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屆台新藝術獎 藝術家訪談篇 】《香蕉幣》|李奎壁
2024-05-11|撰文者: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 採訪及文字整理 許祐綸
二次世界大戰在太平洋地區爆發後,南進中的日軍在1941年底占領馬來群島,為了快速統一貨幣,開始在當地發行戰時紙幣。到1945日軍戰敗前,因資金不足,大量印鈔,最後在諸多因素交集下,造成惡性通貨膨脹,債務遺留數十年。這個戰時紙幣的十元面額鈔票上印有香蕉圖像,被稱為「香蕉幣」。直到現在,馬來亞華人仍會用「香蕉幣」來戲稱沒有價值的東西。
日本當時不產香蕉,其供給來源地,便是作為帝國殖民地的台灣。「我們可以直接把香蕉視為帝國在熱帶地區取得某種農業或經濟成功的象徵。同時,我們也可以把它視為望向遙遠美麗國度的一種理想的具體展現。而台灣就是帝國之眼望向美麗他方的一個具體形象來源 。同時,香蕉也是重要的殖民地經濟作物,為了最大效益化這種水果,讓它變成某種流通於世界的商品,它的種植方式可以很粗暴,在非常資本的思維裡面,犧牲掉環境。」
藝術家 李奎壁 | 攝影 呂國瑋 (片子國際)
全球經濟場景與遺忘的歷史
「香蕉幣」是李奎壁結合三件作品的計畫之名,來自對這張鈔票的發現考察。她延續對象徵與價值交換系統、殖民與跨國經濟的興趣,對這段少為人知的歷史展開研究,發展出展覽裡彼此扣連的三件作品。
《香蕉園天氣預報》透過網路即時連線、AI人聲與人聲資料庫重新編碼的技術,連結起世界不同地區,已然消失或仍供應香蕉的香蕉園。作品畫面的香蕉票符號的變化,即時反映這些香蕉園所在的天氣,而即時的天氣參數,也透過AI演算,影響展場的聲音變化。李奎壁以此提醒今日全球經濟場景及人們遺忘的歷史。「殖民時期的文件難以取得與保留,在地人難有意識或能力去讓它被完整保存,那我們要怎麼跟過去連結在一起?如果我們連不到那個歷史上的地點,譬如,因為沒有足夠的文獻,我在找這些香蕉園的時候,根本就對應不到一個準確座標;同時,也可能因為栽培方法過度耗損地力,以至於這座香蕉園最後被毀損掉或放棄。當我們透過今天的天氣重新連結到這個地點的時候,我們就重新連結到過去與現在。」
這個連結與錄像作品《Isoamyl acetate》呼應,作品以合成香蕉香味的主要化學成分「乙酸異戊酯」為名,想像一位來自未來的日本少女,抵達今日台灣,好奇地看著可能只存在於檔案中的作物,並沿著歷史中生產香蕉的香蕉園、檢驗所、市場直到出口的港口一一造訪。「她身上的珍珠裝飾像是某種定位錨點,某種程度在回應,我們使用的科技如何能回頭定位我們。」短片末尾,主角站在基隆港碼頭,望向遠方若有所思。「過去和未來是用一種讓人覺得尷尬的情況下被交錯在一起。」李奎壁說,當今香蕉種植方式延續著過往,以大量種植、單一品種確保經濟作物的品質與穩定供應,然而單一化物種抗病力低落,讓作物面臨消失危機。影片裡與開幕演出時運用的香蕉皮果醬,也呼應著殖民時期對經濟作物的推廣運用。
以遊戲規則回應人為的經濟體系
第三件作品《香蕉幣計畫》結合虛擬與實體現場,觀眾在展出期間參與手機遊戲,透過玩遊戲的「勞動時間」換取以香蕉票符號鑄造的NFT,而非同值化貨幣則成為參與實體銅鑄香蕉競拍會的門票。李奎壁設計層層遊戲規則,回應史上人為過度管制的經濟體系,「反過來說,今天其實有非常多貨幣經濟體系正在實踐,就是為了要克服傳統貨幣所可能會引起的問題,但這些實踐也常衍伸出了新的問題,或失敗收場。譬如NFT就是非常好的例子。」 作品使用NFT作為獎勵機制,李奎壁提及,理想中,遊戲的設計,是希望讓香蕉幣NFT成為某種形式上的紀念品,讓觀眾可以進到下一回合,進而再產生幣和幣及與其他幣之間的交易,和我們所處的社會經濟對應而產生循環干擾。拍賣會競標的銅香蕉,則由新台幣一元硬幣相同材質的金屬鑄造,在拍賣會以等重的一元硬幣幣值作為起拍價。李奎壁說,拍賣會其實在玩 一個文字遊戲,NFT需經區塊鏈鑄造發行,鑄銅香蕉也以「實物鑄造」的技術呈現——「生物學上,香蕉是無性生殖,它跟它的母株基本上幾乎是一模一樣。而透過實物鑄造,它可以讓這種幾乎一模一樣的東西變成獨一無二,沒有替代品。」
李奎壁說,香蕉幣計畫過交易機制的遊戲回溯殖民歷史,也在向今日的經濟體制提問。它延續者藝術家過對殖民與不可見的歷史、經濟脈絡的挖掘,以及用今日與對外來的假想,回應過去。「它開啟了我創作上蠻重要的一個節點。」無論是技術實驗、想法,跨越影像與表演的展演及參與形式,讓不同元素間產生細緻對話呼應,以及在不仰賴大量文字卻仍能處理知識與文本,創作者給自己的諸多挑戰將持續,向未來延展。
製作團隊
演員 | 葉伊
攝影指導 | 藍皓倫
攝影師 | 陳柏為
攝影助理 | 吳熾林
美術 | 吳佳容
美術助理 | 陳威臣
剪輯 Editor | 陳霆瑋
聲音設計 | 白象音造工作室 劉子齊
服裝與梳化 | NaNa
調光調色 | 藍皓倫
食物設計 | 鄭晴心
遊戲設計 | Showing Vision Studio
本文轉載於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第22屆台新藝術獎】入圍藝術獎訪談 https://www.taishinart.org.tw/art-award-year-detail/2023/669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獲得本屆首獎
城西生活節:start it underground 向下扎針再向上發展,呈現多元並行的萬華文化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轉型雙軌制徵集即將開跑 首獎新臺幣15萬,邀請全球書法研究新銳參與!
藝術與科技交融下的策展實踐:探討兒童藝術教育與博物館機構的未來可能性——高美館30週年國際論壇紀要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不同屬性的藝文機構如何定位與生存?第22屆台新藝術獎國際決審講座側記
2024-06-13|撰文者:張家馨14160
【第22屆台新藝術獎】三大獎得主揭曉,《感謝公主》奪年度大獎 《宿舍Ký Túc Xá》與《國姓之鬼》分獲視覺與表演獎
2024-06-01|撰文者: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整理17824
【第22屆台新藝術獎 藝術家訪談篇 】《淺山行路人》選自「2023浪漫台三線藝術季」|林怡華、港千尋、鄒婷、馮馨
2024-05-10|撰文者: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 採訪及文字整理 陳湘汶2635
Truth or Trap? 李奎壁《香蕉幣》中的認知作戰
2024-02-07|撰文者:魏竹君3788
「超越介面」展現台灣影像魅力,亞美尼亞東歐遊牧媒體藝術節聚焦
2024-11-21|撰文者:段沐157
約瑟夫.波依斯的藝術與環境行動:以自然之名重塑未來
2024-11-21|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亦涵編輯整理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