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8|撰文者: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攝影界20幾年來的期盼, 終於在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即將開館之際願望成真, 對臺灣攝影發展相當重要,這是臺灣攝影的第一步,也是最大一步。 」─全會華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的成立是攝影界引頸企盼的盛事,
臺北館今日舉行首檔國際展「塵與時:從宇宙到居所」作品開箱記者
曼.雷(Man Ray)、馬歇爾.杜象(Marcel Duchamp),〈灰塵滋生〉(Dust Breeding),1920。銀鹽相紙,23.9×30.4cm。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
東松照明,〈核爆後融解變形的啤酒瓶,1945長崎〉,1961。銀鹽相紙,33.7 × 33.9cm。Center for Creative Photography, University of Arizona收藏,Shomei Tomatsu ‒ INTERFACE 版權所有。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座落於臺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與懷寧街口,2014年獲指定為市定古蹟,本建築前身為1937年落成的「大阪商船株式會社臺北支店」。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
「塵與時」展覽從一張超現實主義大師曼.雷(Man Ray)拍攝的神祕灰塵照(後命名為〈灰塵滋生〉,Dust Breeding)出發,此張照片以達達主義倡議者杜象 (Marcel Duchamp)工作室裡當時(1920)尚在創作的作品──
蘇菲.希斯黛雨貝(Sophie Ristelhueber),〈因灰塵滋生而起〉,1991-2007。黑白攝影,彩色輸出於紙上,157.2 × 201.8 × 3.02cm。藝術家與巴黎 Jérôme Poggi 藝廊提供。
策展人卡帕尼從〈灰塵滋生〉
梁永斐館長致詞時表示,
「塵與時」
「塵與時:從宇宙到居所」作品開箱記者會現場嘉賓(左起)曹良賓、侯淑姿、梁永斐館長、全會華 。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
前中華攝影文化協進會理事長全會華表示:「
本次開箱的作品中,曼.雷(Man Ray)〈「橫渡大西洋」拼貼〉以俯瞰視角拍攝砂礫上的煙蒂、
渥克.艾凡斯(Walker Evans),〈孩童之墓〉(Child's Grave),1936。銀鹽相紙,25 × 20cm。私人收藏。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試營運期間,
史考特.麥克法蘭德,《鏡頭清潔》系列作品,2017,彩色照片、工作室灰塵,展示於訂製的彩色框,各60.96 × 63.5cm,藝術家、Division 藝廊、Monte Clark 藝廊提供。
史考特.麥克法蘭德,《鏡頭清潔》系列作品,2017,彩色照片、工作室灰塵,展示於訂製的彩色框,各60.96 × 63.5cm,藝術家、Division 藝廊、Monte Clark 藝廊提供。
熱門新聞
1