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7|撰文者:林侑澂
水下博物館計畫,剖面模擬圖。圖/取自ZJA
與多功能的博物館不同,主題性的博物館往往可以在硬體建設上,更有量身打造的發揮空間。而這一類型的博物館,也在近年不斷地突破大眾對於博物館的想像。荷蘭的ZJA建築工作室與多個機構合作,近期公佈了一個非常特別的大型計畫。該團隊預計將一艘「沉船」從英格蘭的黑斯廷斯Hastings沿岸,經過250英里 / 402公里移回阿姆斯特丹Amsterdam外港,並且將它改建成一座水下博物館。
阿姆斯特丹Amsterdam,沉船現況空拍圖。圖/取自ZJA
這艘名為阿姆斯特丹Amsterdam的商船,屬於荷蘭東印度公司VOC。但在1749年1月前往亞洲的首航後,返航經過英吉利海峽時遭遇暴風雨擱淺。至今的271年間,船體漸漸被沙子吞沒,僅在退潮時則會露出少部分的船體。根據近40年新式科技的探勘結果,船體很幸運地保留下了大致完整的構造。這樣的探勘結果讓考古學者們相當有興趣,也成為了一系列計畫的起源。
水下博物館計畫,水面上屋頂模擬圖。圖/取自ZJA
根據ZJA上個月公布的計畫書,移動計畫並不需要將131英尺 / 40公尺長的船體打撈上岸。而是與專業的搬運工程公司合作,先將船體在水下移動至特殊設計的「打撈碼頭salvage dock」,接著直接潛行至阿姆斯特丹海岸(暫定於Bulverhythe beach)定位。
水下博物館計畫,俯瞰通道模擬圖。圖/取自ZJA
到達定位後,ZJA的建築團隊將建造一個鋼鐵和玻璃共構的膠囊,將船體保護在水下進行抽砂和清理。並在海平面上搭建一個由彈性紡織品製成、白色、具有燈光效果的半球體屋頂。而在膠囊內部,將建造環繞船體的展示廊道。參觀者們將可以透過玻璃,看到清除泥沙後的側面船體。海平面之上也會建設通道,讓參觀者們可以從上方一覽船體全貌。讓觀眾們置身博物館時,能夠感受到有如時光隧道的空間體驗。
水下博物館計畫,側面展示廊道模擬圖。圖/取自ZJA
在船體的重現的同時,學者們相信將能夠從船中找到豐富的考古資料。這些紀錄了荷蘭海權勢力的文物,將提供一個重新檢視「荷蘭東印度公司 / 荷蘭海洋史」的機會,考古研究還未面世就廣受各方的關注。ZJA也向媒體表示:「這個計劃對於重新評估、討論殖民主義、奴隸貿易、國際商務的歷史視角,將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水下博物館計畫,側面展示廊道模擬圖。圖/取自ZJA
如此一個浩大的「時光隧道」計畫,即使在全球建設新式博物館的浪潮之中也是相當特別的。團隊期望在完工後,能夠漸漸將博物館營造為荷蘭對外宣傳的新地標。該計畫所體現的不僅僅是對於歷史與文物的重視,也將是個建構博物館周邊生活體系的有趣案例。目前暫定在2025年對外開幕,相關的過程與成果就讓大家拭目以待吧 !
新聞來源:ZJA / Dezeen / artnet
REACTIONS
1
1
0
6
2
熱門新聞
1
2022第3屆「WHATZ」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 於台北喜來登展現重生藝術多元面貌
吳剛毅.彌雅的新立體解構主義 於鍾鼎藝術發表《城市漫遊系列》個展
普立茲新聞攝影獎80週年展,2022年最新得獎作品首站展出在臺灣!
「2022桃源美展」6月17日起徵件開跑!聚焦「繪畫與書寫類」,催發在地當代視野
2022 TAIPEI DANGDAI 台北當代:觀察跨國藝術活動在台灣的縮影
「畫都」與「畫伯」,論繪畫,也話當年,關於「人.間-陳澄波與畫都」一展在嘉美館中的當代轉向與感性經驗
停辦一年的台北當代並未因此「掉粉」,它為什麼如此吸引人?
南美館「蔡草如:神話、戲臺與逆光赤城」,走入臺灣在地文化的日常
劉舒律個展《初夏圓舞曲》夏日抹清新,搭樂曲「沉浸式體驗」化情感為真實!
鏟出生命莊嚴的躍動 國美館推出「做工的人:洪瑞麟與臺灣美術中的勞動身影」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策展桃美館「111年橫山書法藝術館申請展」評選結果出爐! 「觀.擬.什麼事?」計畫獲選 邀請觀者走進書藝的日常對話 預定9月下旬展出
2022-05-23|撰文者:桃園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63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藝文跨界北美館第9屆「X-site 計畫」首獎作品《藍屋》現已登場!以「藍屋藍」構築出一個多重運用的沉浸之所
2022-05-23|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