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藝術評論

焦點人物

「末日啟示錄美學之父」- 英國畫家保羅•納什 Paul Nash

末日啟示錄保羅•納什Paul NashRevelationWar Paintings

2020-08-13|撰文者:詔藝

納什,《The Ypres Salient at Night》,油彩畫布,1918。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創作風格與特色

儘管納什的創作年代,橫跨了20世紀許多在歐洲發生的主要藝術運動,包括抽象繪畫的興起、表現主義、立體派、超現實主義等的興起,但是自然和現實環境下的風景,始終是他作品描繪的主題,其作品最重要在特色上的確立發生於1920年代後期。他從義大利超現實主義大師藝喬奇歐•基里科(Giorgio de Chirico, 1888 - 1978)的神秘風景中得到靈感,開啟他的現實、超現實以及半抽象混搭而成「建構式場景」的構圖。在他的許多作品中,往往採用劇場式誇張視角,讓內容變得既像記憶中的現實卻又似夢境,讓觀者產生一種非常特殊的視覺經驗。
納什,《Circle of the Monolith》,油彩畫布,1937 - 1938。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首先,他透過帶有濃厚現代主義風格的構圖,形塑出具有時代感的色調,巧妙地建構出即使在戰爭恐懼下,依舊能夠表達出具有浪漫色彩兼具抒情意味的景觀畫面。經歷了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擔任官方戰爭藝術家的職涯,他記錄了戰場上所見大規模暴力後所殘存景象,且一再受到戰爭症候群而感到痛苦的同時,他汲取這些經驗並將之內化成為自己的語彙,用圖像的方式表現出來。在他的作品中,雖然難以看出藝術史學者們所偏愛「政治正確」心態下的所謂「人文情懷」,但他卻可以像操作魔法般地,將眼中所描繪的事物,轉化為帶有壯闊史詩般的場景。
納什,《英倫爭戰》Battle of Britain,油彩畫布,1941。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我們可以看到,他作品畫面中受到戰火摧殘的樹林,看起來像極一支支的電線桿;天空背景後方遠處,時常出現看起來非常不實際的太陽或月亮。經戰爭洗禮過大地上斑駁的石塊、斷垣殘壁和機械物件的殘骸,在無法確知是陽光或月光的直射下,顯示出無窮無盡的滄桑感。
納什,《We are making a New World》,油彩畫布,1918。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在納什的所謂「戰爭畫」(war paintings)的系列作品中,他從古代歷史廢墟景觀中擷取靈感,將一些在現實生活中不常見的元素,如墓葬碑、山堡和希臘式立石柱等,重組結合成為難以歸類的繪畫新品種,創造出當時前所未有、在半世紀後被諸如電影、劇場等和各領域中廣為援引採用「孤獨星球」的風格。這些作品,成為他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所創作出最具標誌性的圖像。有人會覺得納什的風景作品,常常以形式化且帶有裝飾性的表現方式出現,但他在具象、抽象、超現實等風格中游移不定,也成功地將不同元素的精華融合為一,重新賦予它們嶄新的象徵意義,從而建立起超越時代「末世預言」類型繪畫的典範。
納什,《The Menin Road》,油彩畫布,1918。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納什,《Defence of Albion》,油彩畫布,1942。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賈靄力,《1979.6.1》,油彩畫布,2009。© Jia Aili Courtesy Christie's
著名的英國藝術史學家肯尼斯•克拉克(Kenneth Clark, 1903 - 1983)就曾表示,納什所畫的名作《死海》(Totes Meer)「是迄今為止最佳的戰爭畫」('the best war picture so far I think’),該作並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著名的英國繪畫之一。而他則被認為是英國20世紀上半葉最重要的風景畫家之一,而所謂的風景,正是他所獨創並影響後世接近一世紀的繪畫上的「混種超現實末世觀」。他將帶有現代主義的繪畫風格,延伸到當代繪畫之中,其影響力無遠弗屆,至今不墜。
納什,《死海》Totes Meer,油彩畫布,1940 - 1941。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末日啟示錄保羅•納什Paul NashRevelationWar Paintings
REACTIONS
喜愛

2

好美

0

0

6

厲害

10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美術館

TFAM↔REUSE北美館循環計畫首度公開,將展覽廢棄材料轉化為創意衍生品!

2024-12-19|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626

焦點新聞

藝文跨界策展

社會設計凝聚力,再探萬華茶室與紅包場風華

2024-12-19|撰文者: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