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焦點人物

當代藝術訪談個展

張培均《當代當下.觀色游境》 透過繪畫感知萬物一體

鍾鼎藝術張培均當代當下觀色遊境萬物一體

2020-06-25|撰文者:林侑澂

「藝術就是神話,它帶領我們穿越時空無限想像,這也是萬物一體的本質。」── 張培均

藝術家張培均與作品萬物一體之《永恆傳說》合照。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鍾鼎藝術
在2020年推出了第三位經紀的畫家張培均(1970-),並策劃了《當代當下 · 觀色游境》雙主場油畫展。透過展覽的發表,將藝術家萬物一體、天地一境、花見心香、意象悠遊、心象追憶、彩舞音律和心靈對話共七個不同樣態的創作做了梳理。在展示視覺美感的同時,也體現了藝術家對於生命的體悟。
張培均,《神獸白澤》,161×260 cm / 210 F,畫布油畫,2016。圖/鍾鼎藝術提供
來自彰化縣的張培均,畢業於國立台東師專美勞組。教職期間完成了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藝術研究所西畫組創作碩士學位。至今共獲得各類藝術獎項130餘次、舉辦個展30餘次、收藏記錄無數。多年來辛勤創作,在不同媒材、畫風、主題上反覆實驗鑽研。漸漸地呈現出渾然天成、自然自得的哲思境界。
展覽名稱《當代當下.觀色游境》,蘊含了時間與空間。「當代當下」指向著張培均長期關注的初心課題。張培均認為藝術創作的起始點,往往是很單純地追求美感。而隨著生命的經歷,創作者開始會有敘事、產生共鳴的期望。當作品具備了課題辯證的能力,也就成為了一種溝通方式。
「觀色游境」則是包括了張培均創作的方式與態度。在多系列中分別探討著人與物、人與人、人與自我之間的關係。並且敘述藝術家的處世之道,讓畫者 / 觀者能夠透過視覺去感知萬物的運行規則。
張培均不斷地反觀、反思自我。從寫實到寫意,再到兩者之間的轉換運用。將自然界的框架解構重組,不再執著於物象的重現。七個系列的主題相互對話,呈現出了藝術家一直所追求的,更豐富也更純粹的物我平衡狀態。

【萬物一體】

張培均,《永恆傳說》,161×260 cm / 210 F,畫布油畫,2015。圖/鍾鼎藝術提供
在六件大尺幅的作品-萬物一體系列的取材上,張培均一方面順應著自然而然的主觀直覺,另一方面深刻探索著原生的文化脈絡。藉用了台灣這片土地上的多重文化符號,詮釋著深刻的生命觀和宇宙觀。
即便張培均在形象上擷取了多重符號,但是畫中的情節故事卻不全然是敘事的重點。無論是取自排灣、魯凱或是布農族神話中的圖騰,或是詩經、山海經等傳說中的形象。張培均更關注的是形塑出一個感知的場域,讓意識可以隨之展開新的視野。
張培均,《永恆傳說》(局部),161×260 cm / 210 F,畫布油畫,2015。圖/鍾鼎藝術提供
以畫面分析論,遠觀作品時,所有的動物與物象相互聯繫,形成了類似拼圖或玻璃重疊的視覺效果。每一個元素互相融合,呈現出流動中的、無邊無際的「一體」意象。當近觀作品時,則是會看見藝術家縝密的造型思維。為畫面中的超現實的形象,賦予了真實感與說服力。微觀時,則是會感受到張培均在星塵罩染法中的細膩筆觸。每個點的些微差異,堆砌出了多層次的漸變效果。而漩渦狀的流動方向,則是如同宇宙中的星辰,不急不徐地運作,組構了一個可以感受、可以對照經驗也可以引導思維的場域。

鍾鼎藝術張培均當代當下觀色遊境萬物一體
REACTIONS
喜愛

9

好美

5

0

0

厲害

2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