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時事觀點

「2020第十一屆國際袖珍雕塑展」-突破形式承載的語境界線,連結社會與時代精神

第十一屆國際袖珍雕塑展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雕塑當代藝術袖珍雕塑

2020-11-20|撰文者:王玉善

「第十一屆國際袖珍雕塑展的作品脈絡和過去相較之下,有些不同的面向。以往較多是在探討人的內在感知,今年則多了許多反映社會議題的面向,如戰爭、人口販賣、網路世界的言語霸凌等相關問題,擺脫雕塑純粹對於寫實框架的追尋。」-賴永興

廣義而言,雕塑是一種造形藝術,主要藉由各種物質性的材料,進行特定程序上之處理,讓其在三維空間中產生互動,提供觀者於感官及心靈上的多重感受。而現今當代藝術中的雕塑類別及功能,相較於現代主義之前的雕塑(往往具有宗教及政治性象徵意味的用途),則更加關注於本身和社會脈動的連結。同時這個連結中的曲度卻又非常多元,它可以是指向創作者內心感知的表現,抑或者對於整體國際變動下的特定觀點詮釋。
展覽空間照。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系主任賴永興致詞。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金獎得主作品。梁祥發,習以為常地朝夕相處,大理石,300x220x120MM,2020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銀獎得主作品。李汪澤,三姑六婆,樟木,600x250x80MM,2020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銅獎得主作品。唐藝庭,臺7-11號鐵皮店,複合媒材,120x250x140MM,2020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麗寶獎得主作品。林芳瑜,臘肉,樟木、油彩,270x150x180MM,2020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異質媒材中的整合與框架突破

成立於1994年的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以「塑造」、「石雕」、「木雕」、「金屬造形」、「複合媒材」為專業項目,並安排兼具實務及理論的課程,提供創作者在視野上的延伸,長期下來培養了許多優質的藝術家。作品風格也隨著時代精神而有所不同,除了延續過去對於具象的精準呈現以外,同時也納入更多關於社會變遷及國際脈動下的意識語境,讓作品承載的意義更為寬廣。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陳貺怡致詞。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也因此於本次的「第十一屆國際袖珍雕塑展」中,我們不僅僅只是看到雕塑系在歷年傳統中,技法表現上的細膩度,也可發現創作者們在媒材與形式的應用上,顯得更為自由,如藉由跨材質、及多種創作模式之間的整合,來表達作品本身在空間中帶給觀者在動態構成上之視覺衝擊(體、量、空間、時間等元素的整合性運用),亦突破了雕塑和社會之間可被探討的框架,如同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陳貺怡於開幕致詞中所言:「袖珍雕塑雖然尺幅不大,但是內容豐富,在形式與媒材上之運用,不停的創新,也反映了時代的精神的變化。
展覽空間照。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優選得主。高真如,浮島,卡拉拉大理石,250x170x125MM,2020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優選得主。蔡瑜,困獸猶鬥,矽膠、FRP,330x200x140MM,2020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優選得主。廖家豪,目光,大理石、黃銅,400x195x255MM,2020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優選得主。陳則睿,吾蚣陣,烏心石木,130x125x300MM,2020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優選得主。鍾濬丞,販賣人口,複合媒材,150x60x145MM,2020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自成一格的當代雕塑體系

「袖珍雕塑已經自成一個體系,它不僅僅只是在媒材上的多元性而已,更是在形式中也承載了時代的意義與內涵,同時不會因為尺寸的限制,而框架議題性的探討。」-阮文盟

現今知名當代雕塑藝術家的阮文盟,同時也為臺藝大雕塑系畢業的校友,其也透過自身經驗與我們分享袖珍雕塑在詮釋上的多種可能性,儘管尺寸不大,依舊可以透過精湛的表現手法,結合跨媒材的應用,發揮雕塑於當代社會中可扮演的角色與價值。而袖珍雕塑展延續至今,已邁入了第十一屆,在這長達十一年的光景當中,除了可以看到創作者們對於內在主體和外部世界的探討外,規模也由原本的系展,擴及到校友,甚至是目前的國際交流展,成為台灣藝文界的重要盛事。
知名當代雕塑藝術家阮文盟致詞。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佳作得主。蔡瑜,黑潮激浪,石膏、壓克力板、紅外線感測裝置,260x120x180MM,2020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佳作得主。張皓威,輕塵往事,陶瓷,300x220x100MM,2020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佳作得主。林思妤,E-Tsu-Li,糯米酒、紙,205x125x225MM,2020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佳作得主。林聖啟,阿芙蘿黛蒂,紅銅、不銹鋼,290x100x200MM,2020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臺藝大雕塑學系系主任賴永興也指出,離我們最近的外國藝術大學沖繩縣立藝術大學也將其「第九回雕刻的五七五」國際袖珍雕塑藝術展在明年底移師到臺藝大展出,將會有來自六個國家二十幾個雕塑系的師生來參加,足見國際也將此創作形式視為一個重要項目,像是今年臺藝大的袖珍雕塑展,就有高達134件作品參展,其中也包含部分知名國內外藝術家的共同展出,如邀請展的部分就有來自日本東京藝術大學的林 武史、迎 星二、石井琢郎、石下雅斗、井原宏蕗;金澤美術工藝大學的石田陽介;多摩美術大學的水上嘉久、村上直樹、松井雅世、大野将章、和賀 碧;筑波大學的大原央聡、宮坂慎司;沖繩縣立藝術大學的波多野泉、砂川泰彥、早川信志、河原圭佑、長尾恵那;大田原文化藝術研究所的日原公大。國內有國立高雄大學的賴廷鴻、沈名旺、陳冠勳,以及雕塑系專兼任老師的陳銘、王國憲、宋璽德、劉柏村、賴永興、陳右昇、吳俊學、江孟禧、邢力云、林宗龍等共32件。
為整個展覽提供跨世代之間的語彙交流,展覽中也安排金、銀、銅、麗寶獎、佳作、優選共計19位的創作者之獎項,作為激發藝術家前進的動力。此外,系上長期規劃每年上下學期都會交替舉辦袖珍雕塑展及雕塑年度展,更獲得麗寶文化藝術基金會及雙鴻文化藝術基金會的贊助,讓學生們可以多元嘗試不同面向的主題,提供一個可將藝術連結到外界的重要平台。
展覽空間照。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佳作得主。陳冠豪,蝕.罪與我,不銹鋼、銅、芭樂木,300x200x120MM,2020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佳作得主。周筠涵,平靜,补木,150x100x300MM,2020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佳作得主。陳峻傑,樹 命,銅、樹苗,120x120x300MM,2020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當雕塑成為一種空間介質

早期人們對於雕塑的基礎認知,往往在於其為雕(減去材料造型)及塑(疊加材料造型)的方式所塑造,並將其視為具有神聖性、宗教性、政治性的紀念碑式般之存在。然從現代主義(Modernism)開始,羅丹所提倡的性格美,逐漸改變了人們對於美學的既定印象,同時加上日後與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的觀念並行後,雕塑扮演的角色不再受限於技巧上的完整性,更多的價值在於其反映了時代意識的發展進程,也因此在媒材上出現現成物、鋼、鐵,甚至是有機物件及動態裝置的加入,跳脫傳統雕塑形式的框架,讓雕塑在空間中扮演的角色,不僅是單純的量體關係,它更可以是在形式上置入具有展演映般的速度感、詩意語彙等,將其可被詮釋的界線延伸至更多元的人類感知當中,不過雖然觀念與哲學上的思維考量是重要的一部分,不過不可避免地依舊必須面對作品質量的細節處理,如跨媒材與現成物之間的結合等。在今年「2020第十一屆國際袖珍雕塑展」之中,我們可以看到創作者們在持續發展出新的藝術語彙的過程裏,對於作品質地及材料之間的視覺調性整合日趨完善,持續地將臺藝大雕塑系長年發展中,對於品質要求的精神,進行再一次的傳承。
佳作得主。洪聖雄,YAYOI-wake up!,免燒土、燈管、夾具、顏料,300x225x125MM,2020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佳作得主。蕭郁婷,家的斜背包,陶,300x70x250MM,2020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佳作得主。沈延叡,煙霧,鐵、不銹鋼,300x140x160MM,2020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今年的簡章上的題目是生命,創作者們則以脈動來回應,活動由雕塑系系學會舉辦,海報的主視覺為胚胎的意象。圖/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提供

得獎者名單及作品名
佳作

蔡瑜---黑潮激浪
張皓威---輕塵往事
林思妤---E-Tsu-Li
林聖啟---阿芙蘿黛蒂
陳冠豪---蝕.罪與我
周筠涵---平靜
陳峻傑---樹 命
洪聖雄---YAYOI-wake up!
蕭郁婷---家的斜背包
沈延叡---煙霧
優選
高真如---浮島
蔡瑜---困獸猶鬥
廖家豪---目光
陳則睿---吾蚣陣
鍾濬丞---販賣人口
銅獎
唐藝庭---臺7-11號鐵皮店
銀獎
李汪澤---三姑六婆
金獎
梁祥發---習以為常地朝夕相處
麗寶獎
林芳瑜—-臘肉
展覽資訊
日期:2020.11.10(二)~11.22(五)
時間:09:00-17:00
地點: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教研大樓 B1、B2
          真善美、大漢、大觀藝廊
國際袖珍雕塑展的由來
2009年開始,配合國家文創政策,台藝大開辦袖珍雕塑展來因應,並呼應始於1980年代,夏威夷大學所舉辦的Shoebox Sculpture Exhibition,我們要求雕塑系的學生將自己創作的小稿完成後拿來參賽,十年來不只常有推廣邀約展出,更有許多作品獲得藏家及畫廊的青睞,給予同學更多前進的動力繼續往雕塑家這條路邁進。袖珍雕塑,它更能直接投射藝術家們的原初構想與創意的表現。以其具親和力的尺寸,迷你化的造型,更能讓觀者細察造形、材質與形態。在尺寸的限制之中,創作者也可準確的呈現袖珍的獨特性,顯現它自身的意義與內容,而非僅只是大尺寸作品的縮小模版。小尺寸更可以跨越大型雕刻結構的支撐困擾,更大限度地發揮了雕塑的可能優勢。
邀請知名國外藝術家的共同展出,該件作品為藝術家為日原公大(大田原市文化藝術研究所)創作。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邀請知名國外藝術家的共同展出,該件作品為藝術家為波多野泉(沖繩縣立藝術大學)創作。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第十一屆國際袖珍雕塑展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雕塑當代藝術袖珍雕塑
REACTIONS
喜愛

2

好美

0

0

3

厲害

7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徵件

「2024臺北美術獎」徵件開跑,5月1日至6月20日受理線上報名!

2024-04-30|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48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

「春之展望」春之文化基金會攜手視盟,首例企業贊助視覺藝術第三部門組織營運案例

2024-04-26|撰文者: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