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啟示錄美學之父」- 英國畫家保羅•納什 Paul Nash
2020-08-13|撰文者:詔藝
凱靈頓,《Portrait of E. M. Forster by Dora Carrington》,油彩畫布,1924或1925。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內文森,《A Taube》,油彩畫布,1916。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沃茲沃斯,《Dazzle-ships in Drydock at Liverpool》,油彩畫布,1919。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1914年9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不久,納什被徵召入伍,他所屬部隊的任務包括守衛倫敦塔(The Tower of London),而這個工作讓他於服役期間還可以畫畫。1916年被擢升至軍官後,他被調派至歐洲大陸的西部戰線(West-front),但他駐紮之處恰好位處於戰事相對少的地區,沒有受到太大的生命威脅。即使如此,一直到戰爭結束,一次世界大戰歐陸戰場上的殘酷景象,已經深深烙印在他心中。
服役期間,他的才華沒有被埋沒,被任命為戰爭畫畫家。他親眼看見了遭受戰爭荼毒後殘破的景象,原先為了文明社會中民生福祉所建造的小運河和堤防系統幾乎被摧毀殆盡,造成洪水氾濫,人命和大自然雙雙都遭受莫大威脅,士兵和平民屍橫遍野。納什對戰爭感到憤怒和失望之情,後來都留在他在那段期間所創作的作品上。藝術家將不平的情緒化為勇氣,為了更近身去體會戰爭所帶來的衝擊,他冒著極大的風險盡可能接近前線戰地,並將這些場景化為引人深思的圖像。
納什,《The Watch on the Rhine》,油彩畫布,1919。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一戰結束後,納什繼續他的藝術家生涯,期間曾經參與劇場設計,1920年到1923年,在牛津的孔馬克特(玉米市場)藝術學院(Cornmarket School of Art)任教;1924年至1925年間,他也在皇家藝術學院設計學院教過書。受到年輕時參與戰爭在心理上的衝擊,納什陸續將這些在戰場上所見所聞的各種元素,帶入他的作品之中。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戰爭藝術家顧問委員會(The War Artists' Advisory Committee)再次任命納什為皇家空軍和空軍部的專職戰爭(畫)藝術家。在前後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納什不斷嘗試新的角度和新的描繪方式突破傳統戰爭畫的刻板印象,將他的作品加入了許多他所自創的元素,有著介於現實與超現實情境間具有強烈實驗性質的形式,正反映出他的理念「[我]對怪異和魔幻的熱愛,令我超越了大自然外表的界限,進入了虛幻的世界。」。二戰結束不久後,於1946年中,他因長期嚴重哮喘的痼疾導致的心臟衰竭而於睡眠中死亡,得年僅57。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台中勤美術館隆重開幕!除了開幕首展之外,展館還有哪些亮點?
引頸企盼!ONE ART Taipei 2025 藝術台北新年登場 策展主題、亮點作品、展商名單一次公開
2024 年度新聞回顧:美術館於各地興起、機構人事新局與國際展覽的多元共振
巴黎聖母院浴火重生,五年修復完工盛大開放!揭開修復背後的全新發現
「小百科」來了!即日起駐館桃園兒美館 「新說小百科」邀請你帶著好奇心 踏上打開世界的旅程
睽違9年,70件草間彌生作品北師美術館盛大展出!重現經典之作《圓點的強迫妄想》
帝圖2024秋拍1229盛大登場,白雲堂舊藏張大千工筆紅葉靈禽圖、及溥心畬自用印專題重量領銜
御風破浪.榮光現,一段訴說著海軍建軍歷程的故事
從流動的身體性到風景、物觀的凝視-關於嘉美館《拾景剪影─林玉山的寫生與旅行》
藝術創意工作者如何融入永續概念實踐?視盟攜手臺師大舉辦國際論壇 激盪藝術ESG政策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以在地涵養,放眼國際,自在芬芳」—桃美館代理館長張至敏回首創館歷程,展望館群建備後新局
2024-12-20|撰文者:李竺恩1579
睽違9年,70件草間彌生作品北師美術館盛大展出!重現經典之作《圓點的強迫妄想》
2024-12-19|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659
首度由黑人女性出任總策展人,美國古根漢美術館副館長娜歐蜜·貝克維斯(Naomi Beckwith)領軍第16屆卡塞爾文件展
2024-12-19|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張家馨編輯整理727
TFAM↔REUSE北美館循環計畫首度公開,將展覽廢棄材料轉化為創意衍生品!
2024-12-19|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636
社會設計凝聚力,再探萬華茶室與紅包場風華
2024-12-19|撰文者: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698
蘇富比紐約辦事處證實已裁員100人,高額藝術品成交的市場表面下 情勢是否比想像嚴峻?
2024-12-19|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整理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