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形合天人 懷古欽英風 - 以生命自我雕塑的楊英風
2009-05-21|撰文者:陳夢帆
楊英風 (西元1926~2000年),字號「呦呦」。父母長期在中國大陸經商,因此楊英風幼年時期與外婆同住,作為外婆與楊英風父母之間唯一的聯繫。長期思念父母的楊英風轉而寄情山水,以剪紙、泥塑自然抒發親情渴望。對楊英風而言,三年才回宜蘭家鄉的母親,出現猶如鳳凰的降臨人世,母親形象也像鳳凰般絢爛耀眼,影響楊英風多年後不斷以鳳凰作為創作主題,楊英風對鳳凰的傾心猶如訴說對母親的綿綿情思。
楊英風在小學期間受到教師林阿坤啟發,為日後成為雕塑大師的人生種下幼苗。求學期間楊英風的藝術才華逐漸嶄露頭角,對雕塑熱愛至深的楊英風期許自己成為一位雕塑家,這個想法嚇壞對他寄予厚望的父母。父親為了讓楊英風能改變人生志向,將他送往日本東京美術大學學習建築,希望他能將對雕塑的熱情轉向前途似錦的建築藝術。在東京楊英風幸運獲得日本現代雕塑之父朝倉文夫的指導,習得羅丹的「特寫風」,讓雕塑呈現半完成之動態感,並領略羅丹所謂雕塑大自然的奧義;而在建築大師吉田五十八的帶領下,楊英風融入中國園林建築之美、天人合一之境,兩位大師的指導奠定楊英風景觀藝術基石。
日本戰爭爆發,楊英風的父母趕緊招兒子前來中國避難,於是楊英風進入北平輔仁大學美術系,開始系統性學習藝術。在這一段時間,楊英風在郊外邂逅魏晉雲岡石窟,影響楊英風一生藝術軌跡。綿延一公里長超過五萬多尊大佛雕刻,不僅讓楊英風飽覽中國生命美學用於人體雕塑,更震懾於中國佛教藝術的靜美,頓悟出東方美學的精華──生命美學即生態美學。
楊英風的女兒寬謙師傅曾說,父親一生所鑽研的景觀造型藝術,源自於北魏大乘佛教的宏觀精神,父親就像以藝傳佛的僧人。楊英風非常重視他的佛像雕刻,他所提倡的景觀雕塑融合佛家思想,讓內外、天人、形上形下融合為一體的智慧。楊英風的景觀藝術,景是外景,觀為內觀,景觀是人類情感和思想所及的生活空間,而他所追求的景觀藝術,是藝術家與環境合而為一後,創造出造型藝術,再由藝術品帶領觀賞者身臨實景心悟太虛。楊英風驚豔法國巴黎國際青年藝展的作品「哲人」,即半抽象佛像雕刻。哲人有兩對眼,上一對眼睛是入世之眼,觀形而下的世界;下一對眼睛觀形而上的世界,是六根清淨之眼。而青銅器方圓造型體現在哲人上,則達到具象與抽象之間的寫意境界。哲人在國際上得到極高讚賞,楊英風因此被法國「美術研究」雙月刊譽為「指導世界未來雕塑方向之大師」。
在北平輔仁大學讀到大三那一年,楊英風被長輩要求迎娶宜蘭家鄉表姐因而中斷學業。回台後,楊英風在台彎師範美術系就讀,這是楊英風進入第三度進入大學,但也因為家庭經濟重擔讓他三度在大三那一年中斷學業。在台彎師範美術系時期,楊英風開始學習雕塑人體。當時他請到台灣第一位職業模特兒林絲緞,創作一系列作品表現女體肌肉的生命力。大三那年,楊英風為養家糊口三度輟學,在藍蔭鼎所創辦的豐年雜誌擔任美術編輯,開啟鄉土系列作品。其中,雕塑作品「稚子之夢」刻出小水牛睡夢中的可愛神情,讓楊英風特別喜愛,後來還翻為銅作,他曾說生平的創作都彩虹下的青草地之夢。1970年代台灣興起鄉土文藝活動,視楊英風為台灣造形藝術界線代鄉土主地的開山祖。
1963 年北平輔仁大學在台北復校,校長于斌樞機大主教與校友們一致推崇楊英風代表校方赴羅馬感謝教宗保祿六世,讓楊英風有機會參加義大利宗教藝術精品的觀摩盛宴,並浸沉在文藝復興發祥地的歷史文化中。楊英風帶著銅雕作品「渴望」晉見教宗後,開始三年的義大利生活。偶然機緣下楊英風開始接觸銅章藝術,雕刻出「葛莉納」「愛娃波克」等古典寫實作品。而大部分的時間,楊英風除了在義大利辦個展外,他穿越各大教堂,看遍義大利的石頭雕塑,也深入了解大理石作為雕刻媒材,成為之後創作太魯閣山水系列的基礎。
回台後楊英風在花蓮大理石工廠擔任顧問,感動於太魯閣鬼斧神工的壯麗景緻所,楊英風利用大理石工廠切割石材的技術,創作知名的「太魯閣山水系列」。為展現太魯閣斧劈山壁的造型,楊英風切割保麗龍進行各種實驗,最後研究出以通電的鐵線加熱切割成型,部分作品加以尖型電熔筆刻上殷商青銅器紋飾,完成「太魯閣山水系列」。代表作品包括「太魯閣」、「夢之塔」、「水袖」,前後大約十年時間,在眾多作品中自成一個系統,透過呈現某種意象,傳達藝術家對自然景觀的體驗與感受,是陽英風壯年時期的典範之作,展現人類與環境的共融哲學。另外,這個時期也是朱銘前來拜師學藝的階段,開啟朱銘的「太極」系列,一舉成名。
對現代科技充滿好奇的楊英風開始接觸不繡鋼材質,他特別喜歡不繡鋼材質的鏡面效果,能強烈反射環境,讓週遭景觀融入雕塑作品中。在楊英風撰寫的文章中提到,「不繡鋼的物質屬性中隱現著中國瓷器的明澈、純淨的精美神韻。這是不繡鋼材質長久吸引我的根本原因。」不繡鋼系列中最著名的作品為與國際建築大師貝聿銘合作的「鳳凰來儀」與「東西門 (EQ門)」。
1970 年世界博覽會在日本大阪舉行,貝聿銘為中國館設計主體建築,為了在建築前的廣場增加雕塑藝術,貝聿銘找楊英風合作,「鳳凰來儀」嫣然誕生。「鳳凰來儀」結合中國傳統文化與楊英風個人對母親的思念,原作高達700公分,以紙雕的造型手法完成,讓笨重的鋼材質展現輕靈飛揚的意象,轟動國際,是楊英風的經典作品。但隨著博覽會結束,「鳳凰來儀」不知去向,楊英風在21年後已不繡鋼材質重塑,聳立在台北市銀行總會大樓前方。「鳳凰來儀」的巨大成功,促成楊英風與貝聿銘二度合作,為紐約華爾街東方海運大廈前廣場創作「東西門」。「東西門」以大正方形曲折的牆為主體,從中挖出一圓成為「屏風」,此圓猶如一面鏡子反射週遭景觀在作品上,而縷空的方形則成為「月門」。屏風所反映的景物是虛、月門框出的景物是實,虛實之間妙趣橫生,除此之外,一方一圓也象徵中國陰陽相對哲學思考。「鳳凰來儀」與「東西門」讓作品與景共生,是楊英風典型景觀雕塑。90年代以後,楊英鳳的不繡鋼系列不論在造型或是技術上都達到巔峰。
對科技充滿好奇心的楊英風,1977年他在日本京都觀賞到雷射藝術表演後,積極推廣雷射藝術,並以佛學「空」的概念表現書法寫意效果,創作雷射系列,以「聖光」為代表作品,雷射技法也被楊英風大量運用在各式作品中。
終其一生,楊英風以中國魏晉時期的自然圓融的生活美學為作品創作的核心精神,讓藝術品與生活環境交融,以景觀雕塑提高我們的生活環境與品質。楊英風在藝術界的崇高地位來自於以西方的思維,展現東方世界物我交融「天人合一」的絕高境界,具體呈現「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具歷史指標意義。1992楊英風美術館的成立延續此精神,推動台灣雕塑的發展,具體實踐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理想。而1999年所成立由楊英風藝術教育基金會與交大共同合作成立的楊英風藝術研究中心,則以提昇台灣雕塑藝術研究發展,透過結合人文、藝術與科技展現台灣雕塑藝術價值,讓楊英風的精神永遠跟隨著我們。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台中勤美術館隆重開幕!除了開幕首展之外,展館還有哪些亮點?
引頸企盼!ONE ART Taipei 2025 藝術台北新年登場 策展主題、亮點作品、展商名單一次公開
2024 年度新聞回顧:美術館於各地興起、機構人事新局與國際展覽的多元共振
巴黎聖母院浴火重生,五年修復完工盛大開放!揭開修復背後的全新發現
帝圖2024秋拍1229盛大登場,白雲堂舊藏張大千工筆紅葉靈禽圖、及溥心畬自用印專題重量領銜
睽違9年,70件草間彌生作品北師美術館盛大展出!重現經典之作《圓點的強迫妄想》
「小百科」來了!即日起駐館桃園兒美館 「新說小百科」邀請你帶著好奇心 踏上打開世界的旅程
御風破浪.榮光現,一段訴說著海軍建軍歷程的故事
從流動的身體性到風景、物觀的凝視-關於嘉美館《拾景剪影─林玉山的寫生與旅行》
藝術創意工作者如何融入永續概念實踐?視盟攜手臺師大舉辦國際論壇 激盪藝術ESG政策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台北101 X 楊英風美術館策畫「2022 希望─楊英風,楊奉琛藝術展」 展出兩代藝術家多件景觀雕塑與雷射作品
2021-12-01|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編輯陳晞整理6500
約瑟夫.波依斯的藝術與環境行動:以自然之名重塑未來
2024-11-21|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亦涵編輯整理1076
臺藝大雕塑系「第十五屆袖珍雕塑展」:獎項機制於學院中的必要性及其交流助益
2024-11-15|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整理1424
睽違9年,70件草間彌生作品北師美術館盛大展出!重現經典之作《圓點的強迫妄想》
2024-12-19|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761
「以在地涵養,放眼國際,自在芬芳」—桃美館代理館長張至敏回首創館歷程,展望館群建備後新局
2024-12-20|撰文者:李竺恩1637
睽違9年,70件草間彌生作品北師美術館盛大展出!重現經典之作《圓點的強迫妄想》
2024-12-19|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