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直覺收藏不是比較Fun嗎?」 ─ 台灣收藏家側寫系列之三
2020-12-02|撰文者:詔藝
先前《「你,注意到了嗎?」- 2020 Art Taipei台北藝博展後回顧》一文中,關於台灣收藏家藝術收藏觀念變化的觀察,獲得廣大的迴響。有鑑於此,本訪談延續該議題,將視情況陸續推出幾則差異性較大的收藏心得訪談整理,供有興趣的讀者進一步深入了解,不同收藏族群各自的心路歷程,或許將有助於預測未來台灣藝術收藏文化的發展趨勢。
第三位受訪談者:
【新生代收藏家DT小姐】
年齡:28 – 33
行業別:金融業務部門
正式收藏資歷:4年未滿
Q:為什麼會開始收藏?收藏多久了呢?
DT:我高中出國後就在美國念大學,主修會計,家中成員有好幾位藝術家,小時候起就會和家人去看展覽,一直有接觸藝術的習慣。畢業後首先在國際四大會計事務所中任職,做了一陣子後,大概是因為當時生活一成不變很枯燥無趣覺得很不開心,心情長期鬱悶,曾經轉行到其他行業。
我對藝術一直有很高的熱情,一度想要進入藝術圈工作,但後來發現在藝術圈內工作太久的人都很習於「自嗨」,實在令人難以恭維,所以我就找一段時間休假,去了英國知名的藝術學院進修過短期當代藝術和商業的相關課程過過癮,同時也去了解在國內沒有機會接觸到的藝術生態。
詔藝攝。Copyright by the Artist
由於原先我並沒有美術史的相關知識,待在英國的那段期間,是真正很大量吸收當代藝術相關知識的時期。原先在國內外美術館、拍賣會中注意到的多半是美術史提及的作品,如印象派、畢卡索等,以及市場上常見高知名度的作品,如趙無極、朱德群、丁雄泉等。而這些其實已經和藝術本質不太相關,可歸類為「金融資產」(financial assets)類型的作品。
我曾於2014年因為和朋友們聚餐時一時興起,買了一位法國藝術家的版畫,但之後就都沒有收藏過東西。直到2017從英國回來台灣之後,有天突然覺得身邊應該要存在一些「美」的東西。為了要達成看展後深植在我心裡那種「藝術在生活裡」(Art in Life)的觀念(生活環境中要有藝術作品存在的感覺),我下定決心要開始購藏作品。
有個研究說,人在百貨公司或超市中多待10分鐘,就會增強「出手」的慾望,「逛越多就買越多」,顯然這個理論相當適用在我身上,於是在這個效應之下,我便開始實踐我的收藏理念。
詔藝攝。Copyright by the Artist
Q:你收藏什麼樣的作品?
DT:我的第一件收藏是跟畫廊購藏的一件1985年出生的台灣年輕藝術家的油彩畫布作品。我的收藏中,國內與國外藝術家作品大概各占一半,我會支持國內新銳藝術家的作品,但有很大部分年資較深的我就不會繼續看,因為作品「真.的.太.爛.了」!那些作品都是靠「不誠懇的神奇人情」在銷售,其中好幾位的展覽開幕我也有去參加,那些作品和賣法真的只能說令人「傻眼」!另一方面,由於西方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單價比較高,也不可能收很多,可是我會持續關注,現在我Instagram上追蹤的都是以國外畫廊和藝術家為主。
詔藝攝。Copyright by the Artist
收藏心法漸漸形成之後,我喜歡收藏很ㄎㄧㄤ的東西,包含兩個極端的種類:要不是很「空靈」,就是要很「幽默」。例如,我就有收藏荒謬藝術大師歐文.沃姆(Erwin Wurm, 1954 – )的雕塑作品。與此同時,我超喜歡韓國藝術家徐道穫(Do-Ho Suh, 1962 – )的作品,也還繼續在看,希望哪天資金足夠可以購藏。
另外,我也很喜歡在國外待過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林亦軒、敘利亞裔美國籍藝術家Etel Adnan(1925 – )、李元佳等人。除此之外,還有一位由國內年輕畫廊引進的西班牙年輕藝術家金.提爾(Guim Tió)的作品,大部分人都收藏他的肖像,但我就是比較喜歡他的風景。
我跟拍賣公司只有買過包包和酒類,沒有在拍場上購藏作品的經驗。這大概是因為我認為上拍場的作品不太符合我收藏的方向,我對它們沒什麼感覺。雖然香港和國內拍賣展覽我都會看,但我對那些時常出現的「藝術名牌」有排斥,看久了都覺得了無新意非常無趣,實在激不起我購買的衝動,真的比較喜歡的也負擔不起,所以我都偏好去畫廊和博覽會中找些冷門的東西。
我會列一張收藏紀錄的清單,因為我的收藏散列各處,除了家裡外,有些作品還放在畫廊,或放在朋友家,沒有列清單的話以後真的會忘記,這樣真的不行。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睽違9年,70件草間彌生作品北師美術館盛大展出!重現經典之作《圓點的強迫妄想》
帝圖2024秋拍1229盛大登場,白雲堂舊藏張大千工筆紅葉靈禽圖、及溥心畬自用印專題重量領銜
「以在地涵養,放眼國際,自在芬芳」—桃美館代理館長張至敏回首創館歷程,展望館群建備後新局
詮釋宜蘭獨特的藝術脈絡,宜蘭美術館推出展覽「繁星璀璨—跨.時空的宜美對話」
重新回應機構空間的文化結構「展場誌:觀看者-維護者-空間的對話術」
首度由黑人女性出任總策展人,美國古根漢美術館副館長娜歐蜜·貝克維斯(Naomi Beckwith)領軍第16屆卡塞爾文件展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歲末大展「新說小百科」結合經典讀物《漢聲小百科》,引導觀眾沉浸於浩瀚無垠的知識海中遊藝
桃園市立美術館榮獲文化部「藝文場館營運升級」視覺藝術類計畫優異
蘇富比紐約辦事處證實已裁員100人,高額藝術品成交的市場表面下 情勢是否比想像嚴峻?
TFAM↔REUSE北美館循環計畫首度公開,將展覽廢棄材料轉化為創意衍生品!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剛好』很像,就完全沒有說服力!」 ─ 台灣收藏家側寫系列之五
2020-12-21|撰文者:詔藝9832
「就是那種『有連結』的感覺!」 ─ 台灣收藏家側寫系列之二
2020-11-30|撰文者:詔藝10889
「怎麼區分『非善類』和『真誠』的人?」 ─ 台灣收藏家側寫系列之九(第一季最終回)
2021-02-01|撰文者:詔藝10670
Makoto Lin《不盡.富士》 以攝影訴說對於心中淨土的情感與寄託
2024-12-30|撰文者:林侑澂207
石、陶、鐵的材質新生:富貴三義美術館「材境交匯」,重塑時間輪廓
2024-12-30|撰文者:李亦涵264
北美館宣布2025年度重點計畫 ─ 國際重量級藝術家大展與第14屆台北雙年展將為年度必看
2024-12-27|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