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大臺北當代藝術雙年展《真實世界》跨領域交疊出無限創作能量
2020-11-20|撰文者:陳志誠(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校長)/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世界為一片無垠的平面。」[1]
第三屆大臺北當代藝術雙年展-藝術家居計畫展出藝術家蔡年玨作品。圖/台灣藝術大學提供
詩人畫家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 1757-1827)筆下一位從天堂返來的旅人米爾頓(Milton)[2]在他不朽的旅程中途經地球,發現日升、殘月與星辰蒼穹環繞其左右,大地的本質便是無邊無際的平面。沿著時序進展,以及科技作為世界觀視之重要媒介,地圓說已然成為科學真理,支配著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儘管如此,世界在人文與藝術領域中,仍秉續著歷史巡禮各種殊有的形象展現其身,無論是創世紀描繪其空虛混沌[3]、接著在話語中顯影、希臘諸神的鬥爭場、柏拉圖的理型國度(Republic)、蓋婭假說(Gaia Hypothesis)[4]下的有機體,抑或是爆炸後的碎片彼此碰撞後繞行於寰宇,不同的世界圖像鋪陳平行的世界觀,世界是多義的,同時以宇宙、地球、大地等多位一體的型態存在,世界既是情境也是方位;是物理也或許是南柯一夢;指涉時間也呈展空間,那麼,在這些看似對立的命題(proposition)中,何為真實?
第三屆大臺北當代藝術雙年展《真實世界》開幕現場表演。圖/台灣藝術大學提供
第三屆大臺北當代藝術雙年展,立基於《真實世界》(Authentic World),向世界各領域專家、藝術家、詩人、產業機制、機構、研究單位發出邀請,各司其職的他們從民俗、歷史、宗教、自然、科學、科技、文學、藝術、視覺文化等領域給予不同的視域(horizon),共同聚焦於本原式的真實世界對話,這些面向世界的視域在觸及真實之際偶然地融合、相依、互斥或並存,然而,某種本質性的真實可能被遮隱著,大臺北當代藝術雙年展將揭開屏蔽之幕,照亮那些視域未及之處,顯露出世界的「本原」(arche)。每一件展出作品與合作成果閃耀著每個場域的勞動狀態、合規訓的過程性與實踐思緒等種種日常,這些日常便作為藝術對話與創造的材料,其中,或許去規訓、創造性將逐漸提呈,亦或許各場域所呈現的創作,將有著某種神話般的和整體思維的藝術性。而各領域的力行隨著時間流逝在現實中留下殘影,逐漸凝結於藝術場域中,層層凝固的殘影隱然若現,暗示著藝術世界的真實。如同科學世界中諸多的公式與定論,看似獨立運算,卻彼此交織構成人類賴以為存的物理世界。然而,我們仍要探問的是,如何意識真實?
第三屆大臺北當代藝術雙年展《真實世界》展覽一隅。圖/台灣藝術大學提供
時空旅人米爾頓繼續著他奇妙的旅程,在布萊克的敘述中,米爾頓隨著漩渦(vortex)翱翔天堂、穿越大地,一位世界引遊人壓縮移動的進程,展示世界全景,吟唱世界的福音,旋律連結彼端與此端的世界。因此,藉由策展以及整體鋪陳,我們可以在此聆聽響徹山谷的音符,來自布農族詩人沙力浪·達岌斯菲芝萊藍《用頭帶背起一座座山》[5]:深山「領路人」(sanadan)哼唱著部落曲調,頂著頭背帶(tinaqis),背架(patakan)中裝載著族人的歷史,踏足祖居地,即便路途遇見崩塌的古道,仍可憑藉對山林的智慧而直行崩壁,循著領路人的步履,隨著音律,迴盪於山林世界。
第三屆大臺北當代藝術雙年展《真實世界》展覽一隅。圖/台灣藝術大學提供
第三屆大臺北當代藝術雙年展《真實世界》九單藝術實踐空間一隅。圖/台灣藝術大學提供
「世界引遊人」有著來自人類學與文學的學養領域,其生活足跡橫跨法國到歐洲,縱躍美國加州到最北的阿拉斯加,作為「世界引遊人」他們透過不同媒介的書寫和再現帶領我們一起進行一段旅程,起點可能是詩人愛倫·坡(Edgar Allan Poe, 1809-1849)的《烏》(The Raven)[6],可能是愛斯基摩人的近北極圈人類學田調,探索的內容既真實亦令人驚嘆不已。
世界引遊人們開展了視域的幅度,如同一群天文學家觀測著遙遠的星系,模擬著宇宙的運作模式,探究一條由光和能量(熱能、磁力、重力等)築起的時空隧道,經由跨學科的協作,讓太空異域(如黑洞)的物理真實影像傳送呈現在世人眼前。引遊人或是領路人也許有著不同任務和使命,但同樣在真實世界中開闢道路,或許是出於對世界的身體(corporality)之本原的好奇,開展了真實世界的探求渴望,隨著他們的步伐,我們將體驗世界既真實又異質的原型。
第三屆大臺北當代藝術雙年展《真實世界》九單藝術實踐空間一隅。圖/台灣藝術大學提供
第三屆大臺北當代藝術雙年展《真實世界》九單藝術實踐空間一隅。圖/台灣藝術大學提供
對世界本原的各式探問交疊出雙年展的創作能量:不僅是日常,甚至是「常軌」將作為藝術的對話主體,以及現實中的殘影幢幢,勾勒不可及的世界之輪廓線,那麼世界真實便如其所顯示地如其所是。世界引遊人遨遊其中,漫步於「臺藝大藝術聚落」、穿梭於「九單藝術實踐空間」。於此同時,一項藝術家居計劃點綴著雙年展,身處一座承載在地歷史的建築中,六位邀請藝術家分別提呈與雙年展共存的家居世界,摻合地域的敘事脈絡以及藝術家自身所處情境,構建出不同時空的居家風景,呈展藝術伴隨的起居世界,觀者將透過對周遭的感知,投入一種真實的生活狀態。
第三屆大臺北當代藝術雙年展《藝術家居計畫》展覽空間一隅。圖/台灣藝術大學提供
作品的定義為一個動態過程,雙眼所視也僅是「真實世界」的某個「面向觀看」(aspect-seeing)[7],大臺北當代藝術雙年展提供一個場域以提呈、詮釋某些面向的真實、擬像真實、虛構真實、辯證真實、再現真實,如此,我們便能藉由視域的交融,越過原有知識體系法則,逐步完整所有的「面向」而透視本原世界,立足於此人本主義之大纛[8]、領悟感知世界的真實,並寓居於時代不斷轉動的世界。
[1] 原文為 : « Thus is the earth one infinite plane… »
[2] William Blake, Milton:A Poem, 1804, CreateSpace Independent Publishing Platform(2015)
[3] Genesis 1:2 « The earth was without form, and void…»
[4] James E. Lovelock, "Gaia as seen through the atmospher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Volume 6, Issue 8, 1972, p. 579-580.
[5] 沙力浪,《用頭帶背起一座座山:嚮導揹工與巡山員的故事》,健行文化出版社,2019
[6] Edgar Allan Poe, The Raven, 1845, CreateSpace Independent Publishing Platform(2013)
[7] Ludwig Wittgenstein, 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 2001, Basil Blackwell Publishing, 1953 First published, p. 193.
[8]軍隊大旗之意。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台中勤美術館隆重開幕!除了開幕首展之外,展館還有哪些亮點?
引頸企盼!ONE ART Taipei 2025 藝術台北新年登場 策展主題、亮點作品、展商名單一次公開
2024 年度新聞回顧:美術館於各地興起、機構人事新局與國際展覽的多元共振
巴黎聖母院浴火重生,五年修復完工盛大開放!揭開修復背後的全新發現
帝圖2024秋拍1229盛大登場,白雲堂舊藏張大千工筆紅葉靈禽圖、及溥心畬自用印專題重量領銜
睽違9年,70件草間彌生作品北師美術館盛大展出!重現經典之作《圓點的強迫妄想》
「小百科」來了!即日起駐館桃園兒美館 「新說小百科」邀請你帶著好奇心 踏上打開世界的旅程
御風破浪.榮光現,一段訴說著海軍建軍歷程的故事
從流動的身體性到風景、物觀的凝視-關於嘉美館《拾景剪影─林玉山的寫生與旅行》
藝術創意工作者如何融入永續概念實踐?視盟攜手臺師大舉辦國際論壇 激盪藝術ESG政策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2022大臺北當代藝術雙年展《登入公海》 開啟當代藝術嶄新的介面視野
2022-11-04|撰文者:林侑澂14337
2022大臺北藝術節《登入公海》,張英海重工業、卡佳.諾維茨科娃、陶亞倫等多位知名藝術家參展!
2022-09-06|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8147
複調神話:(當代)藝術,失神不失智
2021-12-16|撰文者:陳晞5962
《真實世界》的策展星叢:兩個機構性,一個雙年展
2020-12-16|撰文者:陳晞5477
第五屆大臺北藝術節 – 當代藝術雙年展《真實世界》、大觀國際表演藝術節《生活在他方》
2020-10-06|撰文者: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999
臺藝大雕塑系「第十五屆袖珍雕塑展」:獎項機制於學院中的必要性及其交流助益
2024-11-15|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整理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