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3|撰文者:詔藝
凱靈頓,《Portrait of E. M. Forster by Dora Carrington》,油彩畫布,1924或1925。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內文森,《A Taube》,油彩畫布,1916。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沃茲沃斯,《Dazzle-ships in Drydock at Liverpool》,油彩畫布,1919。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1914年9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不久,納什被徵召入伍,他所屬部隊的任務包括守衛倫敦塔(The Tower of London),而這個工作讓他於服役期間還可以畫畫。1916年被擢升至軍官後,他被調派至歐洲大陸的西部戰線(West-front),但他駐紮之處恰好位處於戰事相對少的地區,沒有受到太大的生命威脅。即使如此,一直到戰爭結束,一次世界大戰歐陸戰場上的殘酷景象,已經深深烙印在他心中。
服役期間,他的才華沒有被埋沒,被任命為戰爭畫畫家。他親眼看見了遭受戰爭荼毒後殘破的景象,原先為了文明社會中民生福祉所建造的小運河和堤防系統幾乎被摧毀殆盡,造成洪水氾濫,人命和大自然雙雙都遭受莫大威脅,士兵和平民屍橫遍野。納什對戰爭感到憤怒和失望之情,後來都留在他在那段期間所創作的作品上。藝術家將不平的情緒化為勇氣,為了更近身去體會戰爭所帶來的衝擊,他冒著極大的風險盡可能接近前線戰地,並將這些場景化為引人深思的圖像。
納什,《The Watch on the Rhine》,油彩畫布,1919。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一戰結束後,納什繼續他的藝術家生涯,期間曾經參與劇場設計,1920年到1923年,在牛津的孔馬克特(玉米市場)藝術學院(Cornmarket School of Art)任教;1924年至1925年間,他也在皇家藝術學院設計學院教過書。受到年輕時參與戰爭在心理上的衝擊,納什陸續將這些在戰場上所見所聞的各種元素,帶入他的作品之中。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戰爭藝術家顧問委員會(The War Artists' Advisory Committee)再次任命納什為皇家空軍和空軍部的專職戰爭(畫)藝術家。在前後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納什不斷嘗試新的角度和新的描繪方式突破傳統戰爭畫的刻板印象,將他的作品加入了許多他所自創的元素,有著介於現實與超現實情境間具有強烈實驗性質的形式,正反映出他的理念「[我]對怪異和魔幻的熱愛,令我超越了大自然外表的界限,進入了虛幻的世界。」。二戰結束不久後,於1946年中,他因長期嚴重哮喘的痼疾導致的心臟衰竭而於睡眠中死亡,得年僅57。
REACTIONS
2
0
0
6
10
熱門新聞
1
先聲奪人「潮」!ONE ART Taipei 2021 藝術台北中的人流、金流與潮流(1/16更新展位銷售成績)
2021桃園市兒童美術館策展徵件開跑!
「非現實的真實存在」羅展鵬繪畫中所覺知的萬物因果
2021迎接「波依斯年」:為紀念約瑟夫·波依斯百年誕辰 德國各地整年舉辦超過20檔大型展演
低眉藝術 (Lowbrow Art) 到潮藝術:一種被學院忽略、被市場追捧的當代視覺表現
「『自由』與『多元』是國內外創作環境最大的差別!」 ─ 台灣收藏家側寫系列之七
彭譯毅的[一 一]以建築材料書寫藝術日記
忠泰美術館《殘山剩水》當代藝術展 疫情時代中提問「我們的城市失敗了嗎?」
韓國最具影響力藝術家金昌烈逝世,享年九十一歲
抱歉了錢錢!北美館推出全新藝術商店與設計商品 邀你一起「貼近北美館」!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美術館藝術跨界時事觀點首本集結歷屆獲獎作品,喚醒未知的感官新可能 北美館《走入.走出:X-site 2014-2020》專書問世
2021-01-15|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