作品-萬物一體系列的取材上,張培均一方面順應著自然而然的主觀直覺,另一方面深刻探索著原生的文化脈絡。藉用了台灣這片土地上的多重文化符號,詮釋著深刻的生命觀和宇宙觀。
即便張培均在形象上擷取了多重符號,但是畫中的情節故事卻不全然是敘事的重點。無論是取自排灣、魯凱或是布農族神話中的圖騰,或是詩經、山海經等傳說中的形象。張培均更關注的是形塑出一個感知的場域,讓意識可以隨之展開新的視野。
張培均,《永恆傳說》(局部),161×260 cm / 210 F,畫布油畫,2015。圖/鍾鼎藝術提供
以畫面分析論,遠觀作品時,所有的動物與物象相互聯繫,形成了類似拼圖或玻璃重疊的視覺效果。每一個元素互相融合,呈現出流動中的、無邊無際的「一體」意象。當近觀作品時,則是會看見藝術家縝密的造型思維。為畫面中的超現實的形象,賦予了真實感與說服力。微觀時,則是會感受到張培均在星塵罩染法中的細膩筆觸。每個點的些微差異,堆砌出了多層次的漸變效果。而漩渦狀的流動方向,則是如同宇宙中的星辰,不急不徐地運作,組構了一個可以感受、可以對照經驗也可以引導思維的場域。
熱門新聞
1
打造全民美術館!新北市美術館4月25日正式開館,4月8日起試營運,三大展覽搶先看
川普祭出的「對等關稅」與「恢復美國歷史的真相與理智」將會對美國藝文產業帶來何種衝擊?
不只是燈火輝煌——邱杰森、莫珊嵐談「2025台灣燈會在桃園」中的藝術策展經驗
史博館「大家的歷史 歷史的大家」系列特展,從水墨、雕塑、油畫、版畫呈現臺灣藝術的多元樣貌
2025《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市場總值按年下跌,較低價位市場持續蓬勃,交易數量仍增加
國美館x龐畢度中心「無序樂章:聲音藝術之旅」盛大開幕 呈現聲音藝術史上指標性藝術家
洪建全基金會三大計畫 點燃台北當代藝火 4月起接力推出委託、策畫鉅作——許哲瑜「災變論」、「Making of…Li Yi-Fan李亦凡」、李奧森「Stereoblind」
「亞洲獨立藝術空間歷史與檔案」國際論壇4月11日登場,國際策展人齊聚探討亞洲獨立藝術空間的發展
國立歷史博物館「李奇茂百年展」, 呈現藝術家多幅從未公開鉅作與最後遺作〈天馬〉
2025「堤頂之星2.0」年度邀請展《作為夥伴的我們》: 探索視覺藝術產業中的合作模式與互動機制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個展藝術機構洪建全基金會三大計畫 點燃台北當代藝火 4月起接力推出委託、策畫鉅作——許哲瑜「災變論」、「Making of…Li Yi-Fan李亦凡」、李奧森「Stereoblind」
2025-04-10|撰文者:洪建全基金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