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文跨界

「2020桃園地景藝術節—構築城市」:9月桃園限定最美的「竹」地景藝術,28組作品搶先看!

2020桃園地景藝術節構築城市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2020-09-18|撰文者:桃園市政府文化局/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2020桃園地景藝術節將於9月18日至10月4日舉辦,以「構築城市」為主題,構「築」城市同時構「竹」想像,本屆將透過「竹」媒材貫徹策展主題「構築城市」,進而探討城市樣貌、其重要性與共融性,以及竹編藝術家們如何以不同方法,持續拓展對竹子串連傳統與當代生活構體的想像。
【臺灣藝術家徐暋盛作品《記憶的光廊》,設置於雙連坡展區,藝術家使用客家傳統竹編用品的編織方法及特有圖樣,織作數個竹編拱門參差排列,形成多層次的廊道空間。】
【日本國際藝術團隊ちかけん作品《WA(輪・環・和)》,設置於雙連坡展區,以竹雕的形式化為日夜光影兼具的光環境,直立式的設置方式呼應都市的景觀線變化,整體造型線條則帶有如自然之風一般的流動感。】
【臺灣藝術家李蕢至作品《高雙陂塘漣漪迷宮》,設置雙連坡展區,藝術家以水為意象,並結合迷宮的概念而成形。人類在面對自然時顯得渺小,在尋找出路的過程中,每個路徑與轉彎處也都是美麗的。】
【臺灣藝術家劉哲安作品《水‧源》,設置於雙連坡展區,本作品以掬水為意象,一雙手從陂塘裡伸展掬水而出,如同大地之母的賜予,也象徵著人將水帶往陸地,此水孕育萬物滋養眾生。】
【臺灣藝術家陳勇昌作品《慢撥 曼波》,設置於雙連坡展區,以竹片及竹管等不同形式的竹材模擬搭建出往日用於運輸、農忙等工作的竹筏意象,並於水天一色的景致下恣意遙望陂塘間的親水氛圍。】
【緬甸國際藝術家梭溫措作品《聚會所》,設置於雙連坡展區,《聚會所》使用臺灣孟宗竹與桂竹施作,融合出緬甸與臺灣兩地的風土風格,展現公共空間兼容並蓄之美。】
【印尼國際藝術家埃凡.阿迪維拉作品《天降雄鷹》,設置於雙連坡展區,發想自印尼國徽上的迦樓羅鳥,與其爪上綬帶的格言銘飾,意為「異中有同」。展翅造型象徵將觀者包容於桃園這座城市的團結之翼下。】

在臺灣農村長大的人常對竹子有特別的情感,竹子與日常息息相關,從防風林、燒火煮飯到兒時童玩都用到竹子,然隨時代變遷產業轉型,竹林、竹製品也從生活週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石化產品、鋼筋水泥。讓竹子串聯跨世代的記憶,讓農村記憶裡的竹文化以新設計融入現代生活,再創新價值。
【臺灣藝術家張守端作品《質數變異的獨白》,設置於雙連坡展區,茶屋外觀設計採用方形幾何體。運用竹材素料,並引樹屋概念,傳達趣味性及隨風搖曳的閒適,使茶屋成為舒暢的心情空間。】
【臺灣藝術家李柏均作品《繫》,設置於雙連坡展區,本作品以流動的空間型態表現出傳統竹編工藝之美,將過去的技藝連「繫」代表未來的數位空間。】
【臺灣藝術團隊 原型結構工程顧問有限公司|陳冠帆 x 吳鈺嫻 作品《竹行動展覽館》,設置於雙連坡展區,用竹構築能夠移動的展覽館,竹中空有結,使其輕巧又具有良好韌性,是優良的耐震結構材,適合發展可伸縮、易收納的構造系統。】
【臺灣藝術家許郁楨作品《羽翼之下》,設置於雙連坡展區,運用竹特有的彈性、堅固且輕盈的特質巧妙打造《羽翼之下》的半開放式的茶席空間,請安心卸下所有精神裝備,放鬆自在地享受茶香。】
【臺灣藝術家曾志偉作品《風和日麗》,設置於雙連坡展區,創作概念以微風不斷緩慢吹來為意象,運用「莫比烏斯環」創造出一個不斷循環的迴圈。】
【臺灣藝術家許倍銜 x 葉彥伯 x 謝明皓 x 林郁婷 x 曾慶芸 x 陳怡文 作品《浮。竹》,設置於雙連坡展區,以「漂浮的竹林」為概念,以竹子做為主要材料的構築作品。互相不接觸且脫離地面的竹子,營造輕盈漂浮的意境。】
【臺灣藝術家王文志作品《豫章之家》設置於豫章湖,希望創造民眾的互相交流平台,療癒人們不安心情,迎接上天恩賜的美好聖光、平安身心!】
【臺灣藝術家周育潤作品《港口》,設置於桃園捷運A18站出口,茶席不但能使身心靈呼吸,更是與自然的對話。兩層的結構表現出內與外不同的心情轉換,並適合重複搭建,兼顧情感與功能性的需求。】

除了從永續媒材思考構築城市,這次也希望帶入從時間流動觀察城市的角度,城市具有時間及空間方向的動態路徑,也包含了聚集、凝聚、擴散、浸潤……等意象。因應桃園新舊融合、多元文化共融等特性,桃園地景藝術節延續既往脈絡,從探索現地場域與周邊地方文化作為起點,透過藝術參與、地方實踐的推進,讓社區本地及藝術轉化的複合經驗串連,並且藉著在緩步移動的空間及場域所開展的多元隱喻,觸動民眾感知,引動那些座落於全球化文明之下,共處於本地—異地間的多元想像。
【臺灣藝術家CreepyMouse作品《彩虹雨》,設置於大崙展區,晴空萬里,因為雨過天晴,大雨後的彩虹,像是一片斑駁與滄桑過後的色彩,完美的背後,往往都是那些經歷過的事物洄流所浸潤的結果。】
【臺灣藝術家陳宣誠+陳羿君 × 共感地景創作作品《微型聆聽溫室》,設置於大崙展區,本計畫是一鑽探行動,但非為了開發評估,而是去探索地景中承載的訊息,思考生態系統間連結和運作狀態,如何成為一處可感的環境。】
【臺灣藝術家王富生作品《三泰六道九重究極玄天陰帝獸》,設置於大崙展區,《三泰六道九重究極玄天陰帝獸》以定格動畫呈現臺灣的人文風景,影射臺灣當代社會不同層面的奇境。】
【臺灣藝術家周學涵 x 大橋頭藝術工作室作品《Soga Monster 2》,設置於大崙展區,以在地素材構築成宮廟符碼中的仁獸,作為承載地方「物與技術」的載體,好似信仰意念延伸的具現,虛實交錯地馳騁在大崙鄉間。】
【臺灣藝術家魏肇儀作品《有汝个日子》,設置於大崙展區,月桃溪上生活的日子裡,所遇之人、所見之物,這些對話互動所記錄下的語彙、身形、痕跡,則共同交織成一句句留給後世的私密絮語。】
【臺灣藝術家梁廷毓作品《土地是何人》,設置於大崙展區,內厝里、芝芭里一帶在古地圖上為平埔族「之八社」部落所在,但今日那群先民何在?透過作品重新思考人與土地、歷史的隱微關係。】
【臺灣藝術家辛綺 x 艸非火作品《沉積層:椰林大道》,設置於雙連坡展區,椰子樹東西融合的變化性,隱喻著文化群體本身的包容度。而這種強加於原始步道上的違和感,就是這件作品想要呈現的「新地層」。】
【臺灣藝術家王富生作品《人蔘甘泉》,設置於雙連坡展區,《人蔘甘泉》以定格動畫呈現臺灣的人文風景,影射臺灣當代社會不同層面的奇境。】
【臺灣藝術家手ing工班 | 林建享 X 阿利 X 依苓 X 依雷斯 X 咖勇 X 班努 X 桑恩 X 阿翔 X c.liu作品《我們的時光》,設置於雙連坡展區,以大量原木圈圍在過去為軍眷陣地的老樹之間,砌出仰望天際下樹影的美好生活縫隙的時光,讓老少皆得以停留或仰臥於此的感性位所。】
【臺灣藝術家林暐翔 × 王榮鴻 × 劉晉安 × 蔡秀玲作品《穿梭之間》,設置於雙連坡展區,曾經緊張肅殺的軍事碉堡,在歷史更替後轉為親子公園。縫合新舊文化共融間,透過洞口的意象連結兩個時空,引領觀者一窺洞後歷史的痕跡。】
【臺灣藝術家康雅筑 X 桃園市中壢區大崙國民小學 X 桃園市立大崙國民中學作品《滴入看不見的河》,設置於大崙展區,與大崙國小和大崙國中合作,將色彩化作水滴意象,帶出水資源汙染的問題,提問看得見與看不見的河川,回視織物在生活中的價值及議題。】
【臺灣、香港、馬來西亞藝術家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 X 桃園市平鎮區高連社區發展協會 X 桃園市平鎮區雙連里辦公處 X 桃園市平鎮區高雙里辦公處作品《漣圈》,設置於雙連坡展區,《漣圈》是水波動所產生連結的圈,探討的是人與人、人與土地間的關係美學。 觀者透過《漣圈》可看見隱而未顯陂塘地景的共生關係。】

本屆邀集共51位國內外藝術家,其中包含日本、印尼、緬甸國際藝術家,共28組地景藝術作品,透過藝術,從不同面向解構城市,凝聚在地社區,重新與藝術一起,構築我們的未來城市,2020桃園地景藝術節,邀請你一同來想像城市,構築城市!
2020桃園地景藝術節—構築城市
活動時間:2020年9月18日至10月4日
展區:雙連坡展區、大崙展區
2020桃園地景藝術節活動官網:http://taoyuanlandart.com.tw/ 
2020桃園地景藝術節活動FB:https://www.facebook.com/TaoyuanLandArt
2020桃園地景藝術節IG:https://www.instagram.com/2020taoyuanlandart/ 

2020桃園地景藝術節構築城市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REACTIONS
喜愛

1

好美

1

0

0

厲害

2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藝文跨界策展

2020桃園地景藝術節藝術家座談:共構地景的未來循環

2020-10-07|撰文者:桃園市政府文化局/蔚龍藝術有限公司編輯整理4813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文跨界

一年一度桃園地方限定,2020桃園地景藝術節—構築城市 9月18日盛大開幕

2020-09-08|撰文者:桃園市政府文化局/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7654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特展策展

2024桃園地景藝術節 9/13-29強勢「迴.龜」!

2024-09-18|撰文者: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