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藝術評論

藝術產業

藝廊藝博會時事觀點

「怎麼區分『非善類』和『真誠』的人?」 ─ 台灣收藏家側寫系列之九(第一季最終回)

收藏家藝術市場訪談Taiwan Art CollectorTaiwan Art Collection

2021-02-01|撰文者:詔藝

先前《「你,注意到了嗎?」- 2020 Art Taipei台北藝博展後回顧》一文中,關於台灣收藏家藝術收藏觀念變化的觀察,獲得廣大的迴響。有鑑於此,本訪談延續該議題,將視情況陸續推出幾則差異性較大的收藏心得訪談整理,供有興趣的讀者進一步深入了解,不同收藏族群各自的心路歷程,或許將有助於預測未來台灣藝術收藏文化的發展趨勢。
第九位受訪談者:
【收藏家J先生】
年齡:30 – 40
行業別:實業家
正式收藏資歷:3年未滿
(訪談內容皆經受訪者確認後刊出)
詔藝 攝。Copyright by the Artist
Q:什麼時候開始收藏?為什麼會收藏?
J:家中長輩有非常熟識且可以信賴的朋友,他們在2000年左右就已經在關注趙無極和朱德群的作品,在收藏方面累積了很多的經驗和心得,他們會分享這些相關資訊給我們,那時就對於藝術收藏方面的心得略有聽聞。
我從小就喜歡美的事物,而且對美的標準比較挑剔。大學念的是財經,後來到國外留學時由於自己也很喜歡,因此都持續有逛美術館並接觸藝術,但那時都只是看看而已,因為對於藝術品的價值沒有概念,在無從評價的狀況下,就沒有下手收藏。我真心認為全世界有關於美的事物,大多都跟藝術史有關,且那些美學基礎都是由藝術往外擴散、往前推進和往下紮根的。
大約自2016年中,我接了一個藝術品仲介的委託,那時我剛好也對於藝術品有一定程度的心得,接觸市場之後更是無法自拔,於是開始下手收藏作品。
對我來說,既然要收藏了,就希望要做好相關的前置作業,也就是應該徹底的研究後,才決定到底要收藏些什麼樣的作品。而這樣一個想法,也受到家裡的支持,於是我的規劃是要做符合家庭利益、形象和風格的一個「系統性收藏」。
Q:家中原先有收藏的習慣嗎?
J:嚴格來說不算有。父母親主要的心力還是著重在事業上,因此收藏方面沒有特別研究,就只是依照喜歡與否買些作品。
詔藝 攝。Copyright by the Artist
Q:透過什麼管道去了解藝術家和作品呢?
J:2017年當時正好是documenta、敏斯特雕塑大展(Sculpture Project Münster)和威尼斯雙年展剛好在同一年間舉行,那一年我花了一些時間到世界各地將前述展覽和各大藝博會有系統地看完,同時也在那段期間做了全面的功課。主要是去了解哪些是備受尊敬,或是受市場矚目的藝術家,並了解作品價格,作為篩選收藏的依據。
我最初是向藝術圈中的人請教以了解業界的知識,主要是打聽取得最新的資訊,事後也會持續做相關的研究工作。請教的對象我會嚴格篩選,那些都是我打從心底「尊敬」的人。商家的話,我會去向我認為「真誠」的人請教,透過交叉比對去驗證(verify)訊息的正確性。在我的觀察中,那些「別有心機的人」和「非善類」通常都很積極社交,力求表現。 反之,「真誠」的人和「善類」通常都是默默行事,深耕自己的專業,求專精不求一飛沖天,甚至會在他們眼中看出對於藝術的熱愛並無法自拔。
學習初期是以逛藝博會為主,看到吸睛或有感覺的作品,無論是喜歡或不喜歡,我都會將他們記下來,並向熟識的畫廊和朋友做更深入的了解。我通常都是在經過深思熟慮、想清楚之後才會購買藝術品,不會在當下因衝動而購買。我也嘗試盡量抽離市場,保持距離,避免自己受到過多的影響而混淆了我選擇作品方面的判斷力。
詔藝 攝。Copyright by the Artist
Q:你收藏作品有偏好嗎?評估作品的依據為何?
J:我偏好收藏女性藝術家。就我的經驗來說,女性藝術家的作品或許在剛開始沒有特別令人印象深刻,但通常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後,會發覺它們的底蘊比較深。藝術界有些傳統想法,對於女性藝術家的創作量和職涯的可持續性有所質疑。但我認為,即使數量有限,只要她們作品的創新、觀念和思想深度令人留下深刻印象而得以產生夠大的影響力,那就已經足夠了。
收藏的依據當然首先就是預算,再來就是選擇那些在藝術史上有舉足輕重地位的藝術家。我也傾向選擇在世藝術家,因為我希望能夠跟他們一起成長,也希望哪天有機會可以見到這些藝術家,親自去了解他們的創作歷程,並將他們推薦給同儕的收藏家,讓收藏這個過程變得更為有趣。
詔藝 攝。Copyright by the Artist
至於如果是比較年輕的藝術家,我會考量他們的作品是否反映出當代的現狀,符合當下「時空背景」而有「時代的代表性」,透過這樣一個標準,可以過濾掉那些看起來很炫,但其實是重複其他藝術家曾經做過類似的樣式。
我們可以說是屬於一個無國界的網路世代,因此我會鎖定作品上可以呈現出「國際通用語彙」的藝術家,也就是他們所探討的議題或是觀念要有「普世性」。在這個條件下,即使有些藝術家非常優秀,但若作品的單一區域性太強,那就不會在我收藏的雷達上。
我是一個很相信也很支持畫廊系統的人,從而在前述標準下,我主要關注聲譽卓著畫廊所代理的藝術家。那些畫廊會篩選掉不符合時宜的作品,我再從那些藝術家中選出我個人認可、並符合我收藏脈絡的藝術家。
詔藝 攝。Copyright by the Artist
Q:在收藏之路遇過什麼樣值得分享的挑戰?
J:至今為止對我來說最大的挑戰是我覺得我「看得不夠多」,我需要認識更多的藝術家,才能幫助我在收藏上做更精準的判斷。但我想我很幸運地,在收藏過程中遇到許多貴人,協助我非常快速地成長。

收藏家藝術市場訪談Taiwan Art CollectorTaiwan Art Collection
REACTIONS
喜愛

1

好美

0

0

5

厲害

15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藝術產業

當代藝術訪談現代藝術時事觀點

【第22屆台新藝術獎 藝術家訪談篇 】《香蕉幣》|李奎壁

2024-05-11|撰文者: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 採訪及文字整理 許祐綸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